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絡語言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新的特定的社會方言”[1],正以其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無論是報紙、期刊,還是廣播、電視、日常交際,都會時常出現網絡詞語。“給力”一詞就曾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標題。[2]網絡語言已經形成走出網絡空間、挺進現實生活之勢。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15日發(fā)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達到5.64億,手機網民達4.2億,其中學生群體所占比例最高。學生的生活一頭連著網絡空間,一頭連著現實世界。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將活躍于網絡空間的網絡語言應用于現實交際之中,應用于自己的作文和手機短信之中??梢哉f,網絡語言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乃至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網絡語言,語文教師不能全盤否定,一“堵”了之,而應該善于引導,把豐富多彩的網絡語言作為教學的鮮活素材,充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以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一、網絡語言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網絡語言前衛(wèi)、新奇、幽默、風趣,能夠反映學生張揚個性的心理,符合他們活躍、新潮的思維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合理使用網絡語言,往往能夠讓學生感到驚喜,體會到教師與他們在心理上的平等,從而順利地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很快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課堂上,某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言,沒有使用傳統(tǒng)的說法:“希望大家積極發(fā)言,勇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鍛煉自己的自信和口頭表達能力?!倍鞘褂盟麄兂S玫木W絡語言表達方式:“今天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大家可不能當‘打醬油的,一定要及時‘跟帖,大膽‘拍磚啊?!蹦惩瑢W回答問題后,教師這樣評價:“××同學的發(fā)言真‘給力,差點兒讓我‘hold不住?!毕抡n時,學生找教師討論問題,教師說:“你這個觀點,前幾年就已經出現了新的替代觀點。孩子,你‘out了!”學生聽后,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閃出敬佩的眼光,說:“想不到老師您還挺‘in的嘛!”這對答之間,拉近了學生和教師的心理距離。這里的“打醬油”(冷眼旁觀、不積極參與)、“跟帖”(加入討論,發(fā)表觀點)、“拍磚”(發(fā)表意見)、“給力”(特別有力,讓人感覺很好)、“hold不住”(控制不住)、“out”(過時、落伍)、“in”(新潮、時髦),等等,都是網絡上的熱詞,學生們經常使用。當聽到老師居然能對網絡熱詞如此了如指掌、運用自如時,學生的喜愛、尊敬、佩服之情便油然而生。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睂W生對教師的這種油然而生的喜愛、敬佩之情,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的喜愛之情。
二、網絡語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
網絡語言最突出的特征是創(chuàng)新性,正如張小平所說,“具有革命意義的創(chuàng)新性是網絡語言最大的特點”[3]。網絡語言的創(chuàng)新,幾乎利用了能夠利用的所有語言材料。語音、詞匯、語法,文言、方言、外語,都成了構筑網絡語言大廈的基本材料。與傳統(tǒng)語言相比,網絡語言有許多創(chuàng)新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符號創(chuàng)新。將鍵盤符號經過不同的組合,形成新的符號形式,表示全新的內容。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醉了;“^-^”表示瞇著眼睛笑;“:-o”表示驚訝。二是縮略創(chuàng)新。利用英語、拼音、數字等縮寫形式表達新的意義。例如,GG(哥哥)、PMP(拍馬屁)、PLMM(漂亮妹妹);FM(follow me跟我來)、BTW(by the way順便問一下)、GF(girl friend女朋友);me2(me too我也是)、F2F(face to face面對面)、3ku(thank you謝謝你)等。三是數字創(chuàng)新。使用數字的讀音組合表達一定的意義。例如,88(拜拜)、1314(一生一世)、8147(不要生氣)、7456(氣死我了)等。四是諧音創(chuàng)新。如大蝦(大俠)、斑竹(版主)、幽香(郵箱)等。
