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生活的不斷進步,電影或電視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一個精彩的片段都伴有一段精妙的音樂,它對于影視情節(jié)的起伏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為抽象的藝術。但是,音樂又是與人們的情感最為接近的藝術,甚至可以說音樂屬于生理和心理領域,它從潛意識影響我們的情感。由于人類所具有的共同情懷,使音樂成為超越種族、國家、地域的國際性情感語言。
關鍵詞:影視;音樂;形式;特征
作者簡介:周曉春,成都理工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畢業(yè),現(xiàn)任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航空系教務辦主任,擔任《名片賞析》、《公文寫作》等課程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J64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8--01
前言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在實踐上流動的音響所形成的藝術形象或意境,來表達人們的情感,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但是,影視作品中的音樂,決不能離開可視的屏幕形象,它只能作為影視藝術的一個輔助元素而存在,并且只有與影視的其他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具有影視音樂的獨特價值。音樂的物質(zhì)材料是悅耳的樂音,它主要是通過聲波作用于人的聽覺;而電影的物質(zhì)材料是優(yōu)美的畫面,它主要是通過影像作用于人的視覺。
影視音樂就像星星和月亮,本身是一個存在物,但離開了影視劇就失去了作為影視音樂的存在價值。所有的成功和所有的藝術魅力都取決于影視劇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就像月亮、星星,失去了太陽,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和遐想。
一、影視音樂的形式
1.畫內(nèi)音樂與畫外音樂
畫內(nèi)音樂與畫外音樂這一對關系,是自有聲電影出現(xiàn)后就隨之產(chǎn)生的。畫內(nèi)音樂又叫有生源音樂或客觀音樂,它是在畫面內(nèi)可以看得到聲音來源的音樂,比如劇中人歌唱、彈琴(當然,音樂片不在此例),或者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擴音器等傳出的音樂。影片《馬路天使》的開場戲就是男主人公陳少平所在的樂隊為別人的婚禮吹吹打打,在鼓樂聲中,展示了大上海的都市風貌,也交代了小陳和報販老王、歌女小紅的關系,把觀眾較快地帶到影片的規(guī)定情境里。畫內(nèi)音樂真實性較強,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同,在用紀實風格拍攝的影片中,畫內(nèi)音樂運用得比較多。
畫外音樂,是指在畫面上見不到聲音來源的音樂,絕大多數(shù)影視音樂都是畫外音樂。畫外音樂主要體現(xiàn)編導者的思想意圖,所以也被稱為主觀音樂。
影片中的畫內(nèi)音樂和畫外音樂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有些影片的主題音樂是用畫內(nèi)音樂的形式呈示的,如英國影片《簡·愛》,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第一次見面,應羅切斯特的要求彈奏了一段鋼琴,她所彈奏的這段旋律也就成為全片的音樂
主題。
2.片頭音樂與片尾音樂
片頭音樂:用于片頭字幕的音樂。它的作用包括呈示出影片主題音樂,展示影片風格,用音樂語言概括全片基調(diào),把觀眾引入到影片之中。
片尾音樂:用于影片片尾的音樂,它與片頭音樂呼應,是對影片思想內(nèi)容、藝術風格和基本情況的回顧和總結,以使觀眾對影片進行聯(lián)想和回味。
片頭音樂和片尾音樂通常都是影片中較長的,而且是相對完整的音樂段落。由于一般影片對片頭音樂和片尾音樂在藝術上要求較高,也要求他們在曲式結構上相對完整,并且還會要求具體的對準畫面上的某一部分的動作、情緒等,所以作曲家對片頭音樂和片尾音樂都很重視,盡量在這里完整地展現(xiàn)自己的樂思。人們經(jīng)常把片頭音樂當做迎客音樂,把片尾音樂當做送客音樂。
3.影視音樂的特征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們用“語言”這樣的文學術語很難準確地表達音樂藝術的特點,在此只是借用這些詞匯的約定俗成的含義和人們的聯(lián)想來描述音樂。
一般來說,應該要求各種藝術形式的語言都是雅俗共賞的,但對影視音樂來說,在雅與俗的兩端中,我們要求它偏向于俗的方面。對于絕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他們看影片的目的主要是觀賞與娛樂,而且去電影院看電影,也只是看一次而已(當然那些具有號召力的影片是一個例外,世界上就有一項紀錄是專門為看美國影片《亂世佳人》而設的,據(jù)說這項紀錄還在不斷被打破)。要求一部電影音樂作品在觀眾看過一次電影后就能受到感染,能夠記住,甚至于讓觀眾為了聽影片中的歌曲和音樂再去看這部電影,這實際上是一個很高的、難以做到的要求。
影視音樂,指影視作品中的一切音樂和歌曲,是影視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新體裁,影視藝術既有音樂藝術的共性,又有影視音樂自身的特殊性。其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影視音樂是影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
影視音樂不是獨立的音樂作品,也不是只為了說明畫面內(nèi)容的被動因素,而是影視綜合藝術中一個不可缺少的表現(xiàn)手段。因而影視音樂必須按照影視作品所規(guī)定的形象、情景、矛盾沖突和風格來創(chuàng)作,只有這樣才能為表現(xiàn)影片的主題、人物和情節(jié)服務,與整部影視作品融為一體。
影片《勇敢的心》表現(xiàn)了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來士和蘇格蘭人民英雄反抗外族壓迫的偉大歷史。在人物的個性塑造和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壯闊場面上具有強大的震撼力。這部影片在音樂的運用上,手法比較多樣,既注意到鋪墊史詩性情懷,又注意對具體場景的表現(xiàn)。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蘇格蘭風笛音樂的運用,無論是在具體場景上還是在賦予它更深的含義上都做得恰到好處。
(2)影視音樂具有間斷性
影視音樂不同于獨立的音樂作品,獨立的音樂是一氣呵成的,而影視音樂在整部作品中要受到影視總體結構的制約,特別是影視蒙太奇的制約。在時空跳躍大的蒙太奇段落,影視音樂時隱時現(xiàn),表現(xiàn)出間斷性。也就是說,影視畫面持續(xù)不斷地展現(xiàn),而音樂則根據(jù)劇情需要,以分段穿插,間歇間現(xiàn),跳躍進行的方式逐步展開,并受到鏡頭時間的嚴格限制,其精確度常常以秒計算。如影片《洛丁山》中,《When you say noting at all》這段音樂的運用,就是以分段形式在不同的時間段來表達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渲染影片氣氛的。
(3)影視音樂的不完整性
影視音樂與影視作品的關系,就如同交響樂的某一聲部和整部交響樂的關系一樣。交響樂的某一聲部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又不能到音樂會上演奏;而影視音樂中的一個和弦或一個音部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卻也不能在影視音樂中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影視音樂不一定追求結構的完整。另外,影視音樂不像交響樂那樣變化起伏,而是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單純性、松散性、靈活性。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與影片《不能說的秘密》,都是采用以多首不完整音樂形式相串聯(lián)的方式來展現(xiàn)影片的主題的。
參考文獻:
1、《電視音樂音響》 陳義成. 著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影視藝術導論》 袁智忠. 著 重慶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