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暉
● 錢賽勒是第一個企圖打通航道的航海家,然而他的船隊剛剛到達北極地區(qū)就被冰海困住,70 多人饑寒交迫而死,只有一艘船和十多名船員得以幸存;
● 航海家弗羅貝舍三次探訪北極航道,他的中國公司甚至從航道中帶回200噸礦砂——但礦砂并沒有煉出黃金,他因此被嘲笑為“愚人金”的發(fā)現(xiàn)者;
● 航海家巴倫支在完成到達北極圈的壯舉后,不幸被冰所困,成為第一批在北極草棚里越冬的歐洲人。跟隨他的水手們3個月沒見到太陽,只能靠宰殺北極熊和海象充饑,把手指頭伸進嘴里保持溫暖……
公元15世紀是值得紀念的,因為人類開始了偉大的大航海事業(yè),史稱“地理大發(fā)現(xiàn)?!?/p>
關(guān)于北極航道的一切傳說也在此時誕生,它的起源和著名的香料之路息息相關(guān):在此之前,來自印度洋和東南亞的香料十分昂貴,一包胡椒粉的價格超過一條人命。然而,盡管各國都希望擁有去往東方的貿(mào)易線路,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崛起,以及沿途的各種“攔路虎”,幾乎壟斷了與東方的海路陸路交通。于是,懷著對財富和夢想的追求,歐洲的航海家們紛紛揚帆啟航,去尋找新的通往東方的海上之路。
這之后,他們的目光很快聚焦在了北冰洋……
西北航線與東北航線
大航海時代的先驅(qū)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492 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倫布到達美洲;1497 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
進入16 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從前各自為政的國家和民族被駕著帆船的探險家、商人、軍人聯(lián)系起來,地球上大部分區(qū)域漸漸被畫在了同一張地圖上。在這個背景下,世界之巔的北極,也成為眾多航海家的目的地。
1500 年,葡萄牙人成為北極探險的先烈??继乩谞杻尚值堋咨w爾和蓋斯帕,登上了加拿大的紐芬蘭島,然后繼續(xù)向北航行——遺憾的是,他們的船隊一去不復返,全部葬身在北極冰海中。
這只是艱險的北極航程的序幕。在北極探險故事的許多篇章中,人們都會提到“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這兩個名字。這是北冰洋上的兩條水道,起點都是歐洲,西北航線向西,經(jīng)過北大西洋和北美洲的最北邊,東北航線向東,經(jīng)過亞洲的最北邊,兩條航線的終點都是白令海峽。穿過白令海峽向西南方,就可以到達東方,到達馬可波羅所說的中國。
最初揚帆探索這兩條航線的人,甚至連上述這些基本的地理細節(jié)都不知道。他們只是想:既然地球被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證明是圓的,那么在北方的海洋里,無論向西還是向東,只要船只不被冰封住,也許就能到達東方,甚至可以環(huán)游世界,并且路程比麥哲倫的更短。
接過考特雷爾兄弟“接力棒”的是英國人。因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印度航路上的所有港口,所以包括英國在內(nèi)的歐洲其他國家,如果要想成為航海大國,必須尋找新的航路。于是,英國人千方百計從西班牙挖來了航海家,在他們的指導下成立了商業(yè)探險公司,專門為英國開拓疆域。
公司的首要任務(wù)就是打通東北航線。1553 年,商業(yè)探險公司的3艘船在錢賽勒船長的率領(lǐng)下,豪情滿懷地出航了。所有人都認為,船隊必然可以繞過北歐,很快到達中國和印度。然而他們只到了俄羅斯北極地區(qū),就有70 多人被困北歐附近的冰海,饑寒交迫而死。只有一艘船得以幸免。
船員和錢賽勒船長被迫登陸,冒著風雪長途跋涉到了莫斯科,他們受到了沙皇的盛情款待——在沙皇提議下,1555 年,商業(yè)探險公司又組建了俄羅斯分部,與俄羅斯進行貿(mào)易,也借助俄國人的力量開拓東北航線——但航線依然兇險,俄羅斯公司組織了多次探險,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多只是到達了新地島以東的喀拉海。而錢賽勒船長,也在1556 年死于航程中。
中國公司在西北航線
東北航道失敗了,但英國人的野心沒有因此消失,他們的目光一路向西,希望能打通西北航線。
