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仕平
【摘要】生成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課堂生成是隨機的、“意外”的,它在課堂互動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正確認識和處理課堂生成性資源,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課堂。如何正確認識和利用這種資源?一是敢于打破教學預設,重視“生成”,積極應對,因勢利導;二是善于利用既有資源,促成精彩的“生成”,構建“美麗的意外”;三是關注細節(jié)和“意外”,聆聽“花開”的聲音,成就精彩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 課堂生成 認識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7-0047-02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用葉瀾教授的話說就是:“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言行能力與質量,發(fā)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感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的生成性資源?!币灿腥擞谩拔丛A約的精彩”來形容。即,“生成性”是相對于教師對課堂的預設提出來的,是隨機的,“意外”的。
課改以來,開放、動態(tài)的的教學過程因師生互動而產生豐富的生成資源。但是,課堂教學明確的目的指向和特定的時間限制,讓部分教師感到,學生的參與比重越大,教學過程脫離教學預設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達成預定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小,課堂駕馭就越困難。那么,面對課堂中的這些“意外”的、隨機的“生成”,如何積極有效的利用和把握呢?
一、敢于打破教學預設,重視“生成”,積極應對,因勢利導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分強調預設,上課就是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理想的教學就是完成預定的教案,討論預設的問題,獲得預期的結果,將活生生的動態(tài)課堂演變成以本為本的僵化過程,讓充滿靈性的課堂成為產品加工的“流水線”。師生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中蕩然無存。我們討論課堂生成及其利用,首先就要敢于打破這種“模式”,重視、珍惜稍縱即逝的生成,因勢利導,尋找、捕捉教育教學的最佳契機,綻放課堂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看兩個案例:
一位老師上《愚公移山》時,有學生問:兩座好端端的山被挖掉,愚公一家是不是在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你爭我辯,鮮活的思維活蹦亂跳——有從愚公一家的生存角度說的,有從愚公移山的后果說的,有從環(huán)境保護角度思考的,有從故事寓意方面思考的等等。面對意外,老師大膽拋開了原先的教學預設,抓住了這個生成點并加以放大,順勢展開——把“智叟”請出來,順著學生的討論說:“是啊,同學們,愚公一家主要勞動力都移山去了,誰來種田???好端端的山挖了,多可惜?。窟@可不,智叟把愚公告上法庭,告愚公荒廢農田,告愚公破壞環(huán)境……假如你作為愚公的辯護律師,怎么為愚公辯護?請大家分成四組,自由討論,然后模擬法庭情景,進行表演,好嗎?”經過討論和模擬表演,同學們既加深了對課文的深度理解,又得到了生動活潑的訓練。課后,有同學還在老師的輔導下合作編寫了課本劇《愚公打官司》,獲得了合作學習的絕佳機會與寫作練習。
我校喻老師到五中參加語文優(yōu)質課比賽,開始上課,一學生聲音不小的說“這老師誰啊,真精華”,話是在說喻老師個子比較矮小,一些學生笑起來。眼看出師不利,喻老師急中生智,毅然走近這位同學面對全體學生大聲問:“同學們,我是喻老師,比喻的喻,來自XXX,你們是誰?”生答:“我們是五中的學生?!薄斑@里是誰的地盤?”“我們的地盤?!薄罢l作主?”“我們的地盤我們作主。”學生大聲喊起來?!皩?,我的地盤我作主,今天你們是這堂課的主人,喻老師看五中的同學們到底能不能作主!”接下來,課堂在熱烈的氛圍里精彩進行,大獲成功。
上述案例中,因為“打破”,學生思想和激情的火花被點燃,因為積極應對,孩子們激蕩的心靈飛揚起來,教師的教育智慧也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師生生命的力量得到彰顯,“意外”變得“美麗”,結果動人而精彩!
