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心 劉延君
作為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專業(yè)人士,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不但自己每天要進行大量的閱讀活動(鉆研教材、課文,閱讀教學參考書,批閱學生的作業(yè)、試卷,瀏覽、編輯試題,等等),而且還要通過語文課程教授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看來,語文教師如果不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wù)和職業(yè)責任的。
隨著《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我們看到,中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承擔起課堂教學的任務(wù),還要承擔起開發(fā)課程資源的新的使命與角色,這也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改革對中學語文教師的新定位?;谶@種變化,中學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建構(gòu)適應(yīng)新的課程標準的職業(yè)技能,而拓展閱讀無疑是當下語文教師最需著力培養(yǎng)的一種專業(yè)技能。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課程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的多種途徑與空間。而要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條件是,語文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必須努力進行圍繞教學工作的拓展閱讀。
所謂拓展閱讀,就是以課文為中心,拓展到閱讀與課文有關(guān)聯(lián)的作品。例如,從課文出發(fā),拓展到閱讀文章作者的傳記、對課文作者作品的評論;從一篇課文拓展到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果課文是節(jié)選的,則可以從節(jié)選課文拓展到閱讀完整的作品;對于課文涉及的引文,可以拓展閱讀引文出處的全篇;如果課文選入教材時作了修改,則要閱讀作者的原稿,比較課文與原稿的異同;從一篇課文出發(fā),還可以擴展到與課文題材相同、主題相關(guān)、內(nèi)容或?qū)懛ㄏ嗨频钠渌恼?;也可以從課文中所寫的某個人物、某種景物、某個事件、某種細節(jié)、某種寫法甚至是某句話、某個字拓展到閱讀相關(guān)作品。
語文教師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必須開展有效的拓展閱讀,才可能更準確地理解作品及作家本人,也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
以《岳陽樓記》為例,筆者在備課中圍繞作品展開了以下內(nèi)容的拓展閱讀。
一、跟課文有關(guān)的背景文章
(一)滕子京的《求記書》
世人多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鮮知滕子京的《求記書》,其實滕公的文章也寫得相當精彩。北宋慶歷六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終于竣工。早在頭一年即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滕子京就請人繪制好《洞庭秋晚圖》,并于六月十五日寫成這份《求記書》,請范仲淹寫篇樓記。學習《岳陽樓記》,我們有必要讀一讀滕子京的這篇《上范經(jīng)略求岳陽樓記書》。
六月十五日,尚書祠部員外郎、充天章閣待制、知岳州軍州事南陽滕宗諒,謹馳介致書,恭投于飺州四路經(jīng)略安撫、資政諫議節(jié)下:
竊以為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huán)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險,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雄才巨卿者不為著。今東南郡邑,富山水者比比是焉,因山水作樓觀者又處處有焉。莫不興于仁智之心,廢于愚俗之手。其不可廢而名與天壤齊固者,則有豫章之滕閣、九江之庚樓、吳興之消暑、宣城之疊嶂,此外不過二三所而已。雖浸歷于歲月,撓剝于風雨,潛滅于兵火,圮毀于艱屯,必須崇復而不使墜斬者,蓋由韓吏部、白宮傅而下,當時名輩,各有記述,而取重于千古者也。
巴陵郡西跨城堙,揭飛觀,署之曰“岳陽樓”。不知俶落于何人何代。自有唐以來,文士編集中無不載其聲詩賦詠,與洞庭、君山率相表里。宗諒初誦其言而疑且未信,心謂作者之夸汰過矣。去秋以罪得守茲郡,入境而疑與信俱釋。及登樓,而恨向之作者所得僅毛發(fā)爾,惟呂衡州詩云:“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此初標其大致。自是日思以宏大隆顯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廢,則莫于文字之垂信。乃分命僚屬,于韓、柳、劉、白、二張、二杜逮諸大人集中,摘其登臨寄詠,或古或律,歌詩并賦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筆如太師呂公、侍中丁公、尚書夏公之眾作,榜于梁棟間。又明年春,鳩材僝工,稍增于舊制。然古今諸公于篇詠外,率無文字稱記。所謂岳陽樓者,徒見夫屹然而踞,岈然而負,軒然而竦,傴然而顧,曾不若人具肢體而精神未見也,寧堪乎久焉?
