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
摘要:北宋晚期,宋徽宗趙佶酷愛藝術,在位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高到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他在宮廷成立了畫院,花鳥畫創(chuàng)作異常繁盛。南宋時,花鳥畫創(chuàng)作沿襲徐黃二體的風格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黃筌畫派花鳥畫設色愈加精工艷麗,生動細膩,徐熙畫派主要是以有文人意識的畫家擔當起主要角色,發(fā)展了“落墨為格”的風格。兩宋工筆花鳥畫歷經(jīng)三百多年的人文積淀與藝術的傳承發(fā)展,把工筆花鳥畫提升到中國繪畫史上一個光輝燦爛之境。宋代的花鳥畫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近現(xiàn)代許多杰出的花鳥畫家都深深受惠于兩宋花鳥作品的滋養(yǎng)。
關鍵詞:皇家富貴;工筆花鳥
黃荃,四川人。經(jīng)歷了前后西蜀和宋初。13歲開始學習繪畫,以卓越的繪畫才能得到統(tǒng)治者的厚待,17歲入宮,任待詔職,直到晚年,從未離開過宮廷。后蜀設立畫院時,授予為翰林待詔,賜佩紫金魚袋,主持畫院工作。后至孟蜀加到內(nèi)供奉朝議大夫,檢校少府少監(jiān)等職。在畫家的官職中算是最高級別了,他一生在宮中,鞍前馬后,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統(tǒng)治者的御用畫家。
以黃荃為代表的工筆花鳥畫,這一派其實比較特殊的地方是用色的特點。黃荃為主的畫院畫家,其表現(xiàn)風格一直為宮廷的主流,黃荃的畫法是“勾勒填色,旨趣濃艷”,就是以線條勾勒輪廓,然后填以濃重的色彩。畫鳥羽毛豐滿,畫花濃麗工細,黃派在唐以來凹凸花的基礎上,完成了“沒骨花”的畫法。沈括《夢溪筆談》提到:諸黃(黃荃及兒子居寀、居寶)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輕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p>
一種勾廓填色,本是中國畫獨具特色的繪畫方法,與唐代的人物畫與山水畫相比較,它的特點是勾廓的墨線大都非常輕細,似無痕跡,所敷色彩,也明顯區(qū)別于唐畫風的濃烈艷麗,而是以淡墨輕色,層層賦染,更重質感。這種繪畫風格注重表達物象的精微逼真。而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格調(diào)正適合當時皇家院體畫,故人稱為是院體畫派,這種風格到了兩宋得到了發(fā)揚光大,特別是微宗皇帝更是熱愛忠于此道,所以這種流派也被兩宋定為當時的正統(tǒng)派,故而當時稱黃家富貴,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宋人畫冊的工筆花鳥畫正是此風格的體現(xiàn)。這種風格就是現(xiàn)在也是工筆花鳥畫家的真正取法源泉,因為黃荃對后世的影響及后世對其的追慕及畫面的效果,故而,后人冠于黃鑒之名,陳其為“富貴”的特色,其實應該理解為中國工筆畫的源流而定格的。
他的作品流傳到現(xiàn)在僅有一幅作品《寫生珍禽圖》,雖然這幅作品是給他兒子黃居寶學畫的范本,但此圖筆意精微,繪制的工致、寫實、一絲不茍,可以從中觀看到他的風格特點,另外,受黃荃影響的其他宮廷畫家的作品中也可以體現(xiàn)出來,他們作品中絕大部分展現(xiàn)了設色明麗、工筆規(guī)整的視覺效果,多采用富貴吉祥寓意的珍禽瑞鳥,奇花怪石為創(chuàng)作題材,有典雅華貴之風。其一,用色方面,黃荃富貴風追求生活中花卉色彩艷麗的真實感覺,鳥蟲形色生動準確,細節(jié)刻畫深入微妙。其二,上面所提到的“妙在賦色”是指黃荃繼承傳統(tǒng),并發(fā)展傳統(tǒng),使輕勾濃色的技法朝著更為精致微妙方向發(fā)展,非常重視暈染的均勻、干凈,使賦色的打底法普遍的運用于繪畫中。凡畫艷麗之色都要先以沉著色做底色,淡墨被用的比較廣泛,淡墨打底后,再畫其它的顏色染在它上面,有一種沉著雅靜的作用。其三,工具材料方面,宮廷畫家擁有的材料都是朝廷所提供,必然都是上等的筆、墨、紙、顏料等繪畫材料,這對他們大氣華麗的繪畫風格有一定的影響。其四,創(chuàng)作時間方面,宮廷畫家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和充裕的創(chuàng)作時間,為追求完美的畫面效果,可以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完成一幅作品,給黃家畫風提供了客觀的條件,在北宋時期有一些畫家繼承者,主要代表有黃居寀、王疑、趙昌、趙佶等人。
黃居寀,字伯鸞,后蜀畫家。黃荃幼子,自幼跟從父親學畫,善于花竹禽鳥,精于勾勒,造型逼真。其中怪石山水超過父親。進入宋朝后,依然任翰林待詔,太宗趙光義授之光祿丞,專門搜訪名跡,鑒定真假分類。
黃居寀繼承了黃荃工細寫生的勾勒敷彩方法。據(jù)《宣和畫譜》記載,在宋初自太祖、太宗以來的一百年間,都以黃荃黃居寀為標準,“圖畫院為一時之標準,較藝者視黃氏體制為優(yōu)劣去取”,可以看出黃氏畫風在當時的地位。
《山鷓棘雀圖》是黃居寀代表作,畫面左下方山石上有一只鷓鴣低頭飲水,后面山石有一群麻雀,有的停留在枝頭休息,有的繞著樹枝飛翔,有的看似要停下來,有的快要起飛,畫面效果栩栩如生,極具美學效果。其色彩也富麗生動,鷓鴣的色彩是層層疊染,尤其是為了強調(diào)左下角的分量,使用了濃重的顏色;紅色的嘴,紅色的腳以及頭頸部分很深的黑色,將觀賞者的注意力拉到鷓鴣的身上。從畫面效果和構圖或顏色的運用上體現(xiàn)了皇家大度之氣。在南宋黃家畫風也極為興盛,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流行的畫風是精細的觀察和逼真的描繪,用色通常精工艷麗,生動細膩。催生了林椿、李嵩、李迪等一批花鳥畫高手。
通過各種資料的查詢,我們了解到古人的文化史,中國的文化的發(fā)展都是在不斷的繼承中變化發(fā)展的,雖然整個美術史繁亂復雜,每個時期所呈現(xiàn)出來的面貌特征各有所不同,但內(nèi)在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工筆花鳥歷經(jīng)唐興盛到了宋頂峰后逐漸走向衰落,色彩在畫面上的主導地位也逐漸轉向于重水墨。徐熙野逸畫風面貌迎合了文人口味,經(jīng)歷兩宋諸多的畫家的追崇和繼承后,在文人思想的作用下,逐漸走上了寫意花鳥的道路。由黃荃主導設色明麗富貴之風的花鳥樣式自宋以后逐漸衰落,自新中國以來,中國經(jīng)濟繁榮發(fā)展,在前輩陳之佛等通過創(chuàng)作和教育上的雙重努力,深入兩宋工筆花鳥畫的傳統(tǒng)學習,當今的工筆花鳥畫才逐漸發(fā)展起來。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