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美國20世紀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家之一,弗蘭納里.奧康納(1925--1964)常被作為南方文藝復興時期20世紀20--50年代的代表作家被談及,對她的作品的宗教分析也往往與南方性分析。她的代表作《好人難尋》已成為西方文學的經(jīng)典基礎。本文試圖以好人難尋為例來探尋奧康納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一個亙久的結構:自然環(huán)境與精神地理的對照----領域的崩塌----人物的頓悟。
關鍵詞:弗蘭納里.奧康納;《好人難尋》;小說;結構
作者簡介:霍舒緩(1986-),女,江蘇沛縣,廣西大學2011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8-0-02
作為美國20世紀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家之一,弗蘭納里.奧康納(1925--1964)常被作為南方文藝復興時期20世紀20--50年代的代表作家被談及,對她的作品的宗教分析也往往與南方性分析糾纏在一起,難分難解,被定位于宗教作家和南方作家。
她的代表作《好人難尋》已成為西方文學的經(jīng)典基礎?!逗萌穗y尋》講述了貝雷(Bailey)一家六口駕車外出旅游,但是在小路上翻了車,碰巧遇到一伙暴徒,最后老祖母認出其中一個正是報紙上登的越獄逃犯。通過老祖母一家慘遭血腥屠殺。奧康納把宗教的超驗主義和道德層面的寓意,與對南方社會的獨特反應和對自我生命的感知體驗融合在一起,最終演化為充斥暴力的幽默和怪誕的藝術畫面,通過隱喻和象征來發(fā)展主題,激起讀者去發(fā)現(xiàn)或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荒謬行為。
奧康納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一個亙久的結構:自然環(huán)境與精神地理的對照——領域的崩塌——人物的頓悟。簡言之,奧康納捕捉到了現(xiàn)代罪人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構建的精神地理將上帝的恩典拒之門外,因而會有外來的力量侵入并摧毀他們的自我世界,通過創(chuàng)造一種完全不同的情境,迫使他們認識到生存和靈魂的本質,從而真正蒙受上帝的恩惠。
一、精神地理與周圍環(huán)境的對照
地域和宗教是奧康納小說的兩大支撐主題,他們之間有張力,更有融合。奧康納筆下的南方,不是??思{那種充滿歷史事件意識的南方,而是“一種不具有時間性的純地域的存在……充滿著各種精神和道德的混亂,一個闡發(fā)警世的宗教啟示和宗教預感的隱喻世界”。她放棄把傳統(tǒng)、歷史、回憶作為存在方式,而是以地理概念作為生存隱喻,探索靈魂的本質。人物角色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遠離熟悉的環(huán)境,身處突發(fā)情境中而不知所措,是生存狀態(tài)的陌生化,最后他們經(jīng)受暴力的侵襲,生存地理和精神地理都被毀減。
他們的精神地理和周圍環(huán)境奇異地融合在一起,墮入了世俗的欲望深淵?!逗萌穗y尋》這個短篇小說中,老太太一家五口興致盎然地駕車出門游玩,遭遇到了名叫“格格不入”的逃犯,全家斃于槍下暴尸荒野。這樣的故事看似平常,但那些細節(jié)讓人回味良久,老太太絕望地叫著耶穌的時候,“格格不入”說:“耶穌讓一切都不再平衡。他和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而他們能證明我犯了罪,因為他們有對我的判決書……太太,你想想看這公平嗎?一個人受盡懲罰,而另一個人根本沒有受到懲罰?!盵1]惡的模式通常得到相應的表達。善的模式只得滿足于一句陳詞濫調的表述或是一句掩飾善的真實面目的詞語?!蔽镔|利益是她們的生活目的和精神支撐。她們自以為在蠅營狗茍之余重復幾句大眾化的禱詞就是模范的基督徒了,渾然不覺已墮落成怠慢上帝的逐利者。物質俘虜了她們的靈魂,取代上帝成為她們頂禮膜拜的欲望對象
二、領域的崩塌
精神世界的黑暗成了現(xiàn)代罪人生存狀態(tài)的顯著特征。為了讓上帝的恩典之光穿透他們故步自封的盲目,奧康納總是讓他們“陷于一種環(huán)境,發(fā)覺不能用習慣的陳詞濫調去譯解”,以環(huán)境的陌生化震蕩并撕裂他們的精神地理,在外界暴力之助下體味被生活表面所隱蓋的“深層現(xiàn)實主義”[1],認識“最本質的真理”。
