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來了,燕子進入人們的視線。它不僅舞姿輕盈,呢喃悅耳,而且還有戀巢的習性。因此成為文人騷客歌詠不厭的對象,留下動人的詠燕的詩篇。
一.描寫燕子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表達詩人對燕子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絕句漫興》詩:“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痹姷拇笠馐牵嘧硬幌用┎萆w成的書齋又低又小,在里面建筑巢穴。燕子銜泥時,不小心把琴書弄臟,口中的飛蟲掉落,燕子飛過去接住,翅膀打著了詩人,詩人也沒有氣惱。全詩流露出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宋朝詩人汪藻的《漫興》詩:“燕子年年入戶飛,向人無是亦無非。來春強健還相見,送汝將雛又一歸?!边@首詩前兩句寫燕子年年春天飛來尋找舊居,對人無是無非。后兩句寫我今天送你帶領(lǐng)雛燕飛回,明春還會相見。詩中對燕子的喜愛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宋朝詩人葛天民的《迎燕》詩:“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詩歌的意是,在將近陽春三月的時候,一戶普通老百姓家里。他為了迎接新春飛回的燕子進入家門,不放下舊簾子遮掩房門。春雨后,燕子翅膀上沾著微小的雨滴;土地里有落花,給泥土帶來香味。修好巢窠,養(yǎng)育兒女,小燕子都長大了。人和燕子相伴,共度美好的年華。全詩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人們對燕子的愛護和喜悅。
二.借燕子育雛辛苦,雛大則離母而去,諷諭世人不要忘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詩:“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凋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边@首詩中描寫燕子夫妻,含泥銜草,建筑巢窠,生兒育女;捕蟲養(yǎng)雛,嘔心瀝血。等到將雛燕長大,小燕子卻展翅飛去。詩人以此諷諭世人,不要像小燕子那樣,忘記父母雙親的深恩。
清代詩人周士彬的《營巢燕》詩:“雙燕銜泥葺巢壘,飛去飛來掠煙水。巢成抱卵意苦辛,忍饑終日伏巢里。哺養(yǎng)新雛四五子,沖風冒雨尋蟲蟻。燕雛羽弱飛難起,母燕呢喃翔復止。一朝相引向天飛,子去母歸誰顧視。獨有前林慈乳烏,銜恩反哺情無已。”這也是一首描寫雙燕哺育雛燕的詩作,借小燕子長大飛去,不像前邊樹林中的小烏鴉,能夠反哺母鳥,指責世人忘記父母深恩的行為。
三.借燕子居所的改變表現(xiàn)時事變遷,朝代盛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
唐朝詩人李益的《隋宮燕》詩:“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旋落已成塵。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痹姷囊馑际?,曾經(jīng)目睹過隋宮盛事的燕子,在呢喃低語,象是為逝去的舊國之春而感傷。如今的隋宮已春花凋落,化成泥土。當隋宮熱鬧繁華的春天風光過后,隋宮已經(jīng)荒涼破敗,燕子幾次飛來巢居在宮內(nèi),卻沒見有人居住。詩人借燕子抒發(fā)吊古傷今之情。聯(lián)系詩人所處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內(nèi)憂外患、危機四伏的時代,可知詩人為李唐王朝命運的深深擔憂。
四.借燕子代人傳書,傳達人間的離情別緒之苦。
唐代郭紹蘭的丈夫任宗,離開家鄉(xiāng),到遙遠的地方經(jīng)商。過了幾年也沒有歸來。郭紹蘭十分思念丈夫,寫了一首詩歌,拴在燕子腿上,然后將其放飛。當時,任宗正客居荊州。有一他天忽然見一只燕子落在自己肩膀上,任宗見燕子腿上系著一封書信,解下來看信,才知道是妻子所寄,感動地流下眼淚,然后趕緊返回故鄉(xiāng),和妻子團圓。郭紹蘭的《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詩句的意思是,我丈夫遠走江湖經(jīng)商,滯留不歸,我對著窗戶流著血淚寫一封書信,讓燕子帶去,寄給薄情的丈夫。從詩中可知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深。
五.借燕子一到秋天就結(jié)伴飛回南方老家,抒發(fā)詩人有家不能歸的思鄉(xiāng)情懷。
唐代詩人崔道融的《歸燕》詩:“海燕頻來去,西人獨滯留。天邊又相送,腸斷故園秋?!贝嗽娨匝嘧忧锾鞖w去南方,而詩人卻滯留在異域他鄉(xiāng),不能歸去,用人和燕子進行強烈對比,抒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六.借燕子每年秋天離去,春天歸來尋找舊巢,表現(xiàn)燕子有有戀舊情結(jié)。
唐朝詩人武元衡《歸燕》詩:“暮色遍芳菲,閑檐雙燕歸。還同舊侶至,來繞故巢飛?!边@首詩是寫在遍地芳菲的傍晚,燕子和伴侶一起歸來,繞著去年居住的舊巢飛翔,準備修繕好,以便養(yǎng)兒育女。從詩中可見燕子的戀舊情結(jié)。
郭愛蓮,教師,現(xiàn)居江蘇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