二、善于利用既有資源,促成精彩的“生成”,構建“美麗的意外”
課堂生成因其不確定性和多樣性,有時是對教師教育智慧的嚴峻挑戰(zhàn)。此時,教師應該學會“跳出來”,不要局限于“師”、“書”、“物”,而要善于觀察,將課堂的所有為我所用,包括學生、學校、老師這些重要的教學資源,拿來為教學服務,力圖促成精彩的“生成”,構建“美麗的意外”。
我校一堂教學《明月幾時有》的語文公開課上,學習即將結束,教師總結說:“蘇軾這首詞,用豐富的想象、優(yōu)美生動且形象化的語言,抒發(fā)了……。后人還將它編成歌曲來唱,委婉動人,旋律優(yōu)美,同學們有興趣可以課外學習唱?!边@時,有個學生站起來大聲問:“老師,你說得那么美,能不能唱給我們聽聽?”一下子,其他學生都附和鼓起掌來。面對這個情景,老師沒有準備,面臨尷尬和掃興,她沒有簡單處理、輕易放過這個“意外”,她看到了自己之外的教學資源——短暫的思考后,說:“同學們,我唱歌實在不行,你們同意我請一個人代唱給你們聽嗎?但要求要跟著唱啊?”接下來,在一位聽課女教師慷慨的帶領下?全班師生放聲歌唱《明月幾時有》,課堂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結束,學生興高采烈,聽課教師非常滿意,上課老師感動,皆大歡喜。
三、關注細節(jié)和“意外”,聆聽“花開”的聲音,成就精彩的課堂
生成不經“預約”,教有法而無定法。充分關注有價值的教學細節(jié),善于利用課堂意外事件,理智對待、用心傾聽學生的聲音,常常能綻放“美麗的意外”,讓我們的課堂神采飛揚,魅力無窮。
我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在討論問題“你認為菲利普夫婦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地方看出來”時,大多學生討論后,得到“虛偽、勢利、自私、冷酷”等結論,卻有個學生轉頭對同桌小聲說“他們其實也很可憐的”。聲音雖然小,理不直氣也不壯,但這話被我聽到了。于是,我決定不放棄這句小話:“有位同學的見解和大家很不同,他認為菲利普夫婦很可憐,同學們怎么看?”結果只有少數(shù)同學支持這位同學的看法。于是又追問:“同學們再看看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經過點撥,學生支持的聲音開始多起來。我立刻安排:“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就這個觀點發(fā)表你的看法?!睗u入佳境的對話交流中,學生越來越明晰——小說不僅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同時也揭示出在這種金錢關系熏陶影響下,人性淪落,下層人民的生活、命運十分悲慘……一個教學的目的水到渠成!善于傾聽,促成了教學的精彩。
還記得一節(jié)課上《我的母親》,教學流程到了板書“母愛”時,天降大雨,突然有位女家長到教室外來給孩子送傘。這位母親送完傘走了,我們的課堂卻因此意外被打斷??粗⒆觽兡橇w慕、敬佩又嫉妒的目光,老師微笑著說,“同學們,羨慕吧,想說什么?”課堂沸騰起來,感慨之聲不少,老師乘機布置課堂練習:寫話“母愛是____”,允許商量討論??纯唇Y果吧:
母愛是一把小小的雨傘,讓孩子免遭風吹雨打;
母愛是一句句反復的叮嚀,讓孩子感到親情的溫暖;
母愛是一個個關切的眼神,讓孩子獲得心靈的慰藉;
母愛是一曲深情的歌,溫暖世上每一個孩子的心;
母愛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抒發(fā)世界上最永恒的愛……
意外的事件讓原本怕寫的孩子們下筆如有神,交流情深深,感悟雨朦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值得提出的是,課堂中生成的資源并不一定那么完美,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需要教師選擇性地做一些引導,準確把握,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加以發(fā)揮和利用。還有些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因時間等關系,教師不能也沒必非要當堂處理,這時,可以采取冷處理等辦法,這里不再舉例贅述。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思考就沒有發(fā)現(xiàn)(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蘇格拉底也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課堂生成最能體現(xiàn)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最能點燃智慧的火花,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讓我們不斷學習、共同探索, 促成語文課堂更多精彩的“生成”,展現(xiàn)語文課堂更多美麗的“意外”,讓我們的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1997。
[2]《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3]吳剛平《高中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實踐智慧》,2004。
[4]鄭金洲《生成教學》,2005。
[5]曹朝霞《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卷第2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