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三姍
最近,聽外甥女說,老師要她上講臺給同學們講課。因為是第一次上講臺,雖然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因從沒上過講臺,心里還是沒底,她嘴里老是說:怎么講呢、怎么講呢(她的學習是相當?shù)煤茫N乙宦牼椭?,高效的教學模式開始在課堂使用了。
由此我聯(lián)想到我中學時班主任親自掌控習題課教學的情景,聯(lián)想到我和同學們習題課上講臺給其他同學授課的情景。
我們班主任,是教班里語文課的老師。習題課一般在下午上,不管是數(shù)理化、英語,還是生物,習題課他必到場。首先問同學們其它課程布置了哪些習題,都做過沒有。如沒有,給一刻鐘時間自己先迅速過一遍。比如說上數(shù)學習題課,布置了習題1、2、3,一刻鐘結(jié)束,班主任問習題1、2、3誰做出來了,誰還沒有做出來,請分別舉手。然后任意點一個沒有做出來的同學先上講臺,叫他把沒有做出來的思路講給大家聽并寫在黑板上并要求下去認真聽;再點一個把習題做出來的同學上講臺,叫他把做出來習題的思路講給大家聽并寫在黑板上;還點另一個把習題做出來但思路不一樣的同學也上講臺,也叫他把做出來習題的思路講給大家聽并寫在黑板上進行比較。然后問同學們并確定哪題做的對、哪種方法好。最后才由數(shù)學老師上講臺進行啟發(fā)引導或精講點撥。對其它課程習題課,班主任也都到位。雖然班主任對其它課程不懂,但他能充分利用課堂資源,調(diào)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各自發(fā)揮,讓他們上講臺講習題。在他們講解時,他又在隨時掌控著局面,使課堂成為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
這樣,每位學生不管學習好中差,都能成為給學生授課的小老師,老師則退為配角,成了課堂的引導者、點撥者和測評者,真正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而學生教學生,因?qū)W生間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維方式更接近,更易理解和接受。
課上人人都是小老師,給別人講要先自己弄透徹,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教其他學生,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即使自己沒弄明白,上講臺下去后也會集中思想認真聽講,緊跟解題思路,把沒弄明白的搞清楚、搞明白、弄透徹,同時,講課的同學也很有成就感。
習題課是鍛煉同學們表達的最佳時機。而傳統(tǒng)課堂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重負低效、填鴨灌輸?shù)?,學生沒有表達的機會,新授課效果、學生學習效果及存在問題都顯現(xiàn)不出來。通過變換方式,讓學生上講臺講解習題,學習上的很多思路與想法,甚至學習方法,都能讓學生及時切身了解到、捕捉到、感受到。
學生上講臺也鍛煉了表達能力,特別是鍛煉了面對很多人表達時的心理。學生初次登講臺會非常緊張,心跳加快、忘詞、哆嗦、甚至前言不搭后語。經(jīng)過多次上講臺鍛煉,心里不會緊張,表達簡練了有層次了,也清楚了。人人都要交流,人人都要表達,習題課,注重讓學生上講臺,提高授課效果,提高整體學習效果,鍛煉學生表達,不正是老師追求的嗎,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