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平
課堂氣氛是影響和增強教學藝術效果的一種非理性因素,是構成課堂教學藝術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各科之母,語言是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心與心的交流,眼與神的碰撞,都離不開語言的媒介作用。語文教師的幽默感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緊密聯(lián)系,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接受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都有著很好的作用,這是我們應該提倡的。
一、和諧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兒童也不理解教師。”教育實踐表明,師生情緒嚴重對立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來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礙他們對正確認識的真正理解,即所謂“意義障礙”。而教學幽默是和諧師生關系、消除意義障礙的良藥。另外,教師機智而輕松地“幽自己一默”,有時還可使自己從容脫身,離開不愉快的窘境或不自在的情景,從而改變教學環(huán)境。在教學中,教師是體現幽默的主動者,學生是感悟幽默的主體。如教《桂林山水》解釋“無暇翡翠”的“瑕”,一個學生說:“瑕就是斑點。”老師指著自己身上潔白的襯衣說:“如此說來,我今天就穿著一件無瑕的白襯衣啰,這樣說對嗎?”課堂上爆發(fā)出一陣大笑。預習時查了字典的同學立即舉手糾正,已知詞義學生的經這一笑加深了印象,預習時沒查字典的學生也瞪大眼睛想了解個究竟,跟著傻笑的聽了正確的解答也茅塞頓開。
二、利用幽默巧妙提醒違紀學生
有位學生平時愛笑,上課有時也無法控制,我說,今天有位同學特別高興,不知他拾得了什么?留點時間,請他講一講描寫笑的詞語有哪些呀?笑不露齒,笑里藏刀等等。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還能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此時,那位同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立刻停了下來,又對學生進行了寫作知識的傳授。正在這時,另一學生竟哼起了小調,我隨口說道,請聽,多么悅耳的歌聲,我陶醉了,據估計,今年我們班一定要出位歌唱家,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要求,當他考上時,不要忘記送給老師幾盒金嗓子喉寶。聲音便嘎然而止。
三、推動學生對知識的領悟
在授課時,適當運用幽默的語言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體會,時常引起學生的爆笑,學生的心情愉快了,自然聽課效果變好了。往往一堂課下來,學生學習效率有所提高,老師本身也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學生思路堵塞,教師用閃現著智慧思維的幽默加以點撥激發(fā),推動學生對知識的領悟,效果頗佳。如教《競選州長》一文,為了加深學生理解馬克吐溫對美國政治腐敗和荒謬的辛辣諷刺,筆者精心設計了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馬克吐溫有一次罵有的國會議員是婊子養(yǎng)的,遭到議員的“興師問罪”,并且被要求公開道歉。馬克吐溫表示接受,便在報紙上聲明:“前次我說有的國會議員是婊子養(yǎng)的”,這是錯的?,F在改為“有的國會議員不是婊子養(yǎng)的”。馬克吐溫無愧是幽默的高手。這個黑色幽默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美國政治腐敗,民主虛偽的無情抨擊。自然,學生在笑聲中也加深了對課文旨意的理解。
總之,幽默是啟動學生思維的動力之一,對活躍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喚醒學生沉睡中的腦細胞,注意相對集中,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也隨之增強,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