奧康納的小說大多包含一個明顯的地域遷移。大凡涉及女性角色,這種地域遷移便以消極形式呈現(xiàn),即外界力量主動入侵,如《好人難尋》的祖母。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遷移,都暗示著主人公在精神地理意義上的“背井離鄉(xiāng)”。外界暴力入侵時,往往采取改變人物生活環(huán)境的方式。自然環(huán)境的毀減隱喻精神地理的震蕩,迫使當事人反思自我的生活認知。“不合時宜的人”的暴力使老祖母終于瞥見天光,與神秘連接,她最終撩開重重障礙看到自己無非與“不合時宜的人”同屬一類,她感悟到了與“不合時宜”之間的血脈相連的關系。當她伸手觸摸“不合時宜的人”,稱他是“我親生的孩子”時,“‘不合時宜的人猛地向后一跳,就像被蛇咬了一口,朝她當胸開了三槍”。她倒在血泊中,慘不忍睹,但奧康納卻在這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了抒情筆調,讓一生生活在虛飾矯情中的老祖母在死亡時第一次顯出她的純真與明澈,“老祖母半倚半臥地蜷在血泊中,兩腿交叉,像個孩子,面帶微笑,向上仰著,對著那片無云的天”?!袄献婺赴巡缓蠒r宜的人看做是自己的孩子時所經(jīng)歷的那種恩典,也觸動了不合時宜的人……他向她舉槍是一種退縮反應,是對她所表現(xiàn)的人性的畏懼,但是當他槍殺了老祖母擦拭眼鏡,是恩典對他產(chǎn)生了作用?!?/p>
三、頓悟
奧康納的行文,歐亨利式的結尾總是最精彩之處。小說的人物經(jīng)常目瞪口呆地接受突如其來的挫敗,精神地理進行痛苦的重構,完成了對生存、自我和靈魂的重新界定和認知。這種頓悟和上帝的恩典、靈魂的救贖緊密相連,甚而相互指代。頓悟的獲得,是以世俗之物的喪失為代價的。獻給上帝的祭品除了物質財富以外,甚至還包括了同屬世俗之物的身體?!逗萌穗y尋》中的家庭成員的死亡。
《好人難尋》是奧康納最著名的短篇,著重刻畫了一個南方淑女式的祖母。她自私任性、舉止張揚,沉迷于自己年輕美貌的時代。一次全家出行時,她開始吹噓記憶中的大戶人家,聲稱里面埋有財寶。結果記錯了路,把全家?guī)У揭惶幣f屋。在那里他們遇到了“不合時宜的人”,并被槍殺。祖母代表了大多數(shù)的南方婦女,優(yōu)雅、睿智和虔誠是她們?yōu)樽约簶嬙斓墓猸h(huán)。實際上,優(yōu)雅是編造懂的幻想,睿智是拾人牙慧,虔誠墮落成虛偽——為了能夠活命,她很愿意放棄宗教信仰,轉向乞憐、吹捧和說教。祖母的罪衍在于執(zhí)迷于身體(美貌、舉止、生命等)而忽視了靈魂。在這個意義上,“不合時宜的人”是促使她醒悟的先知:“我被活埋了……沒有誰有我想要的東西?!薄盎盥瘛边@個意象展示了物質世界對靈魂的桎梏,“不合時宜的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徹底否定。故事結尾,祖母喃喃地說了一句被大多數(shù)評論家口誅筆伐的話:“可能他(耶穌)不能使人復活?!边@才是祖母獲得的終極知識:上帝拯救靈魂,而不是肉體。在奧康納的作品中,那些自認為好得不需要上帝的仁慈的人,最終在暴力打擊中才正視了自己的有限存在和有限超越,從而面對上帝的恩典。奧康納把“基督對我們的救贖”看做是生存意義的中心所在。
奧康納筆下的人物頓悟內涵不盡相同,卻總從屬于脫離物質世界的篇章。奧康納似乎認為,人類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個錯置,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克服物質世界的束縛,完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盡力尋求彼世的靈魂救贖。
《好人難尋》是當代美國民眾信仰危機的真實寫照,傾注了奧康納對宗教和人生的思考,從異化與壓抑、死亡和無奈、頓悟與絕望等方面解讀了宗教原因、社會現(xiàn)實、原罪、人的不完整和人物間扭曲的關系及其本質,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世界的荒誕和人性的異化,揭露了西方社會道德與文明的荒謬和虛假,批判了被物化的現(xiàn)世主義思潮導致的現(xiàn)代人精神的虛無,進而使人們在重新審視現(xiàn)實的鄙俗和人性的墮落中覺醒并反思好人的道德標準,而只有通過非常的暴力或死亡,才能使人接受上帝的“感化”,找回“隱退”的上帝,最終獲得靈魂的救贖。
注釋:
[1]、FlanneryOConnor,“aGoodManisHardtoFind”,inCollectedWorksofFlanneryOConnor,NewYork:LibraryofAmerica,1988
[2]、TheNorton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vol.2(NewYork;Norton,1979)
參考文獻:
1、FlanneryOConnor,“aGoodManisHardtoFind”,inCollectedWorksofFlanneryOConnor,NewYork:LibraryofAmerica,1988
2、TheNortonAnthologyofAmericanLiterature,vol.2(NewYork;Norton,1979)
3、金莉等:20世紀美國女性小說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黃宇潔:神光沐浴下的再生美國作家奧康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丁蕓:英美文學研究新視野,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