恭惟執(zhí)事,文章器業(yè)凜凜然為天下之特望,又雅志有山水之好,每觀送行懷遠之作,未嘗不神游物外而心與景接。矧茲洞庭、君山杰杰為天下之特勝,切度風旨,豈不欲攄遐想于素尚,寄大名于清賞哉?伏冀戎務(wù)鮮退,經(jīng)略暇日,少吐金石之論,發(fā)揮此景之美,庶俾漱芳潤于異代者,知我朝高位輔臣,有能淡味而遠托思于湖山數(shù)千里之外,不其勝歟?謹以《洞庭晚秋圖》一本,隨書贄獻,涉毫之際,或有所助。干冒鈞嚴,伏增惶灼。
(二)歐陽修的《偃虹堤記》
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后,又考慮到水患,想在洞庭湖邊筑一道堤,方便來往船只靠岸停留。這回他想請北宋另一位大文豪歐陽修來作堤記,于是派人帶著他的信和圖紙向歐陽修約稿,歐陽修欣然應(yīng)諾,寫下了《偃虹堤記》一文。文中詳細記載了這條堤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寬度上下不一樣,堤底為三十二尺,向上逐漸收縮,堤上面的寬度是二十尺,為高度的三分之二。還說修這條堤用民力一萬五千五百工,不超過原定的工程時限就修建完工。又說如今來往船只要到岳州都停靠在偃虹堤下,到城里辦事既方便又安全。接下來的一大段話便是對滕子京的頌揚和推崇。此文寫于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載于《歐陽文忠公集》。
《偃虹堤記》雖說沒有《岳陽樓記》有名,但因為它出自歐陽修之手,又是為滕子京筑堤所寫,所以在當時也為眾人所關(guān)注并傳為美談。二十年后有一位叫王得臣的人,在宋英宗治平年間到岳州做官,因為讀過歐陽修的那篇記文,所以一到岳州就去看有名的偃虹堤,卻不料當?shù)厝烁嬖V他說:堤還沒有施工,那位滕大人就調(diào)走了!原來所謂的“偃虹堤”,還停留在計劃中,建筑在圖紙上,純系子虛烏有!王得臣便將他的所見所聞記入他那頗有名氣的筆記《麈史》之中,歐陽修的這次作文疏失也就難免為后人所訕笑了。
但與其訕笑歐陽修,倒不如訕笑滕子京。因為古代的碑記文,其內(nèi)容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作者親臨實地的感受;二是根據(jù)請托寫記的人所繪圖景或所開節(jié)略敷衍成文。《偃虹堤記》顯然屬于后者。滕子京派人去請歐陽修寫記文,后來計劃未能實施,本應(yīng)及時同歐陽修打個招呼,說明原委,以歐陽修作文之嚴謹,自然不會出現(xiàn)這種疏失。歐陽修的記文寫出后,對于“偃虹堤”未修的事實,顯然毫無所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偃虹堤記》一文才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并最終被收進歐陽修的文集中。
同樣是應(yīng)約為朋友作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成了千古名文,歐陽修的《偃虹堤記》卻為后人所訕笑。可嘆歐陽修這位作文十分嚴謹?shù)拇笪暮?,在他的集子里也有一篇?nèi)容完全失實的文章。
二、有關(guān)滕子京的傳記文章
(一)南宋范公偁的《過庭錄》
作者范公偁是范仲淹的玄孫,所著《過庭錄》主要記述范仲淹等祖輩事跡,有關(guān)施政、家訓等方面的內(nèi)容,多切實有據(jù),極少溢美之詞,都是作者間聞之于父者,故名《過庭錄》。“過庭”一詞,出自《論語·季氏》之“鯉趨而過庭”語,是父親教誨子弟的言止。范公偁作為范仲淹的玄孫,他所著的《過庭錄》是一部學術(shù)史料價值較高的筆記,是研究范氏家族珍貴的資料。書中有如下一段: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郁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后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guī)之。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有在矣。
(二)《宋史·列傳第六十二》中有關(guān)滕子京的記述文字
《宋史·列傳第六十二》中有關(guān)滕子京的記述文字如下:
滕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其后仲淹稱其才,乃以泰州軍事推官召試學士院。改大理寺丞,知當涂、邵武二縣,遷殿中丞,代還。會禁中火,詔劾火所從起,宗諒與秘書丞劉越皆上疏諫。宗諒曰:“伏見掖庭遺燼,延熾宮闥,雖沿人事,實系天時。詔書亟下,引咎滌瑕,中外莫不感動。然而詔獄未釋,鞫訊尚嚴,恐違上天垂戒之意,累兩宮好生之德。且婦人柔弱,棰楚之下,何求不可,萬一懷冤,足累和氣。祥符中,宮掖火,先帝嘗索其類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豈復有今日之虞哉。況變警之來,近在禁掖,誠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凡逮系者特從原免,庶災變可銷而福祥來格也。”疏奏,仁宗為罷詔獄。時章獻太后猶臨朝,宗諒言國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因請?zhí)筮€政,而越亦上疏。太后崩,擢嘗言還政者,越已卒,贈右司諫,而除宗諒左正言。
