郝陽 付小飛
摘 要 在當代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由環(huán)境問題引發(fā)的鄰避沖突越來越多。本文以近年來頻發(fā)的“PX”事件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化解鄰避沖突的機會和空間,從而為解決這一問題和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提供研究設想,以供學者討論。
關鍵詞 鄰避沖突 地方政府 “PX”
中圖分類號:D921 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20世紀70年代,“鄰避”(NIMBY)的概念就在西方學者研究社區(qū)反對某些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提出來了,OHare 首次提出了“鄰避”(NIMBY)的概念,來描述那些興建能夠帶來整體性社會利益、但對周圍居民產生負面影響的設施。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短提高,我國因鄰避而產生的沖突也越來越多,鄰避問題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國內學者的重視,逐漸走進大陸學者的研究視野。
在國內眾多的鄰避沖突中,被提上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的莫過于有關“PX”項目的沖突事件,從07年廈門“PX”事件到13年昆明“PX”事件,地方政府一方面為了拉動經濟增長費盡周折拉項目,一方面遇到沖突一鬧就停,不是遷建、緩建就是停建,如何處理好鄰避沖突儼然成為衡量地方政府領導能力的標準之一。
(二)研究問題的提出。
傳統(tǒng)的政治經濟學觀點認為,消極的政府往往被認為是比較安全的,因為它較少與相對人交往,發(fā)生政府侵害私人權利事件的概率比較低。 但事實上政府的不作為往往會導致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從而增加了爆發(fā)鄰避沖突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政府在權利分配格局當中處于主導地位。但是如果政府主體不為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參與的機會和空間,將嚴重降低解決鄰避沖突的可能性和正當性。僅靠政府內部憑借信息不對稱而做出的決策,往往會導致局面的失控從而引發(fā)更加激烈的對抗。因此,怎樣正面回應鄰避沖突,不避諱鄰避沖突,又能合理化解鄰避沖突,成為了地方政府需要迫切研究的問題。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是地方政府化解鄰避沖突的機會和空間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二、地方政府化解鄰避沖突的機會
(一)衡量鄰避沖突中“自覺”與“自利”的因素。
學界對鄰避沖突的動因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鄰避沖突是由公民自身意識覺醒引起的自發(fā)環(huán)境保護行為;也有學者認為,鄰避沖突的實質還是一種當?shù)鼐用竦膫€人利益、非理性和自私的表現(xiàn),認為鄰避沖突導致公共政策和公共設施的選擇和建設無法落實,是制定和執(zhí)行公共政策的障礙,很有可能會給當?shù)氐慕洕l(fā)展和社會進步造成阻礙。而事實上,不同的鄰避設施所引發(fā)的公民“自覺”與“自利”因素的衡量是不同的。就“PX”事件而言,從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或是“散步”的示威游行者來看,多數(shù)還不是直接的利益相關者,所以我們可以把這類事件歸結為主要是由“自覺”因素所引起的鄰避沖突。
由此可以看出,這類鄰避沖突的解決辦法應該朝著加強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公開監(jiān)督機制以及風險防控措施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而不單單只是局限在對當?shù)鼐用襁M行利益補償?shù)乃季S瓶頸當中。按照鄰避沖突的不同類型、規(guī)模來說有其各自的特點,其背后的影響因素也不同,認清這一點對正確處理好鄰避問題,化解鄰避沖突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基于利益均衡狀態(tài)下對鄰避沖突的預防與控制。
就“PX”項目而言,多數(shù)地方政府在“PX”項目上,從策劃起,一開始都遮遮掩掩,家長制作風下,認為政府說了就算,不需要民眾的意見和參與。等項目即將上馬實施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遭到民眾的堅決抵制,這時候通過現(xiàn)代網絡媒體與交流工具的迅速傳播,哪怕政府可以控制官方媒體,事情也會迅速傳播。并且在傳播的過程當中往往還會造成信息失真,“PX”事件往往會被放大和“妖魔化”,引起民眾恐慌和對政府的不信任,突然之間爆發(fā)鄰避沖突,造成政府毫無防備,導致事件無法控制,造成極壞的影響,形成了一個政府、企業(yè)、公民三方“共輸”的局面。
假設利益相關者能夠合理地提出利益述求,并對這些訴求進行有效溝通,政府即是利益相關者中的一環(huán),又要站在中立的角度平衡這些利益訴求,如果各方的利益訴求能夠達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那么沖突將有可能不會爆發(fā)。關于“PX”事件,多地的案例表明,基于同一事件所爆發(fā)的鄰避沖突往往不止一次,怎樣衡量各方利益述求,將對控制鄰避沖突的二次爆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地方政府化解鄰避沖突的空間