類似的網絡語言創(chuàng)新實例,值得語文教師充分利用。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可以讓學生視野更加開闊,認識到“一切皆有可能”,人類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鼓勵學生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自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三、網絡語言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言規(guī)范意識
網絡語言中有不少不太規(guī)范的語言現象,卻是學生們比較認同的。一是錯字別字。如把“電信局”打成“點心局”,“信箱”打成“馨香”,讓人很費解,影響交際效果。二是有意別解。網民故意對詞語作出有別于常規(guī)的解釋。如用“偶像”代指“令人嘔吐的對象”,用“可愛”表示“可憐沒有人愛”,用“討厭”表示“討人喜歡百看不厭”,用“白骨精”代替“白領﹢骨干﹢精英”,用“特困生”指代“上課特別愛犯困、打瞌睡的人”,等等。三是錯誤語法。如“給個理由先(先給個理由)”是粵語語法的狀語后置;“知不道”(不知道)是西北方言語法的運用;漢語表達與英語語法雜在一起,如在漢語后面加上英語表示時態(tài)和數的形式,如“兄弟姐妹s”(兄弟姐妹們)、“晚飯ed”(吃過晚飯了)、“聽課ing”(正在聽課中)等則是英漢語法的雜糅。四是火星文?;鹦俏氖怯筛鞣N符號,包括數字、拼音、繁體字、冷僻字、日文、韓文、英文等組合而成的,非常難懂。如“如果非要在嘰份love+↑1咕期限,偶C望4,one萬年”(如果非要在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些不規(guī)范的語言現象,盡管生動活潑、新奇幽默甚至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效果,但它們是在游戲文字、破壞語法、不合邏輯,如果任其泛濫,將嚴重影響傳統(tǒng)語言的純潔。語文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分析這些不規(guī)范現象,把它們作為反面教材,引導學生分清傳統(tǒng)語言和網絡語言適用的不同場合,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導他們認識比較規(guī)范的網絡語言,遠離網絡語言垃圾,從而強化他們的語言規(guī)范意識。
四、網絡語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
網絡語言中有大量的英文字母詞,如VCD、UFO、GDP、WTO等,被網民甚至大眾傳媒廣泛使用。“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盵4]由于英文字母詞大多保留著英文的原貌,因此承載著不容忽視的西方文化信息。語言承載的文化信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如果中國人使用英文字母詞的現象越來越多,勢必會不斷親近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影響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和認同。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向學生講明,語言不僅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講清英文字母詞所承載的西方文化意義,以及濫用字母詞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危害,幫助他們樹立語言所代表的民族文化意識,合理使用英文字母詞,不濫用影響中國文化傳播的英文字母詞。
五、網絡語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
網絡語言追求創(chuàng)新、標新立異,同時粗俗化傾向也在暗流涌動。在網絡上可以見到不少帶有粗俗化傾向的污言穢語,如P(屁)、NQS(你去死)、TMD(他媽的)、WBD(王八蛋)、“你裝什么丫挺的啊”等。網絡語言的粗俗化傾向還有愈演愈烈之勢。有時網絡語言還粗俗得“翻新出奇”。如“你真是一個二百九”,有人解釋說,這種說法包括有“二百五”、“三八”和“二”(據說是“286”的簡稱,意思是慢、笨)等罵人的意思。
作為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應當堅決反對網絡語言的粗俗化傾向,作為正在受教育的學生,不應該作網絡語言環(huán)境的污染者,而應該成為網絡語言的潔凈者,為語言品位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語文教師不應該成為學生喜愛的網絡語言的“菜鳥”(低水平的人),而應該成為精通學生熟知的網絡語言的“大蝦”。只要語文教師善于從正反兩個方面充分利用網絡語言這一鮮活素材庫,就一定會讓網絡語言變成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湯玫英.網絡語言新探[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2]江蘇“給力”文化強省[N].人民日報,2010-11-10.
[3]張小平.關于網絡傳播語言特點的觀察[J].現代傳播,2002(6).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基金項目: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國家對英文字母詞使用的決策建議研究”,項目批準號:13B7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