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艷萍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體育教學中的合理分層教學法,文章首先從合理分層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有利于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三個方面分析了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合理分層教學法的意義,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分析了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合理分層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即:重視分層的科學性、關注所組織的教學內容合理性以及關注教學評價與合理分層的適應性三點,希望能夠對體育合理分層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 合理分層教學法 體育教學 主要問題
體育教學中的合理分層教學法實際上指的是任課教師在尊重學生體育學習主體性、遵循學生體育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的體育能力、體育水平以及具體的體育學習目標和體育學習的可能性,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為不同層次,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在體育教學中有所提升和發(fā)展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彌補了傳統體育教學中諸多弊端,大幅的提升的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因此,本文就針對體育教學中的合理分層教學法進行了簡要的探索與研究。
一、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合理分層教學法的意義
(一)合理分層教學法,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體育教學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學生自身在體質基礎、運動水平、體育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很難兼顧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高效率的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實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的要求。例如: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學習任務對于體育水平和體育能力較高的學生來說過于簡單,無法充分挖掘其體育潛能,以致于影響了其體育能力的發(fā)展。但是同樣的學習目標對于體育水平和體育能力較低的學生來說則過高,不但無法得到應有的學習成效,還會影響其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
而合理分層教學法則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合理分層教學法通過科學分層的方式,有效的解決了傳統體育教學中統一施教與學生個體差異之間的矛盾。其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組織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采用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式,使得體育能力較好的學生能夠“吃的飽”,而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夠“跟的上”從而實現了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二)合理分層教學法,有助于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合理分層教學法中,任課教師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有針對性的設置了符合各個層次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以保障所有的學生均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任課教師所設置的學習任務,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利用合理分層教學法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體育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課,不但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還能夠使得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更強,從而對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合理分層教學法,有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體育教學活動是體育任課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個雙邊的教學活動。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合理分層教學的方式,通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學生的學習要求出發(fā)設置分層,有效的體現了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合理分層教學法,尊重學生在體質基礎、運動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征等多方面的個體差異,通過合理分層促進了體育教學的“個別化”和“個性化”,通過分層強調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得到更多發(fā)揮機會,有效的彌補了傳統體育教學過于單一死板的問題。
二、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合理分層教學法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重視分層的科學性
在利用合理分層教學法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分層的科學與否是影響合理分層教學法是否能夠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部分體育任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雖然采用了合理分層教學法,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卻常常出現分層標準過于單一、教學分層過于盲目等問題。例如:部分任課教師在利用分層教學法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常常簡單的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或是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來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這種簡單的按照某一個單一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方式,則有可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影響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自信心。
因此,在利用合理分層教學法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要保證分層的科學性,就必須要避免分層標準過于單一,分層活動過于盲目的問題。為了滿足這個要求,體育任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體質基礎、運動水平、體育學習能力、技能掌握情況、興趣愛好、自我傾向等多方面的因素來綜合考慮分層的問題,盡可能的使得分層科學而完善。除此之外,體育任課教師還應注意,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隨時對學生的分層進行調整,以確保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對于學習認真、進步明顯,已經適合高一層次教學的學生,要及時的將其調整到高一個層次的學生中去,不但能夠促進其進一步發(fā)展,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
(二)關注所組織的教學內容合理性
在進行了科學的分層之后,體育任課教師就要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并分別組織適合各個層次的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將原來單一的、統一的教學內容轉變?yōu)椴煌瑢哟?、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以盡可能的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區(qū)別對待。例如:在利用分層教學法開展籃球低手上籃教學時,對于體育能力比較高、籃球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任課教師可在技術教學的同時,安排一部分身體素質練習或者與考試相關的練習內容,以促進學生技能和體能的全面提升;而對于籃球水平較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則要以技術的學習和鞏固為主,通過加大練習的強度和適當的有球素質練習,以提高學生的球感、技能和身體素質。
(三)關注教學評價與合理分層的適應性
在利用合理分層教學法來開展教學活動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將多元化的評價與分層目標有效的結合起來,以保證教學評價與分層的適應性。例如:針對高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對于學生的體能評價、知識評價以及技能評價的要求和標準均要較高,且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表現和合作精神等內容,評價的方式則最好以學生自評和學生的組內互評為主;在針對中等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時,評價的重點就要以學生對于運動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為主,評價方式則最好選擇相對評價和個體評價的方式;而在針對低層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根據此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體能評價、體育知識評價以及體育技能評價的標準均要適當的降低,評價方式也要相應的有所變化,最好以個體內差異評價方法作為首要的評價方法,將教師評價作為主要的評價形式,且在評價過程中,應側重于過程性的評價,即:注意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態(tài)度和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成績。
除此之外,在評價的過程中,體育任課教師應注意,評價不要僅僅著眼于學生的現有水平,還要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學生的學習活動并進行衡量和判斷,以充分發(fā)現學生在分層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林永春.“同班分層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技術課中應用的實驗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03).
[2] 張浩,李志強,王彥.“分層”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02).
[3] 張明蓮.分層次教學模式在背越式跳高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1).
[4] 徐紅梅,張輝,張健,胡靜.分層遞進法在大學籃球專項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