一位叫馬丁 ·弗羅貝舍的航海家在俄羅斯公司的資助下,于1576 年8 月到達巴芬島(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也是加拿大第一大島)東部一個狹長的海灣——這個海灣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弗羅貝舍判斷,這是通往北極開闊水域的海峽,于是繼續(xù)往西航行,又遇見了陸地和有亞洲人外貌的因紐特人,這更讓他覺得中國就在眼前。
盡管由于與因紐特人的沖突讓弗羅貝舍匆匆返航,但帶回的一塊石頭卻讓后人更加蠢蠢欲動——人們認為那是金礦。
接下來,弗羅貝舍開始了大手筆。他雇傭許多中國人成立了中國公司,期望能在新發(fā)現(xiàn)的土地上找到大量黃金。他總共又出航了兩次,并帶上了采礦專家。但遺憾的是,第一次航行盡管帶回了200噸礦砂,但第二次航行結(jié)束時公司卻失去了所有人的支持,因為那些帶回來的“金礦”并沒有煉出黃金,全都是沒什么價值的黃鐵礦。就這樣,這位西北航線的先驅(qū),從此被嘲笑為“愚人金”的發(fā)現(xiàn)者。
但是,英國人對西北航線的探索并未就此而止。1585 年,約翰· 戴維斯成為西北航道探險公司的首席航海家。他一共進行了3次探索西北航線的航行,最后一次航行中,船只在今天的巴芬灣中陷入堅冰重圍的險境。戴維斯以一句“或者前進一步死,或者后退一步生”的誓言激勵了整船的水手,大家齊心合力繼續(xù)往北,終于到達北緯72 度的地方,創(chuàng)造了當時北極航道北進的紀錄。這之后,戴維斯還將他的航行紀錄及經(jīng)驗寫成了兩本書,對后來的北極考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巴倫支與巴倫支海
1587年,戴維斯勝利而歸,他的經(jīng)歷鼓舞了英國人,也讓另一個海上國度對東北航線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荷蘭人聽說英國人在對東北航線探索中雖然失敗,但卻從中取得了對俄羅斯的巨大利益后,頓時眼紅了。他們授命一個叫布魯內(nèi)爾的人組成荷蘭白海商業(yè)公司,開展與北冰洋沿岸狩獵者的直接貿(mào)易。
7年之后的1594年,北極航道迎來了一位一生致力于開拓東北航道的荷蘭人:航海家威廉·巴倫支。當時,3艘船從阿姆斯特丹出發(fā),踏上遠征北極的航程,其中有一艘是由巴倫支指揮的,那時他剛24歲。一個月后,這群荷蘭人來到新地島海域。在這里,巴倫支與船隊分手,他沿著該島西岸向北航行,直到7月底,途經(jīng)瓦加奇島后,于9月16日成功地回到了阿姆斯特丹。
這次遠征極大地鼓舞了荷蘭議會的士氣,很快,他們在1595年再次派遣遠征隊,目的是不僅要找到新航道,而且要出售不同的荷蘭商品。1596年5月10日,在阿姆斯特丹商人們的幫助下,巴倫支指揮著3艘船開始一次偉大的探險:他大膽地設(shè)想通過北極前往東亞。
這次航行中,巴倫支得到了兩個“第一”的頭銜。前者讓人興奮:他朝正北航行,一個月后相繼發(fā)現(xiàn)了熊島和斯匹茲卑爾根群島,最后,他到達了北極圈,成為第一個完成這一壯舉的歐洲人。后一個“第一”則讓人恐懼:在北極航道中,巴倫支船隊的3艘船都被浮冰分開,在尋找另外兩艘船時,旗艦被浮冰撞毀,巴倫支和水手們被困在新地島,被迫成為第一批在北極越冬的歐洲人。
巴倫支和水手們拆了船,用木料蓋了一間木棚,并挖掘洞穴企圖躲過風雪。他們生的火根本抵擋不住北極的嚴寒,穿在身上的衣服都結(jié)了冰。食物很快耗盡了,他們不得不設(shè)法宰殺北極熊和海象來充饑。而遇到暴風雪時,水手們只有把手指頭伸進嘴里才能保持溫暖,但只要手指一露出來立刻就凍成冰棍。他們還經(jīng)常受到北極熊的襲擊,大家3個月沒有看到太陽……
第二年春天來臨時,他們終于得以修復兩艘救生小船來逃命。1597年6月,十幾名幸存者終于在新地島南端遇到了俄羅斯人,幸運地獲救。然而,這時的巴倫支已經(jīng)病入膏肓。臨死之前,他寫了3封信,一封藏在他們越冬木棚的煙囪里,另外兩封分開交給兩個人,以備萬一遭到不測,能有點文字記錄流傳于世。1597年6月20日,37歲的巴倫支死在北極航道的一塊浮冰上。
兩個多世紀后的1871年,挪威漁民在新地島上發(fā)現(xiàn)了當年巴倫支留下的棚屋。棚屋早已被北極風暴摧毀了,但屋內(nèi)仍留有罐子、平底鍋、樂器和一只鐘。他們同時也找到了巴倫支所記的部分日記,日記中描述了探險家們過冬時的艱難情景。最后,為了紀念這位航海家,人們把在今天俄羅斯的新地島、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以及熊島之間的汪洋,命名為巴倫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