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理念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課堂教學重點發(fā)生了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
新課程、新理念,隨之而來的當然是新的語文課堂教學形式。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做呢?
1.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愛的教育”
在教學實踐中,我清醒地看到:農村中學語文教育與城市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絕大多數學生閱讀書籍少,語文氛圍淡薄。但是,農村孩子普遍純樸、真誠、求知欲望強。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什么是真正的幸福?,F在我的學生更懂得愛,能做到不苛求父母;“愛”從愛自己,愛身邊的同學、朋友開始;更懂得感恩老師,感激社會。我覺得,農村中學的老師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并擁有健康的情感,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因為試卷上的分數只能讓學生滿足一時,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卻可以使學生受益一生。我在收獲愛的教育教學實踐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時,也收獲了幸??鞓?。
2.在學法上對貧困生進行指導
采取“低標準、寬要求”的教學方式。對待學困生我們不能搞“一刀切”,而應因人而異,適當降低教學要求,把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等教學目標分化成一個個學困生通過努力能夠達成的中小目標,然后和他們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約定,鼓勵他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成功目標,繼而爭先脫困。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睂W困生,特別要注意把培養(yǎng)成功心理、強化內部動力機制作為教育目標,堅持對他們施行激勵性評價,為他們創(chuàng)造享受成功喜悅的機會,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比如閱讀中的朗讀課文,在實際操作中,聯系每一篇課文,讓學困生確定爭取的目標,當覺得可以過關時再到老師處朗讀,獲取相應的積分。這樣能讓學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進步的過程,享受達成目標的喜悅,在目標達成中產生爭取更大目標的動力。但是這兩項工作是十分復雜而又難以操作的,我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妨以“寫好每一個字,讀好每一篇課文”為突破口,扎扎實實地幫助學困生脫困。
3.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
在農村,就整個教學活動來說,學校教學資源的利用是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重要部分。就初中語文課程而言,除各學科通用的課程資源外,學校圖書室、閱覽室、音像資料、圖片、文學社、廣播室、校園文化環(huán)境都是語文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
3.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學習氛圍。教師可充分利用墻報、黑板報、校園廣播、文學社、學習專欄這些優(yōu)勢資源,把學生寫得好的、有進步的文章在學校或班級展示;成立中學生文學社、自辦小報、鼓勵學生積極投稿;指導學生參加校、市、省、國家級作文競賽;開展作文寫作評優(yōu)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寫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重視激發(fā)學生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搭建一個開放、自主的獨具農村特色的課程資源平臺,從而促進農村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和協調發(fā)展。這些形式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2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例如我們可以對學生每日從早到晚在校時間作一定的安排。晨間活動時間可用錄音機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錄音;課間活動和午休時間廣播站播放一些經典詩文的朗誦、富有哲理的童話和寓言,使學生在聽中受到文學的熏陶并提高學習語文興趣,使學生積累大量的語文聽說經驗,豐富詞匯和內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3.3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痹谵r村圖書匱乏的情況下,教師要想方設法組織學生廣泛閱讀,它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從中認識歷史和人生,提高觀察判斷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需要每周組織一次讀書會。圖書資料缺乏,我們可以號召學生從家里拿來了各自的藏書,在教室里建立班級圖書庫。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讀書心得,教師適時組織討論,指導學生多角度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欣賞能力。如我校每學年開展一次“讀書節(jié)”活動,讀書節(jié)期間學校舉行一系列活動:“美文大家讀”讀書朗誦比賽、“我與書的故事”讀書征文、“讀書交流會”主題班、隊會、“書香班級”和班級“讀書明星”評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4.用多元智能理論觀來組織課堂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個人都是以各自獨特的組合式把各種很智力結合在一起,學生會表現出某些特別發(fā)達的智能,并傾向于用不同的智力來學習。一個學生很難具備各種智能的全部,每個人可能只擁有其中的若干種,而且不會每一種智能都表現得特別發(fā)達。在一個人所擁有的若干種智能中,可能其中的某一種或者兩種在他的智能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其他若干種只是處于次要的從屬地位。這就是學生智能的差異性。
對教師來說,承認學生間的差異,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的強勢智能,這就是個性化教學的表現。在可能的范圍,老師的教學應根據不同的學生智力特點來進行,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育對象強勢智能的不同,采用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充分發(fā)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智力差異,全面了解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基礎不同,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來充分激發(fā)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一種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勝任感和使命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味成功的愉悅,使學生從成功走向成功。
5.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課堂教學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味地采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F今農村中學雖然教學配套設備還比較缺乏,但像錄音機、投影儀、幻燈機、電視機、VCD等常用現代教學媒體還是有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有效性。不要小看這“一段錄音、幾幅圖畫”,其往往能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語文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