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巖
說到古老的大學城,英國人講牛津、劍橋,西班牙人講薩拉曼卡,而葡萄牙人則自豪地提出科英布拉。在葡萄牙有一句盡人皆知的名言,“波爾圖工作,科英布拉讀書,里斯本享受”,高度概括了葡萄牙三大城市的特色。
“葡萄牙的雅典”
科英布拉位于里斯本以北近200千米處,坐落在蒙德古河右岸,為葡萄牙中部重鎮(zhèn)。中世紀時期,這里曾作為王都,直到1260年,阿豐索三世才遷都至里斯本??朴⒉祭髮W老校區(qū)就曾是舊日王宮所在地。市內(nèi)沒有什么工業(yè),居民大多從事與科英布拉大學有關(guān)的教學科研工作或服務業(yè)。
如果說有水的地方都美麗,那么科英布拉正是驗證了這句話。橫跨科英布拉城的蒙德古河,雖然沒有里斯本的特茹河以及波爾圖的杜羅河的氣魄和規(guī)模,但如詩如畫的沿岸風景卻將整個科英布拉古城裝點得絢麗奪目。每天這里都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走在河邊閑庭闊步,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座異常美麗的城市。所有建筑都傍山而建,紅瓦白墻,隨處可見綠樹青草、古跡教堂。街道上腳步匆匆的學子擦肩而過,體育場上生龍活虎的競賽熱火朝天,一切都充滿了朝氣和活力。入夜,圖書館里坐滿了潛心攻讀的學生,浪漫的年輕人坐在女生宿舍門口的臺階上彈奏著吉他,傾訴著心聲。露天咖啡館和電影院總是生意興隆,真不愧是一座富有傳統(tǒng)并帶有現(xiàn)代氣息的大學城。科英布拉氣氛優(yōu)雅、古跡眾多,因此常被譽為“葡萄牙的雅典”,
最古老的大學
科英布拉因擁有葡萄牙最古老的大學而聞名。這所大學1290年由葡萄牙國王迪尼斯(1279~1325年在位)創(chuàng)建于里斯本,1308年這位國王認為科英布拉適合讀書養(yǎng)性,決定將大學北遷至此。以后,該校在兩地之間又反復搬遷過好幾次,直到1537年最終在科英布拉“定居”下來。
幾百年來,科英布拉大學為葡萄牙乃至其他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級人才,無數(shù)政治家、經(jīng)濟學家、文學家、藝術(shù)家、法官、律師、醫(yī)生、教師以及神職人員,都是從這個搖籃走向社會的。我們熟知的意大利人利瑪竇(1552~1610年)便在這個古老的學府學習過。之后他來到了中國傳教,與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合譯
了《幾何原本》,首次將歐幾里得幾何學介紹到中國,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葡萄牙大詩人卡蒙斯(1524~1580年)也曾在科英布拉大學攻讀歷史和文學。他創(chuàng)作的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優(yōu)秀的人文主義作品之一,對西方文學有著廣泛的影響。今天,科英布拉大學共設有文、法、醫(yī)、藥、理工、經(jīng)濟、教育7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為葡萄牙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
科英布拉大學的校舍散布在全城,而最古老的校區(qū)則在市中心的山頂平臺上,這是一座萬樓叢中高高凸起的馬蹄形宮堡建筑,三面樓房圍出一個庭院,僅南面敞開。沿著115級臺階爬上頂部平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花崗石雕像,這就是建校的迪尼斯國王。周圍建筑白墻紅瓦,配有柱廊,雕飾華麗,古色古香,還高聳著一座33米高的鐘塔。主樓里的博士堂古代曾是葡萄牙國王的寶座廳,掛有歷代國王的畫像,如今在這里舉行授予學銜等校慶活動。
老圖書館被公認為葡萄牙最美麗的圖書館,內(nèi)外裝飾使用了大量的金粉,盡管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風雨,它依舊金碧輝煌、熠熠生輝。內(nèi)部陳設豪華典雅,墻壁、天花板甚至書架上均飾以精美的繪畫圖案,而書架上的圖案則充滿了東方風格,不乏中國明代的花鳥草蟲和人物風景畫。館中藏書大多是中世紀以來的珍貴圖書,閱覽室的桌椅都是用巴西木精雕細琢的頂級家具,坐在這里閱讀,除了現(xiàn)代的臺燈之外,眼前的景物完全保持著中世紀的原樣,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不少人說,這里與其說是圖書館,倒不如說是博物館。為保護館內(nèi)陳設,目前該圖書館僅向大學教授開放,但游人可隨意參觀。當然為了適應現(xiàn)代教學需要,科英布拉大學還建有新圖書館,連同各院系研究所分館在內(nèi),藏書達150萬冊以上,為葡萄牙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卡斯特羅國立博物館
除大學之外,科英布拉還有不少值得游覽的地方,如12世紀的老教堂、16世紀的新教堂、中世紀的古城門和安葬有葡萄牙頭兩位國王阿豐索一世(1139~1185年在位)和桑喬一世(1185~1211年在位)的圣十字修道院,還有最受游人青睞的兩處名勝:卡斯特羅國立博物館和“袖珍葡萄牙”。