……
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余財。所蒞州喜建學,而湖州最盛,學者傾江、淮間。有諫疏二十余篇。
這兩則有關(guān)滕子京的傳記文章可以使教師對《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有更為全面的了解。
三、有關(guān)范仲淹的傳記文章
(一)《宋史·范仲淹傳》
《宋史·范仲淹傳》全文近5000字,詳細記敘了范仲淹的生平經(jīng)歷,內(nèi)容翔實,資料豐富。語文教師應(yīng)當認真研讀,因為它有助于加深對課文作者范仲淹的了解。
(二)《澠水燕談錄》中記述的范仲淹軼事
《澠水燕談錄》是北宋王辟之所著的一本史料筆記,所記大都是宋哲宗紹圣年間(1094年)以前到北宋開國(960年)之間140余年的北宋雜事。書中的前半部分如帝德、讜論、名臣、知人、奇節(jié)、忠孝、才識等篇記錄了大量明君、賢臣的歷史事跡。我們所見最多的是以下三個關(guān)于范仲淹的文段:
【文段1】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莫敢往另,王侍制質(zhì)獨扶病餞于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范公天下賢者,顧質(zhì)何敢望之;若得為范公黨人,公之賜質(zhì)厚矣!”聞?wù)邽橹s頸。
【文段2】范文正公守飺州,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未舉觴,見袏袆數(shù)人營理葬具者。公亟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飺,將出殯近郊,赗斂棺槨皆所未具。公憮然,即徹宴席,厚赒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文段3】范文正公輕財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貴,于姑蘇近郊買良田數(shù)千畝。為義莊,以養(yǎng)群從之貧者,擇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納。人日食米一升,歲衣縑一匹。嫁娶喪葬,皆有贍給。聚族人僅百口。公歿逾四十年,子孫賢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廢弛。
(三)《夢溪筆談》中記述的范仲淹軼事
《夢溪筆談》是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筆記體著作,該書以大量篇幅記述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傳聞軼事、藝文掌故等?!秹粝P談》中記錄了“范文正荒政”這段故事: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瑾枕路,是時范文正領(lǐng)浙西,發(fā)粟及募民存餉,為術(shù)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庇谑侵T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jiān)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jié),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fā)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mào)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shù)萬人?;恼藶榇?。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四)《昨非庵日纂》中記述的范仲淹軼事
《昨非庵日纂》是明人鄭瑫的讀書筆記,從歷代正史、詩文集、野史、雜記等書中分門別類采集而成的,“此書皆記古人格言懿行”,希望能教化世人,為人們作一行動指南。書中記敘了“范仲淹讀書”的故事:
范文正公讀書南都學舍,煮粟二升,做粥一器,經(jīng)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shù)十莖啖之。留守有子居學,歸告其父,以公廚室饋,公置之,既而悉已敗矣。
留守子曰:“大人聞公清苦,遺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為罪乎?”公謝曰:“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饌,后日豈能啖此粥也!”
