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歌
夸張是什么意思?提出這個問題,也太弱智了。這個詞不用誰解釋,也不用查詞典,都能知道。在文學(xué)作品中,夸張也是常常運用的手法,即運用想象與變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寫出不尋常之語。
夸張的話兒,試舉如下例子:
之一,力拔山兮氣蓋世(《垓下歌》項羽)——當(dāng)不得真,項羽就是推土機也沒有這樣的本事,說說而已。拔山?以為是在蘿卜地起蘿卜呢,還是以為他是變形金剛?
之二,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杜甫)——也當(dāng)不得真,寫文章管不著天氣預(yù)報,寫首詩也礙不著牛鬼蛇神。杜先生是激動了。
之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李白)——還是當(dāng)不得真,再難的路,跟上天不上天沒關(guān)系。李先生是在忽悠呢?或許是為了尋求工程資金支持的一種宣傳?
之四,他種的瓜很甜,幾十里外就聞到瓜香了(小學(xué)語文課本)——更當(dāng)不得真,什么瓜???您就是把香油瓶子都弄翻了,出了您家也聞不到味兒。這更有點廣告的味道了。
不必再舉例子了,上述都是文學(xué)夸張,好理解,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可如果夸張作為一種性格出現(xiàn),我們能接受嗎?事實證明,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性格夸張的角色。
先說習(xí)慣,如果我們遇到一個與我們生活習(xí)慣不相同的家伙,或許我們會認(rèn)為他許多行為方式夸張。打個比方,我們遇到一個詩人,他的行為舉止,也許會讓我們感覺到夸張。不同的年紀(jì),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教育,彼此審視,大概都會覺得彼此夸張。
拋開這些,把夸張放到我們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中去看,人們常常會有意識地夸張。這是生活的需要。比如在常常際會的紅白事上,比如在公共場合遇到第一次見面的人,當(dāng)我們表達(dá)敬意或者哀悼時,我們一定會在一瞬間下意識地夸張自己的表情規(guī)模,夸張自己的行為方式。沒有辦法,這是為了烘托對方的心理或情感,也是為了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從而裝飾一下自己的形象。再具體一點,如果我們?nèi)ズ饶硞€朋友孩子的生日酒或者滿月酒,盡管你剛剛跟老婆干了一仗,或者你剛剛從股市賠了個底朝天,你也必須滿面春風(fēng)地哈哈笑道:“好啊!這孩子真好??!”這是逢場作戲,也是權(quán)宜之計。這種戲劇化的表演程式,你必須夸張地去做。寧過之,萬不可不及。
可是,當(dāng)這些夸張運用到商業(yè)中去的時候,那些哭著喊著“跳樓價啦”、“放血價位”,包括售樓小姐或者導(dǎo)購小姐那勾魂攝魄的微笑種種,您千萬別信。這種夸張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為了商業(yè)利潤??赡芫褪恰百u拐”!
事實上,生活中躲不開夸張的影子。老年人染發(fā),也免不了夸張,您千萬別相信“革命人永遠(yuǎn)是年輕”的高談闊論。鋪天蓋地的化妝品市場,就是為了女士們的夸張需要而存在的。當(dāng)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女人拿著麥克風(fēng),大庭廣眾之下,搔首弄姿,細(xì)尖著嗓子,扭捏著身段說“我們女孩子么……”如何如何;或者,一個四五十歲的大老爺們兒,舉著酒杯圍著桌子轉(zhuǎn),腆著一張胡子拉碴的臉說:“我們男孩子么……”怎樣怎樣,您別不舒服,她和他絕對是在夸張的方向上走得太遠(yuǎn)了一些。
問題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夸張是一個事實確鑿的東西。相對性太強,不知道具體情況,我們很難定論對錯。比如說,當(dāng)代年輕一代的夸張,我們大都很難接受,比如起哄著去參加某個明星的演唱會,再比如擁擠著去找某一個明星簽名,若能簽上一個,真比彩票中獎還高興;或者說,某個大獎賽得了一個名次,就得淚流滿面,這種夸張式的表情,都讓我們茫然不知所措。都瘋了?
差不多,夸張到一定限度,越過去,就是瘋了。
這是一個夸張的時代,你不瘋不行?
或者說,我們正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個夸張的時代?
【原載2013年1月12日《解放日報·朝花》】
插圖/超前創(chuàng)意/張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