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龍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西方國家的學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在近幾年里,他們的身體素質不但沒有提高,還呈現下降的趨勢。針對這一問題,就要研究為什么我國的中小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的原因。通過對目前中學生身體素質的研究,分析找到他們體質較弱的問題根源,并根據這些問題對癥下藥,找到一種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方法。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指出,中學應該從目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變,這一轉變是面向全體中學生而言,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這一綱要的規(guī)定,明確了中學生身體素質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對于我們而言,我們要正視目前我國中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的事實,并根據實際情況找到原因,分析原因,根據這些原因找到相應的對策,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
一、導致中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的原因
針對我國中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的原因,很多專家學者還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看法,大家都從不同的角度對其做出了分析。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再結合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導致中小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校、社會和家長對學生身體素質不夠重視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不管是家長、學校還是社會,大家關注的都是學生的文化成績和文化素養(yǎng),很少有人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家長、學校的長時間忽視下就變得越來越差。很多學校的領導在課程安排上都把語文、數學和英語等課程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課程,一些體育課程和課外實踐課程受到了忽視,甚至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完全停止了學校的體育課和課外實踐課,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科學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fā)展的更加長遠。因此,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一個基礎性的作用。
2.學生課業(yè)負擔太重,嚴重影響了身體素質
一些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淡化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學校為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文化課程,就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yè),搞題海戰(zhàn)術。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在學校沒有時間進行身體鍛煉,就連回家之后大部分的時間也是在忙作業(yè),所以根本沒有任何時間鍛煉。周末或者是一些節(jié)假日本來是屬于學生放松的時間,很多家長、學校還專門為學生開設了補習班,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由于課業(yè)負擔重,很多中小學生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參加鍛煉,久而久之,他們的身體素質就開始不斷的下降。
3.體育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呆板
由于一些中學的體育教學老師沒有很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不能生動向學生講解專業(yè)知識,而是根據已經制定好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按部就班地單向傳遞技術要領,教學方法沿襲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由于老師在體育課堂中沒有很好地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所以在教學方式上還是傳統(tǒng)的教授式,學生們沒有主動學習的機會,學生在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方式下對自我鍛煉、主動鍛煉的興趣不高,所以對體育活動也越來越少,身體素質也就無法得到提高。
4.學校體育經費不足,學生體育鍛煉場所缺乏
在許多中學,學校對于體育設施投入的經費較少,很多學校幾乎沒有體育專項經費,而且體育運動器材匱乏,一些學校根本沒有足球場,籃球場也不多,所以很多學生就算熱愛籃球、足球,迫于設施的限制也無法進行鍛煉,他們的運動就只能夠局限在跑步等項目上,無法得到全面的鍛煉。學生課外體育運動場所缺乏,即使想鍛煉也沒有合適的地方。
二、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對策
根據小學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學生身體素質存在的問題,我們要致力于全面提升中下學生的身體素質,找準問題所在,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正確面對各種不利因素,讓中小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發(fā)展。
1.提高全社會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認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把促進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點工作。教育工作者要明確學校素質教育發(fā)展基礎是建立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之上的,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一些有利因素,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中學生健康成長、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素質的良好輿論氛圍。真正把落實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教育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增強中學生的整體素質,加強全民健身運動的氛圍,改變傳統(tǒng)的以分數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讓學生在德智體上都能得到發(fā)展。
2.切實減輕中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給學生以充分的身體鍛煉時間
要讓學生從目前繁重的學業(yè)中解放出來,就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jiān)督和檢查制度。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guī)定,我國中學生每天要保證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學校要定期為學生制定體育鍛煉活動計劃,保證學生每天在學習的同時還要有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把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列入素質教育的考察范圍之內。加強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同時還需要家長們的配合,家長們不能只關注孩子的文化成績,同時還要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教育,科學安排孩子學習和鍛煉的時間,讓孩子在學習的同時也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3.搞好中學體育教學改革,激發(fā)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興趣
中學體育教師在新課程的指導下要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改革方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要適時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讓教學的過程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更加直觀的了解知識的形成,掌握整個動作的技術要領,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學習的難點。因此,對中小學體育教學進行改革是實現從傳統(tǒng)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變的重要途徑,除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得體育鍛煉之外還能促進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
4.加強學校體育投入,開發(fā)更廣闊的學生鍛煉渠道
政府部門要加強對中學體育教學的經費投入,特別是要為學校的體育教學設立專項基金,保證學校的體育設施能夠進一步完善和及時更新。同時,學校要和當地的政府部門相互配合,及時的完善學校的一些體育設備和體育器材,學校要定期為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活動,為在校學生提供參與校外體育活動的機會,拓展學生體育鍛煉的渠道。
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而身體素質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目前,我們必須要面對中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的現實,找到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讓他們成為擁有一個體魄強健的21世紀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高廣慶.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令人憂[N].大眾科技報,2006.
[2]陳翰榮.淺析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及其應對措施[J].教師,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