(一)第三部門是把“雙刃劍”。
怎樣合理利用第三部門,成為地方政府與民眾間接對話、增進溝通與互信的“利器”。 環(huán)保組織以及相關社會團體的組成人員大都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年輕從業(yè)者、知識精英以及學生等。環(huán)保組織具有組織年輕化、思想較為激進,信息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政府如不加以疏導,一旦被一些不法份子所利用這種情緒,將成為鄰避沖突中極其不穩(wěn)定的因素之一。政府應當加強與此類組織展開對話、通過安排環(huán)保組織相關人士與政府領導、企業(yè)負責人以及項目專家進行科學解釋和溝通、耐心疏導,以環(huán)保組織這類第三部門為平臺,對民眾進行反饋和宣傳,往往會事半功倍,更好地傳達真實的信息,避免民眾的誤解。
(二)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監(jiān)督。
將環(huán)境評估、可行性研究等相關報告公開,讓公民參與監(jiān)督過程是消除誤解,避免民眾疑慮的有效渠道;此外可以嘗試構建或委任相關部門直接負責信息的公開與監(jiān)督,避免形成行政效率低下、相互“踢皮球”的情況發(fā)生。民眾的訴求主要是集中在:政府陽光公布“PX”項目進程、公布風險防控機制、讓民眾介入監(jiān)督、項目有賬目審查等等?!癙X”項目的建于不建,其實在這場博弈當中政府部門早已具有壓倒性的優(yōu)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部門就可以擁有一切。因此,政府部門需要的是實質性的利益,而公民需要的則是一場“體面的勝利”。信息的公開,公民的參與,將是由“共輸”轉為“共贏”的重要嘗試。
(三)項目周邊的利益補償。
合作互動型政企關系的立足點是政府與企業(yè)雙方基于市場機制去識別和追求各自的目標,力圖使雙方的目標相互包容。 “PX”項目的外部利益主體廣泛,將涉及到一個城市的居民,補償成本過高不切實際。但可就項目周邊的居民實施補償,可以由企業(yè)經過成本效益分析后對具體補償數(shù)目進行確定,政府配套一部分。企業(yè)借助地方民眾的支持不僅能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安定和諧,也能同時幫助政府實現(xiàn)其目標,例如,加速房展地方經濟、增加就業(yè)和財政收入、協(xié)調社會關系等等。
四、研究結論與后續(xù)研究設想
(一)利益相關者中的顧客政治。
贏得經濟發(fā)展和財政收入最大化決定了企業(yè)是地方政府最有價值的“顧客”,既往的研究通常關注地方政府對政績的追求,認為贏得經濟發(fā)展和政績最大化是驅動地方政府興建“PX”煉油項目的動力,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另一個方面則是公民對參與政治的需求。由于政府在行動決策時往往具有封閉性,導致公民對煉油項目的抵觸情緒加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沖突意識。因此,政府主導的思想亦不能打破,但公民參與的思路是需要被接受的。這參與的形式將是廣泛的,不僅涉及利益補償?shù)膮⑴c,也涉及監(jiān)督的參與等等。
(二)后續(xù)研究設想。
文章以近年來頻發(fā)的“PX”事件為例,對地方政府解決鄰避沖突的案例進行了總結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設想和建議。但是仍然存在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第一,如何區(qū)分鄰避設施的類型與特點,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引起鄰避沖突的不同動因對其“對癥下藥”?第二,如何具體構建政府、企業(yè)、第三部門與公民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框架,防范二次沖突?第三,如何在政府、社會的公正監(jiān)督下構建一套完整的利益補償機制?因此,通過發(fā)現(xiàn)“PX”事件中地方政府在行動決策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與不足,為化解鄰避沖突、構建相應的緩和機制、增強民眾與地方政府之間的互信提供重要依據(jù)?!?/p>
注:本文為貴州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貴陽城市社區(qū)物業(yè)管理評估創(chuàng)新機制實證研究”(項目編號:研人文201303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郝陽,貴州大學經濟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付小飛,貴州大學經濟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組織與公共經濟)
注釋:
OHare M. Not on My Back, You Dont: Facility Sitting and the Strategic Important of Compensation [M]. Public Policy, 1977.25(4):407-458.
[英]哈耶克. 鄧正來譯.自由秩序原理[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77:55.
付景濤,黃輝.企業(yè)參與地方政府績效評估的機會和空間——顧客政治的理論視角[J].中國行政管理,201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