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慧??宋玉萍??王玉日
[摘要] 目的 探討冠心病伴發(fā)抑郁者記憶偏向的特點。 方法 對冠心病患者用Beck抑郁問卷、SDS抑郁自評量表篩選出單純冠心病組、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輕度抑郁16例、中度9例、重度5例)各30例,參加自傳體記憶測驗。 結果 (1)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總的概括性記憶得分,對不同詞性線索詞的均顯著高于單純冠心病組(P<0.01);(2)單純冠心病組對消極詞概括性記憶得分顯著高于積極詞(P<0.01),而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不同抑郁程度者的自傳體記憶概括性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現為得分隨抑郁程度的加深而增高。 結論 冠心病伴發(fā)抑郁個體的自傳體記憶概括性存在過度概括化的缺陷;其自傳體記憶的概括性水平與伴發(fā)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有關。
[關鍵詞] 抑郁;過度概括化;自傳體記憶;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 R749.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8-15-03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身疾病,它的形成和發(fā)展與心理社會因素關系密切。近年來對冠心病伴發(fā)抑郁的心理社會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大量研究證明,冠心病患者容易伴發(fā)抑郁[1-3]。宋玉萍等[2]的研究從認知和應對方式方面探討心理社會因素對冠心病伴發(fā)抑郁的影響。國外也有文獻顯示,個人認知風格是住院冠心病患者伴發(fā)抑郁的重要預測因素[4]。本研究根據認知理論,從自傳體行為學實驗的角度,研究冠心病伴發(fā)抑郁的認知偏向,為冠心病患者制定更加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SDS和BDI問卷對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心內科小學以上受教育程度、矯正視力正常、無精神疾病既往史、無其他嚴重疾病,符合冠狀動脈心臟病診斷標準的住院患者進行篩選。
1.2 研究工具
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分值分界線為5分,4分以下不抑郁;5到13分為輕度抑郁;14到20分為中度抑郁;21以上為重度抑郁。
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國常模標準分分界值為53分,53~62分為輕度抑郁, 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3 研究材料
采用趙曉晶等[5]修訂的Williams自傳體記憶測驗的中文線索詞共10個,其中正性、負性線索詞各5個,線索詞如下:正性線索詞高興、安全、成功、有趣、驚喜;負性線索詞:抱歉、生氣、笨拙、寂寞、傷害(情感)。
1.4 實驗程序
首先,對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心內科冠心病住院患者進行篩選,選擇入院3 d及以上,病情穩(wěn)定的被試進行SDS、BDI問卷測驗,篩選出符合單純冠心病組與伴發(fā)抑郁情緒組被試,入組被試在被篩后第2天進行正式實驗。SDS≤53分,BDI≤4分,入單純冠心病組;SDS>53分,BDI>4分,入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得到單純冠心病組30例,其中女15例,男15例,年齡(50.37±4.31)歲;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30例,其中女15例,男15例,年齡(48.47±5.53)歲,其中輕度抑郁情緒16例,中度9例,重度5例。單純冠心病組和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伴發(fā)抑郁情緒組中不同程度抑郁者在人口學資料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者使用E-prime程序向被試隨機交替呈現不同性質的線索詞,一個詞呈現時間1000 ms,要求被試在這個時間段內說出與呈現的線索詞相關的自傳體回憶事件。開始時請被試先進行兩個中性詞的練習,確保被試能夠正確反應,正式測驗過程中利用錄音設備記錄被試反應內容。最后請3個評定者對被試反應內容進行盲評,把被試的反應內容評定為具體性和概括性兩種[6]。
具體性記憶是1 d之內的某個時間點或時間段所發(fā)生的特定的事。概括化記憶為發(fā)生次數較多而無法確認時間的事;發(fā)生時間超過1 d的事;對線索詞沒有做出自傳體回憶而是進行聯(lián)想或者是錄音中沒有呈現反應的;在其他詞的回憶內容中已經出現的事。具體性記憶記為0分,概括化記憶記為1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計算評分者一致性信度、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配對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計量資料均用()表示,因變量為概括化記憶得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分者一致性信度
評分者一致性信度達到0.790以上,3組評分顯著相關,說明評分者評定一致。因此取3個評分者的評分均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 性別差異分析
男、女冠心病患者總體記憶得分、對正性詞和負性詞的得分均無顯著差異(t=-0.21,t=-0.16,t=-0.08,P>0.05)。
2.3 對線索詞的組間和組內差異分析
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的總體得分、對正性詞和負性詞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單純冠心病組(P<0.01)。在組內比較中,單純冠心病組對消極線索詞的概括性記憶得分顯著大于對積極線索詞的概括性記憶得分;而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不同抑郁程度對線索詞的差異分析
