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
說起錯誤,老師們都會談錯色變,總希望全班的學生都能答題時做得全對。但是老師的愿望是好的,可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學生都沒有錯誤,那還要教師干什么,還要勞心費神地走進學校干什么,大家都在家自學成才好了。人無完人,孰能無錯,既然學生的錯誤不可避免,那咱們不妨換個角度,另眼看錯誤:接納錯誤,利用錯誤,讓錯誤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用錯誤更好地催化、促進學生的認知。當然錯誤有的是可以預見的,可以事先想好應對的方法,不過更多的是動態(tài)生成的,教師無法預料,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機智,巧妙地化解錯誤,合理地引導錯誤,從而把錯誤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
一、錯誤———引領課堂的開始
經(jīng)常聽老師說:“這道題目某某又做錯了,哎,從講第一遍開始他就一直錯,真沒辦法?!边@句話的背后可以看出做一件事成功與否,開始是關鍵,對于一節(jié)課、一個知識點也是如此,我們還可以看出學生的第一次認知很重要,不能馬虎。當下最流行的導入方式是情境導入,情境雖說能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可有時也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于是我做了小小的嘗試,對于一些關聯(lián)的知識點,學生看似很熟悉但又暗藏新知的問題,我拋開情境,直接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可想而知,答案肯定不一樣,就算錯了,教師也不急加以糾正,而是讓學生去爭論,獨生子女特有的不服輸?shù)木窈芎玫乇患ぐl(fā)了,思維也被激活了,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也有了。這樣通過錯誤思辨出的正確的答案學生的印象會非常深刻,甚至勝過老師的千叮嚀萬囑咐。例如,在教學《找規(guī)律》一課時,教材原本是學生觀察例題圖,從而揭示兩端有與沒有帶來結果的不一樣,雖然遵循了小步子原則,但學生的記憶不深刻,在練習的時候往往會考慮不周,于是我改編了教材,先出示練習題“一條走廊長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兩端不放),兩邊共要放多少盆花?”題目一出來,就有學生說:“8棵”,也有學生喊“16棵”,我沒有作聲,安靜一會兒之后有幾個學生很不自信的說:“14棵吧!”……這時,教師說:“到底是多少棵呢?請同學們讀懂題目,再畫圖試試?!辈灰粫?,學生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教師肯定之后再讓學生回過頭來思考當初的答案,找出錯誤的原因。這樣的開始沒有情境,而是大膽的讓學生出錯,思錯,思辨之后學生對正確的結果會更加深刻。
二、錯誤———自悟新知的源泉
學生不是白紙,對于知識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只不過他們的知識面狹窄,對于問題的認知可能會不太全面,從而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錯誤,這時教師不應該嚴厲地呵斥,而是要即時地捕捉,合理地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建立新的認知。例如,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然后問:“超市在學校的哪里?”杭宇說:“超市在學校的北邊。”趙悅說:“超市應該在學校的東邊?!蔽覜]有評價,而是繼續(xù)問:“學校的正北方向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汽車站?!薄澳菍W校的正東方向又是什么?”學生很快說出少年宮,我一臉疑惑地說:“那剛才杭宇和趙悅說的還合適嗎?那怎樣說才合適呢?”教室里頓時安靜了,很是欣慰這是學生在思考。不一會兒,張樂站起來說:“超市在學校的東北方向。”“是的,東北方向?!蔽医又穯枺骸皷|北方向怎么想的?”張樂接著說:“就是在東和北之間?!币詫W生的原有認知為生長點,通過教師的巧妙點撥,學生自己就感悟了新知,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而且很好的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教學效果很好。
三、錯誤———深化理解的關鍵
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思考問題的時候很難全面,容易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從而出現(xiàn)錯誤,這樣的錯誤可能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全班的普遍想象,僅憑教師的一次兩次講解是很難解決問題的,面對這樣的錯誤就要發(fā)揮鞏固練習的作用,安排一些隱含迷惑點的題目,通過合理的變式,突出知識的本質(zhì)屬性,去除非本質(zhì)屬性,讓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例如,教師通過學習和對比,引導發(fā)現(xiàn)“一個數(shù),與大于1的數(shù)相乘結果比這個數(shù)大,與1相乘和這個數(shù)相等,與小于1的數(shù)相乘結果比這個數(shù)小”這樣的規(guī)律,不過,結論成立的前提是這個數(shù)不能為0,可教材中的題目包括下面的比較大小均沒有出現(xiàn)0的情況,所以學生對“不能為0”的前提幾乎沒有認識。期末試卷上有這樣一道判斷題:一個數(shù)與大于1的數(shù)相乘,結果一定大于這個數(shù)。結果近70%的學生判斷錯誤,能責怪學生嗎?其實是當初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的疏忽導致了這么多的錯誤,痛定思痛,我出示這樣一道題:_×1.2__,教師任意填幾組數(shù)據(jù)加以驗證,都符合情況填“﹥”,正當學生得意的時候,教師填了0,學生可以很快的口算出0×1.2=0,填“﹥”是不對的,回過頭來再把前面總結的規(guī)律加以完善,這樣學生的認識就全面了,記憶也深刻了。
錯誤,真不是那么可怕,錯誤確實是放錯位置的資源,讓我們善待錯誤,用好錯誤,讓錯誤不再是絆腳石,而是成長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