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旸
我原本在一家跨國IT公司任公司律師。2005年辭職,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做環(huán)保志愿者。過去8年,我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等公益組織做傳播、推廣工作,架起環(huán)保專家與媒體、公眾間的橋梁。
2009年,我的夢想翻開了新篇章。這年春節(jié),我第一次隨先生樂安東(Anton Lustig)到滇緬邊境上的景頗山寨,便被那里的自然生態(tài)和景頗人臉上由內心投射的美麗笑容所深深吸引;第一次參加目瑙縱歌(景頗人一年一度的盛大節(jié)日,跳幾天幾夜的萬人舞),便為那神奇的音樂律動和民族文化所震撼。
樂安東,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個“不小心出生在荷蘭的景頗人”,能講一口流利的載瓦語(景頗族載瓦支系語言)。他是荷蘭萊頓大學漢藏語系博士,自1991年開始就深入德宏地區(qū)開展語言文化研究,是第一個全面、系統(tǒng)、詳細記錄和描述景頗族載瓦語的學者,出版了1700頁的《載瓦語語法及詞匯》,讓鮮為人知的載瓦語,在全世界的高等學府和語言學研究機構的圖書館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樂安東的研究早已完成,可揮灑過20年青春的地方,有太多他割舍不下的東西。樂安東說:“我總想著,讓我這個荷蘭的景頗族,繼續(xù)給我第二個老家做點事?!庇谑?,我們在2012年6月定居德宏,最初只想在山里蓋座竹樓,畫畫、寫作、教孩子,并不打算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利用假期往返于北京和德宏,嘗試給當?shù)睾⒆觽冏x故事,上創(chuàng)意繪畫課,也逐漸有朋友聽聞此事,熱情加入。
德宏是中國受毒品和艾滋病危害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景頗山上的孩子們生活在自然多樣、文化豐富的美麗山林,有著良好的語言和藝術天賦,卻又掙扎在各類社會問題中,優(yōu)勢無處發(fā)揮。貧困并不是孩子們輟學的最主要原因,單純的物資輸入和支教,不能改變傳統(tǒng)文化急速消逝和社會劇變帶來的沖擊和迷茫,不能彌補少年們因自我認同缺失而導致的對繼續(xù)讀書乃至對未來人生的絕望。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想要做,也有能力做得更多、更專業(yè),于是我們創(chuàng)辦了一個名叫“榕樹根”的公益組織。
為什么叫“榕樹根”?美麗奇妙的大榕樹,從高處枝干生出氣根,下垂至地面、深深扎入土中吸收養(yǎng)分,并日漸粗壯支撐樹枝。它給予幾代人蔭蔽和慰藉,被景頗人奉為神樹,在許多景頗村寨是標志性的聚會場所。
榕樹根公益項目以傳統(tǒng)故事木偶戲、攝影、繪畫、自然創(chuàng)作等活動課形式,將民族文化融入語言和藝術教育,幫助孩子們了解自己的民族,認知自我,開闊眼界,提升學習興趣,并樹立自信,鼓勵他們用藝術去表達,勇敢追求夢想,用積極的心態(tài)構筑起對毒品的自然抵御。
經(jīng)過5年的努力,榕樹根項目已變成深深扎根在景頗大地上的長期公益項目。榕樹根在當?shù)貭I盤小學開展教學一年了,學生們身上開始顯現(xiàn)積極的成果。
2013年5月26日,一座兼具景頗傳統(tǒng)風格和現(xiàn)代建筑特點的榕樹根兒童活動中心,在德宏景頗山寨建成了!該中心作為免費向山里孩子提供語言和藝術教育的兒童樂園,正式開放。那天,我們依景頗傳統(tǒng)風俗,舉辦了“進新房”儀式,全寨鄉(xiāng)親共同籌備參與,祭山神、綠葉宴流水席、景頗歌舞、兒童畫展,遠近村寨200多人參加。
我和樂安東都已辭去北京的工作,全職投入榕樹根項目。盡管我們每天還得熬夜做遠程兼職,來償還修建兒童活動中心欠下的貸款和彌補現(xiàn)有項目經(jīng)費的不足,但為了景頗族的孩子們,我們會堅定地在踐行夢想的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