不同抑郁程度的冠心病患者對總線索詞、積極以及消極線索詞的概括性回憶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現為概括化記憶得分隨著抑郁程度的加深而升高。見表2。
3 討論
通過本研究發(fā)現,男、女冠心病患者總體記憶得分、對正性詞和負性詞的得分均無顯著差異,說明冠心病者的性別差異對其自傳體記憶無影響。單純冠心病組對消極線索詞的概括性記憶得分顯著大于對積極線索詞的概括性記憶得分,而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組內比較無顯著差異。表明詞性對單純冠心病組被試的自傳體記憶的細節(jié)回憶有影響??赡苁怯捎谄鋵Ψe極線索詞的事件回憶更加容易,對消極詞引發(fā)的消極事件的回憶適當采用回避策略;而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個體無論對積極線索詞還是消極線索詞都采用習慣化的回避策略造成的。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自傳體回憶概括化的總體得分、對正性詞和負性詞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單純冠心病組,冠心病伴抑郁個體表現出自傳體回憶過度概括化的偏向。抑郁情緒造成的這種記憶的偏向與以往研究相論證[5-7],但在本研究中兩組概括性記憶得分均比以往的這些研究中得分高,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的被試為冠心病住院患者,處于強烈的應激源中,因此更容易在對線索詞產生更多的負性情緒體驗,加重了被試的抑郁情緒,因此更多的采取回避策略造成的。在冠心病伴發(fā)抑郁情緒組中,不同抑郁程度的被試對總線索詞、積極線索詞、消極線索詞的概括性記憶得分均有顯著差異,表現為隨著抑郁程度的加重,概括性記憶的得分越來越高。這與以往一些研究的結論比較一致[8-9]。這種過度概括化的偏向也有可能是由于抑郁造成的執(zhí)行控制能力缺陷所導致的 [10]。
總體來說,本研究可以得出冠心病伴發(fā)抑郁者的自傳體回憶存在概括化的偏向,且其自傳體記憶的概括性水平與伴發(fā)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有關的結論,這為在認知層面對臨床冠心病伴發(fā)抑郁的治療以及心理干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Paolo Cassano,Maurizio Fava.Depression and public health:overview[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2,53(4):849-857.
[2] 宋玉萍,李敬田,孫宏偉,等.冠心病患者認知和應對方式與抑郁情緒的關系[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9,18(2):124-125.
[3] 陳銀娣,周天骍,施慎遜,等.老年冠心病病人焦慮、抑郁癥狀的調查[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0,12(1):17-19.
[4] Stafford L,Jackson HJ,Berk M.Cognitive-personality style as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oles of sociotropy and autonomy[J].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09,71(1):63-69.
[5] 趙曉晶,馮正直,宋彬彬,等.抑郁情緒大學生自傳體記憶具體性特點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2009,17(2):204-206.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6] Williams J,Barnhofer T,Hermans D,et al.Autobiographical Memory Specificity and Emotional Disorder[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7,133(1):122-148.
[7] Cecilia AY,Tim D,Ann-Marie G,et al.Reduced specificity of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following a negative mood induction[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6,44(2):148-149.
[8] Catherine C,Thorsten B,Claire V,et al.The effects of analytical and experiential rumination on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specificity in individuals with a history of major depression[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7,45(1):3077-3087.
[9] Filip R,Edward RW.Non-ruminative processing reduces overgeneral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retrieval in students[J].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8,46(1):748-756.
[10] 張鎮(zhèn),張建新.自傳體記憶過度概括化現象及其機制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2):157-160.
(收稿日期: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