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祖烈
【摘要】網絡教學作為開放教育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被廣泛認同,然而網絡教學的效果卻深受質疑。文章在分析開放教育網絡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探索開放教育網絡教學服務模式,以期為提升網絡教學層次與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開放教育;網絡教學;教學服務模式
開放教育為在職人員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但由于“工學矛盾”現象普遍,學習者參加面授輔導的困難加大,學習效果深受影響。而網絡教學因其教學資源的共享性、不受時空限制、學習方式靈活方便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開放教育教學的主要手段。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遠程開放教育網絡互動教學服務模式。
一、開放教育網絡教學現狀
1.網絡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電大開放教育雖重視網絡教學,但對網絡教學質量的評價往往只注重量而忽視質,即停留在統(tǒng)計上線時間、上線瀏覽次數、發(fā)貼數量、點擊量、組織教學活動的次數等,而忽視對網絡教學過程的組織與設計、教學內容、學員的認同度及活動效果等的考核與評價。
2.教師的服務意識與教學觀念不適應網絡教學環(huán)境
網絡教學應該包括備課、課件制作、網絡授課、師生互動、網上布置和批改作業(yè)、網上考試、網上教學質量的評估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但多數教師并沒有充分理解網絡教學的意義,僅僅把實施方案、電子教案、電子作業(yè)等掛在網上,沒有體現學員的實際需求,服務意識淡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上,導致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無法體現[1]。
3.學員缺乏參與網絡教學的積極性
由于學員無法從網上獲取到自己需求的信息,網絡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只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的去下載一些課件、作業(yè),進論壇發(fā)灌水貼,網絡學習成了應付了事。
4.師生互動缺乏,情感交流有待加強
網絡的虛擬性造成網絡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的缺失,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課時的肢體語言和學員學習時的表情很難在網絡教學中體現,師生的交流互動在一體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師生情感交流有待加強。
5.網上教學資源靜多動少,缺少有效特色資源
開放教育提供給學員的網上教學資源雖種類豐富,但基本限于靜態(tài)資源,這些靜態(tài)資源的內容只是教師授課或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甚至存在不少垃圾資源。有些課程即使提供一些視頻資源,這些視頻資源一般以45分鐘傳統(tǒng)教學的形式而錄制,并未根據學員和課程特點進行設計并錄制,很難滿足學員不同層次的需求。
二、開放教育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
1.個性化服務的提供者
開放學員在從業(yè)經歷、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上差異較大,這給教師教學帶來諸多挑戰(zhàn),負責教師不能一味強調自主學習,會導致部分學員不知所措,而是需要認真調研,深入學員,細致掌握學員的情況,對特殊學員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服務,滿足學員的多樣化需求。
2.網絡教學的設計與組織者
網絡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員情況及課程特點進行精心的設計與組織,引導學員進行相互交流和探討,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改進學員的學習方法,豐富學習內容,實現網絡學習的教學目標。
3.特色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者
網絡資源雖內容豐富多彩,然而直接為學員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效能的資源卻并不多,教師除為學員提供基本的信息資源如教學大綱、實施方案、教學PPT、練習題之外,還應根據課程情況,積極開發(fā)適合學員的特色教學資源如微視頻等,彌補現有資源的不足,提升網絡教學的質量。
4.信息技術服務的幫助者
學員對網絡資源的應用存在個體性差異,教師應幫助學員盡快掌握有關多媒體等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的使用技能,學員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需要針對具體問題提供具體的指導幫助[2]。
三、構建開放教育網絡教學學習支持服務平臺
1.樹立以學員需求為核心的服務理念
開放教育的學員要兼顧學習、工作甚至家庭,這種矛盾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學員的學習,作為管理者和教師應充分關注學員的實際需求,樹立以學員需求為核心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加強情感交流,給予學員必要的幫助,使學員克服網絡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孤獨和無助感,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使學員切實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搭建一站式教學服務平臺
通過一站式教學服務平臺,為學員提供靈活、便捷、高效的網絡教學服務,本校通過各級努力,搭建了無錫數字電大開放教育平臺,給網絡教學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本平臺可以為學員提供了許多特色資源與服務,如學員信息管理、網絡靜態(tài)資源的管理、微視頻點播系統(tǒng)、測試考試管理、BBS課程論壇、學員的學習統(tǒng)計與反饋、數字圖書館、電大試題庫、軟件下載等,通過本網絡教學本臺,學員可以獲取自己需求的信息資源。
3.開發(fā)實用有效的特色網絡教學資源
管理者應制定資源開發(fā)規(guī)范,改革運作機制,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與網上教學資源的建設。教師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發(fā)揮聰明才智,根據課程特點和學員情況精心設計和組織網絡教學,開發(fā)實用有效的特色網絡教學資源。
