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永清
摘要:本文以琥珀優(yōu)化處理為研究對象,首先就琥珀優(yōu)化處理方法新標準中的關鍵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進而就在不同優(yōu)化處理方法下,處理的目的、方法以及相應的典型鑒定特征問題展開了詳細闡述,望能夠引起特別關注與重視。
關鍵詞:琥珀 優(yōu)化處理 新標準 典型鑒定特征 分析
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珠寶飾品越來越為消費者,特別是女性消費者所青睞。近年來,人們對于所佩戴裝飾用珠寶飾品的選擇品種及其范圍都在不斷的擴大,除常規(guī)意義上的黃金、白銀飾品以外,琥珀也成為了備受青睞的珠寶飾品之一。但絕大部分消費者對于琥珀的認知還不夠充分,也并沒有常見的鉆石、翡翠那樣熟悉。但,伴隨著相關珠寶飾品處理工藝的發(fā)展與完善,對于琥珀優(yōu)化處理而言,我國已設置了針對性的標準規(guī)范,將其作為琥珀優(yōu)化處理的依據。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對琥珀進行典型特征鑒定的方式,來確保所購買琥珀質量的穩(wěn)定性。本文以此為著眼點,針對琥珀在優(yōu)化處理新標準以及典型鑒定特征方面所涉及到的關鍵問題做詳細分析與說明。
1 琥珀優(yōu)化處理方法新標準分析
伴隨著相關珠寶飾品處理工藝的發(fā)展與完善,對于琥珀優(yōu)化處理而言,我國已設置了針對性的標準規(guī)范,將其作為琥珀優(yōu)化處理的依據?,F階段,應用較為廣泛的文件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珠寶玉石》名稱(GB/T16552-2010)、以及《珠寶玉石鑒定》(GB/T16553-2010)。同時,結合市面上所出現的不同優(yōu)化處理品種的琥珀飾品,近年來由針對琥珀比較常見的優(yōu)化處理方法及類別比較內容進行了添加,在常規(guī)意義上對琥珀進行熱處理、染色處理規(guī)范的基礎之上,使有關琥珀的優(yōu)化處理方法進一步的完善與細化。此過程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在于:由于在不同的優(yōu)化處理方案作用之下,所生成的琥珀產品具有較大的價格差異以及藝術差異,因而,通過上述標準規(guī)范,對琥珀既有的優(yōu)化處理方法進行歸類與詳細界定,能夠極大程度上地促進整個琥珀市場的規(guī)范,在維護商家以及消費者的利益方面有著突出的意義與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琥珀優(yōu)化處理方法新標準當中,對
優(yōu)化處理的定名規(guī)則進行了重新的調整。針對以優(yōu)化方式完成的琥珀而言,可以直接使用琥珀名稱對其進行定名,同時需要在附有的質量文件當中,對所使用的優(yōu)化方法進行注釋。而針對以處理方式完成的琥珀而言,需要在琥珀名稱當中直接對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加以闡述,同時還需要在所附有的質量文件當中加以詳細記錄。
2 琥珀典型鑒定特征分析
2.1 熱處理分析
熱處理的主要目的為:使所處理的琥珀外觀更加的通透。與此同時,在熱處理的過程當中,受到熱膨脹因素的影響,所處理琥珀當中大量的小氣泡能夠出現爆裂,并由爆裂反應引發(fā)琥珀內部形成樹葉狀的裂紋。珠寶鑒定中多將經過熱處理后形成上述外觀特征的琥珀稱之為“太陽光芒”。同時,也可以直接通過加熱的方式,使所處理琥珀呈現出老蜜蠟的外觀形態(tài)。
熱處理的主要方法為:以云霧狀琥珀作為待處理樣本,將其放置于植物油當中,以適當的溫度對整體進行加熱。同時,也可直接針對琥珀表面進行加熱。
熱處理的鑒定措施為:通過熱處理的琥珀與未經過處理的琥珀相比,在外觀形態(tài)上沒有明顯的變化。可肉眼直接觀測到的區(qū)別在于:相較于未經過處理的琥珀而言,經
過熱處理后的琥珀外觀更加的清澈。同時,琥珀內部的爆花也更加的明顯。同時,直接通過加熱方式所呈現出的老蜜蠟形態(tài)琥珀在折射率方面要略高于未經過處理的琥珀(其折射率可達到1.55左右)。
2.2 加溫加壓處理分析
加溫加壓處理的主要目的為:通過對所處理琥珀的反復性加溫加壓操作,促使琥珀外形色澤產生變動,自原本的顏色轉變成為綠色或者是其他天然難以形成的顏色,
以提高所處理琥珀的觀賞性與藝術性價值。
加溫加壓處理的主要方法為:在對溫度參數、壓力參數進行合理控制的基礎之上,將待處理的琥珀放置于特殊裝置當中,對其進行直接燒結處理。在整個處理過程當中,通過對實驗溫度以及壓力的不同控制,燒結后所獲取的產物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若在對琥珀進行加溫加壓處理的過程當中,向琥珀當中加入包括粘結劑以及香味精在內的相關有機物物質,同時適當的延長進行加溫以及加壓操作的時間,則最終所獲取的琥珀外觀將更加的透明與均勻,同時也可以獲取流動構造優(yōu)勢突出的再造藍珀。