卡斯特羅國立博物館位于科英布拉大學文學院的背面,因紀念出生于此地的雕刻家馬恰多·德·卡斯特羅(1731~1822年)而得名。館舍是從前的主教宮,該館利用了這座古建筑的特點,將展品合理地分布在房間、樓道、地窖甚至密道中,使人感覺像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徜徉,與那些具有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文物十分貼近。館內(nèi)分成雕刻、寶物殿、圣衣、繪畫以及陶瓷五大部門。
就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而言,以雕刻部門最為重要,尤其是有關(guān)中世紀的藏品,在葡萄牙國內(nèi)可以說是屈指可數(shù)的。珍品“黑基督”的十字架受難像雕刻將耶穌臨終前的一剎那表現(xiàn)得非常成功,這是該館最富盛名的藏品。其他如中世紀騎士像、懷胎圣母瑪利亞等雕刻也都各具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該館還收藏有1200多件東方藝術(shù)品,其中過半來自中國,這使該館成為葡萄牙東方藝術(shù)珍藏品最為豐富的博物
館。館內(nèi)部分藏品是由詩人庇山耶捐獻的,庇山耶出任過澳門物業(yè)登記局局長,熱愛中國文化,憑自己的興趣收集了大量的中國書籍和古董。據(jù)載,他在澳門完全似中國財主一樣生活,納妾、抽煙片,家中清一色的中國傳統(tǒng)擺設。庇山耶去世前立下遺囑,收藏品一部分留給兒子,一部分捐贈給葡萄牙的博物館。據(jù)說,他兒子利用那批藝術(shù)品開了一個古董店,可見庇山耶藏品之多。捐贈給博物館的那部分收藏品最后落戶于卡斯特羅國立博物館,為該館增色不少。
微縮景區(qū)公園——“袖珍葡萄牙”
“袖珍葡萄牙”坐落在市區(qū)對面、蒙德古河左岸,是由科英布拉大學已故醫(yī)學系教授巴雷托博士創(chuàng)建的。這是一座老少咸宜的微縮景區(qū)公園,專門介紹葡萄牙的名勝古跡和各地不同的建筑風格,包括各種不同造型的鄉(xiāng)村小舍和中世紀城堡等。這些景致仿佛被施行了“魔法”,變小后薈萃一堂,不僅造型惟妙惟肖,而且用料也和實物一樣,漫步其間,仿若游歷了整個葡萄牙。來到“里斯本之家”,能看到首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里斯本城的搖籃——圣若熱古城堡,它的歷史比葡萄牙國家的歷史還要悠久。那雄偉壯觀的里斯本主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而貝倫古塔則是曼努埃爾式建筑的典范,雕飾中的渾天儀和纜繩反映了葡萄牙航海事業(yè)鼎盛時期的特點。
相關(guān)鏈接:
曼努埃爾式是葡萄牙在15世紀晚期到16世紀中期,因極力發(fā)展海權(quán)主義而在藝術(shù)和建筑上出現(xiàn)的獨特的建筑風格,取名自當時執(zhí)政的曼努埃爾一世。其建筑特色在于扭轉(zhuǎn)造型的圓柱、國王紋章和雕飾精細繁復的窗框,同時運用大自然圖像,如在石頭上鑲著貝殼、錨等。其中以里斯本的貝倫塔、杰羅尼摩斯修道院、托馬爾的耶穌修道院、阿卡巴薩修道院和巴塔哈修道院最具代表性。當時葡萄牙的船只遍布全世界,這為葡萄牙的建筑師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風格和元素。你可以在曼努埃爾式的建筑中找到亞、非、歐和南美的風格,所以后人又稱曼努埃爾風格為“大海風格”。
袖珍建筑群中的“科布英拉之家”,除再現(xiàn)了教堂和修道院等古跡外,還特別突出了大學城的特點,以科布英拉大學的鐘樓為標志,那3列樓房圍成的開口庭院正是科布英拉大學的老校區(qū),走訪過科英布拉大學的游人無不贊嘆這極其逼真的微縮景觀。
漫步在不同風格的袖珍建筑群中,猶如欣賞著一幅幅葡萄牙古代風俗畫,那深紅色的華麗住宅是里斯本的貴族之家;那綠色的房屋則是北方米尼奧省貴族的家園;看著那潔白的兩層小樓,使人宛若置身于葡萄牙最南方的阿爾加維省,屋頂上那玲瓏剔透的小煙囪如今成了阿爾加維地區(qū)的象征;東北方后山省那用大石塊砌成的農(nóng)舍顯得粗獷、古樸……最能反映葡萄牙特點的建筑,幾乎都能在“袖珍葡萄牙”建筑群中找到。
“袖珍葡萄牙”還包括了原葡屬殖民地的景觀,如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幾內(nèi)亞比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東帝汶、澳門都列在其中。澳門的“代表”有涼亭、塔樓、院落、池塘,還有舞獅、舞龍、抬轎等場景,“中國味”十足。
【責任編輯】王 凱
相關(guān)鏈接:
曼努埃爾式是葡萄牙在15世紀晚期到16 世紀中期,因極力發(fā)展海權(quán)主義而在藝術(shù)和建筑上出現(xiàn)的獨特的建筑風格,取名自當時執(zhí)政的曼努埃爾一世。其建筑特色在于扭轉(zhuǎn)造型的圓柱、國王紋章和雕飾精細繁復的窗框,同時運用大自然圖像,如在石頭上鑲著貝殼、錨等。其中以里斯本的貝倫塔、杰羅尼摩斯修道院、托馬爾的耶穌修道院、阿卡巴薩修道院和巴塔哈修道院最具代表性。當時葡萄牙的船只遍布全世界,這為葡萄牙的建筑師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風格和元素。你可以在曼努埃爾式的建筑中找到亞、非、歐和南美的風格,所以后人又稱曼努埃爾風格為“大海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