(1)基本網絡教學資源:課程說明、教學大綱、實施方案、考核說明、電子教案、單元測驗等。
(2)特色網絡教學資源:根據課程特點,開發(fā)適合學員需求的教學資源,特別是針對于理工科類的一些課程,課程難度大,學員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如對整個課程進行劃分整合,制作微課件,錄制了微視頻,每個視頻解決一個小的知識點,以15分鐘以內為宜,這樣學員哪一小節(jié)學的不好可以單獨學習某一小節(jié),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目前電大開放教育的教學資源僅僅是解決資源的有無問題,很難說有較高的質量,好的教學資源應經過試用后逐步修訂完善,使之成為實用有效的教學資源。
4.完善師生交流互動機制
網絡教學不只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網絡上的再現過程,也不僅僅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將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包裝,而應該是基于信息技術,以教師和學員共同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因此,完善師生交流互動機制,加強師生情感交流,體現了網絡教學的本質。
(1)提供QQ及其群服務
QQ幾乎是上網者的必備聊天工具,學員對QQ這種交流互動方式是非常認同的。通過QQ聊天的方式可以滿足學員不同層次的需求,對學員實施個性化的輔導,利用QQ群功能可以組織集體討論答疑,利用QQ的文件傳輸功能和群共享功能可以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及時傳輸,另外可能利用QQ的遠程協(xié)助功能幫助學員解決計算機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QQ及其群服務不僅為開放師生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平臺,而且為網絡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是網絡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
(2)BBS論壇
通過平臺提供的BBS論壇功能,可以定期舉行階段性主題討論,加強師生互動,幫助學員解決某一階段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遇到的問題。
(3)博客
博客是繼Email、BBS、Q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信息交流世界,更為我們的終身學習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和通道。教師利用互聯網的博客技術,可以以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將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學體會、教案設計等上傳發(fā)表,促進了資源的共享,實現師生的互動[3]。
(4)短信、電話
利用面授、論壇、QQ、郵件等進行交流能夠解決大部分問題,但短信、電話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學員可能因工作或家庭原因等忘記提交作業(yè)或輔導答疑時間,適當用短信或電話進行友情提醒也是非常人性化的。
通過各類工具保持師生間交流的通暢,幫助學員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不僅可以讓學員對學習產生激情,越學越越有信心,還可以讓學員感覺到更多的人情關懷,師生關系保持融洽和諧。
5.教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師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應發(fā)揮自己的獨特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創(chuàng)建實用有效地網絡教學資源,整合優(yōu)化各類網上教學資源,科學合理地安排好網絡教學流程,組織好面授課及學員的網絡互動學習與分組討論,與學員建立心與心的溝通,鼓勵學員進行自主學習,發(fā)揮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實現開放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6.針對特殊學員組織面授輔導
由于學員的水平參差不齊,課程的難度不一。對于某些學員來說,部分課程的難度確實很大,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關心,對這些特殊學員進行單獨的面授輔導,提供面對面的教學支持服務,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完成學業(yè)。
7.建立健全網絡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體系
建立與開放教育的網絡教學形式與教學規(guī)律相適應的監(jiān)控與評價體系,包括對學員、教師、教學資源、教學管理、教學支持服務的監(jiān)控與評價,并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修訂完善,以適應開放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四、結語
網絡教學作為開放教育重要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一直在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在開展網絡教學的過程中,管理者和教師一定要轉變教育理念,樹立一切為學員服務的意識,將學員的實際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網絡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體系,完善師生交流互動機制,整合優(yōu)化各類網絡教學資源,科學合理地組織網上教學,發(fā)揮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 陳瑩、劉宇航,淺談高校網絡教學的現狀,教育界,2011(9)。
[2] 王晴虹,開放教育招生形勢分析及其對策,中國成人教育,2007(2)。
[3] 王淑玲、趙霞,市級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網絡教學探究,成功(教育版),2011(6)。
[4] 胡飛娜,電大開放教育中混合學習的教學模式,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4)。
[5] 張立國、劉曉琳,我國高校網絡教學模式研究的現狀與反思,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3)。
[6] 徐穎、涂艷,網絡教學服務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與述評,遠程教育雜志,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