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為京
人類渴望一直前行,進入未知之地。但我們實在欠缺勇往直前的能力和力量,因此不得不時?;仡^向后看,以期在先人那里尋求進步的動力,或者解決當下面臨的各種難解問題。最為奇妙的是,當我們回頭瞻望之時,故去的先人仿佛又回轉(zhuǎn)過來,對我們發(fā)聲,而他們的聲音也真的越過時間的阡陌,給我們以啟示。無論是中國唐宋時的古文運動還是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發(fā)現(xiàn)過去、回到過去是它們共同的邏輯路徑。在這本《生命安寧》中,威廉?歐文教授試圖帶領我們回到斯多葛哲學家的座前,或者說他試圖邀請斯多葛哲學家進入當代人的生命光景,指點我們突破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的困境,最終進入安寧的境界。
斯多葛哲學是一個在古希臘和羅馬有著相當大影響力的哲學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季蒂昂的芝諾、愛比克泰德、塞涅卡等,還有大名鼎鼎的馬可?奧勒留。他們的作品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這是一部私人日記,原名叫《給自己》)。斯多葛主義曾經(jīng)繁榮,但顯而易見的是,今天很少有人對它有興趣,它衰落了,甚至可以說消亡了。但作者堅定認為,斯多葛主義的不流行,并不是因為這種哲學的某一個缺陷,而是由于其他的因素的存在。原因之一就是,現(xiàn)代人很少看到采納一種人生哲學的需要。相反,他們傾向于把日子用于努力工作,以便能夠買得起最新潮的消費品。他們堅定地相信,擁有足夠的物質(zhì)就能過上一種既有意義又最令人滿足的生活。
也正是這種無以復加的物質(zhì)主義追求在把我們帶入消極情感深深泥潭之中,生氣、焦慮、恐懼、痛苦、嫉妒、迷茫、沒有安全感成為現(xiàn)代人最常經(jīng)歷的情感體驗。而斯多葛哲學家意識到,深受消極情感之害的生活不會成為良好的生活,生命的安寧才是人要追求的首要目標。越過兩千年的時光分隔,歐文教授發(fā)現(xiàn),斯多葛哲學家古老的哲學主張,正是醫(yī)治現(xiàn)代病或者人類病的靈丹妙藥。
無論在什么時代,欲望的不可遏制都會使我們處在一個滿足感的跑步機之上,一個沒有滿足的欲望會讓我們感到不幸福。于是我們努力工作滿足這個欲望,并且相信,只要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自己就會滿足。但問題是,一旦滿足了對于某事物的欲望,我們就會適應這個事物在生活中的存在,結(jié)果就會不再渴望它——或者至少會發(fā)現(xiàn)它不像曾經(jīng)的那樣令人渴望。最終,他們就會像滿足這個欲望之前一樣仍然感到不滿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有過的切身體驗。
要找到幸福,不僅需要找到辦法來阻止這個適應的過程,還需要找到辦法來逆轉(zhuǎn)它。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一種技巧來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對于已經(jīng)擁有的事物的欲望,學會如何想要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事物,從而終止跑步機上永不停歇的奔跑。我們怎樣才能勸服自己,去想要我們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斯多葛主義者建議我們,花時間想象我們失去了自己所珍視的東西,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從命運那里“借來的”。當我們親吻孩子時,當我們享受至愛的人陪伴時,都應該想到,他們是作為“禮物”賜給我們的,我們或許能更享受那美妙的時刻。
星斗滿天,異彩紛呈。面對迷茫的人生,“該如何分別自己能夠控制和不能夠控制的部分,從而自己設立可控的目標?面對難以把握的命運,該怎樣才能坦然接受遭遇的一切?名聲如何使人受到捆綁,獲得名聲又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財富為什么有著怎樣使人痛苦的魔力,它又是否能讓人免于哀愁和不幸……
面對現(xiàn)代人的迷茫與困境,斯多葛主義給出了忠告,但愿有人能聽見這來自先人的忠告,給生命以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