(五)《宋名臣言行錄》中記述的范仲淹軼事
《宋名臣言行錄》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寫,該書匯編了散見于文集、傳記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跡,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225人。書中記載了“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故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蛞够璧。m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既任,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歷五年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彼乐眨姆铰?wù)?,皆為嘆息。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作者,我們對于這樣的作者,占有的資料越多,越有可能走進他們的人生和作品。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古代各種筆記史料中所記錄的人物逸聞趣事。范仲淹此類的趣事很多,教師可以據(jù)此豐富對作者的介紹,也可以把它作為課外文言語段的拓展閱讀,更可以作為考試的題目??傊灰Z文教師讀得多了,就可以開拓閱讀視野,更好地還原歷史人物的風貌。
四、同一體裁的“記”
《岳陽樓記》以一篇游記而名聞天下,學習本文,要對“記”這種古代文體有一個深入的了解,不妨再找?guī)灼愇捏w的文章來拓展閱讀。筆者選用的是唐代文學家李翱的《峽山寺游記》、宋人王禹偁的《黃岡新建小竹樓記》、明代文學家高攀龍的《可樓記》和明代文學家袁中道的《游岳陽樓記》。
五、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言語段
近年來,各地中考在考查《岳陽樓記》一文時出現(xiàn)了較多的比較閱讀選段,這些語段多數(shù)在人物事跡和人物性格特點上與《岳陽樓記》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性。此類拓展閱讀一般都比較精短,舉例如下:
【文段1】楊萬里為人剛而偏。孝宗始愛其才,以問周必大,必大無善語,由此不見用。韓侂胄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萬里曰:“官可棄,記不作可?!眮腚许#拿?。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侂胄專僭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quán)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落筆而逝。
(選自《宋史·楊萬里傳》)
【文段2】王(指益王趙元杰),帝第五子元杰也。嘗于邸中為假山,費數(shù)百萬。既成,召僚屬,置酒共觀之,眾皆嘆美,坦獨俯首不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耳,安得假山!”王驚問其故,對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催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焉。
(選自《綱鑒易知錄》)
【文段3】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段4】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六、跟課文相關(guān)的現(xiàn)代文
現(xiàn)代人也有很多關(guān)于岳陽樓的文章,如朱丹林的《瀟湘游記》、傅春桂的《范仲淹與〈岳陽樓記〉》、魏明倫的《岳陽樓新景區(qū)記》、施蟄存的《先憂后樂》等,都值得一讀。
在眾多的現(xiàn)代文中,最值得大家關(guān)注的應(yīng)該是以下兩篇文章:一篇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同名散文《岳陽樓記》,一篇是當代散文家王和聲寫的《追思滕子京》一文。原文較長,這里不作節(jié)錄。汪曾祺的文章作為同一題目的作品既補充了《岳陽樓記》的寫作背景,又抒發(fā)了自己登臨岳陽名樓的感受,與古文作品相映成趣。王和聲的散文則是現(xiàn)代人對催生了《岳陽樓記》的古人滕子京所做的一次全新解讀。這些拓展閱讀都有助于教師深入研讀教材中的文本,對于《岳陽樓記》一課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總之,語文教師要把拓展閱讀滲透到日常的閱讀活動之中,讓閱讀成為職業(yè)的常態(tài),讓拓展閱讀助推專業(yè)技能的成熟?!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教師的拓展閱讀就是“操千曲”“觀千劍”的過程,只有進行大量的拓展閱讀,語文教師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教材,駕馭課堂。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師的拓展閱讀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與方向。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引領(lǐng)語文教師走進拓展閱讀的廣闊天地,讓語文教師更好地演繹自己的職業(yè)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