加溫加壓處理的鑒定措施為:首先,針對外觀通透性相對較差,且色澤偏深的琥珀而言,可以通過照射聚光手電筒的方式,對其在聚光照射狀態(tài)下所呈現出的色調進行觀察。理論上來說,此類琥珀應當呈綠色色調。而對于外觀通透性較好的琥珀而言,在聚光手電筒的照射作用下,所呈現出的色調應當以原始色調為主。其次,經過反復加溫加壓處理后的琥珀在紫外熒光燈的照射作用之下,會呈現出大量的斑塊(斑塊可能是藍白色、黃色、褐色等),從而可以很好的與未經過處理琥珀的均一性色澤區(qū)分開來。再次,未經過處理的琥珀自身比重大多在1.05~1.09范圍之內,且折射率大多在1.5以下,但通過對琥珀進行的加溫加壓處理,可將琥珀自身的比重降低至1.03~1.05左右,同時可以將琥珀的折射率控制在1.53~1.54范圍之內。
2.3 覆膜處理分析
覆膜處理的主要目的為:通過對琥珀所進行的覆膜處理,在提高琥珀成品外觀的藝術性以及觀賞性價值的同時,還可發(fā)揮可靠的保護作用??蓪⑵鋺糜诜览乡甑纳a過程當中,對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質量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還有一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特別重視:即在我國現行《珠寶玉石鑒定》(GB/T16553-2010)文件當中,針對覆膜處理工藝的歸屬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規(guī)范。對于覆蓋膜為有色的操作而言,將其劃分為對琥珀進行的處理;而對于覆蓋膜為無色的操作而言,則將其劃分為對琥珀進行的優(yōu)化。其依據在于:對琥珀進行覆蓋無色膜的處理并沒有導致琥珀成品的外觀色澤發(fā)生改變,也沒有改變其內部所對應的結構以及化學組分,因而不應當歸入處理工藝當中。
覆膜處理的主要方法為:在對琥珀進行覆膜處理的過程當中,可以按照所覆膜是否有色進行細化。兩者在操作方法上完全一致,均是將前期所調制完成的有色調膠或者是無色調膠均勻的涂抹在琥珀樣品的表面。
覆膜處理的鑒定措施為:首先,以顯微鏡為鑒定儀器,經過覆膜處理后的琥珀凹坑或者是雕刻區(qū)域可以觀察到已處于凝結狀態(tài)下的調漆痕跡,部分情況下可以觀察到琥珀內部出現少量氣泡。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導致經過處理后的琥珀產品表面相對粗糙,光滑度較低。進一步的鑒定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實現:在經過客戶許可的情況下,選取琥珀打孔周邊不顯眼位置以針尖于表面進行劃動,表面存在的調漆可以很容易的被劃起,并可觀察到調漆覆蓋下的琥珀內部。其次,可以簡單的通過燈管照射的方式,肉眼觀察調漆是否均勻的覆蓋在琥珀樣品的表面,部分情況下還可觀察到琳流的痕跡。最后,可以通過測定琥珀樣品折射率的方式對其進行鑒定。常規(guī)意義上的琥珀樣品折射率大多表現在1.54~1.57范圍之內,但經過覆膜處理后的琥珀樣品折射率大多降低至1.51~1.52范圍之內。
3 結束語
針對琥珀進行的優(yōu)化處理是指,在剔除拋光以及切磨操作的基礎之上,以對琥珀外觀色澤、凈度、透明度以及光澤度進行改進為目的,或以提高琥珀自身耐久性與可用性為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處理措施。在新標準規(guī)定下,對琥珀所采取的優(yōu)化方法以及處理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鑒定。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同時詳細分析了有關琥珀典型鑒定特征所涉及到的相關問題,望能夠為后續(xù)相關研究與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幫助。
參考文獻:
[1]亓利劍,袁心強,彭國禎等.天然與人工處理琥珀的三維熒光光譜表征[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5,7(1):10-16.
[2]王雅玫,楊明星,楊一萍等.鑒定熱處理琥珀的關鍵證據[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0,12(4):25-30,后插2.
[3]李海波,陸太進,沈美冬等.不同時期再造琥珀的微細結構對比及鑒定[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2,14(2):36-39,43.
[4]溫紀如,康霞,王蕾蕾等.淺談模式識別在珠寶寶石鑒定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30(28):314.
[5]朱莉,王旭光,羅理婷等.再造琥珀的寶石學鑒定特征[J].超硬材料工程,2009,21(6):48-53.
[6]Ahmadjan ABDURIYIM.綠色琥珀的紅外光譜及碳核磁共振分析[C].//2009中國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