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里的“平等對話”,強調師生心靈的相互溝通,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達到激活學生、激活教材、激活教師的目的。下面我結合幾年的課堂教學談一談如何進行平等對話。
一.為他打開興趣之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興趣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痹谂d趣的驅使下,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事物,思維活躍,觀察力敏銳,想像力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隨之增強。有了濃郁的興趣,就能開啟心靈之門,激發(fā)對話的欲望,撩撥對話的激情。語文對話教學極力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經驗,始終堅持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要、學習個性動機與興趣置于首要地位。教師要積極運用各種策略,激發(fā)學生對話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對話積極性、主動性。
二.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對話的情境
合作與溝通、互動與交往決不只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在對話教學中的存在狀態(tài),而且是對話教學的基本手段。在課堂教學對話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巧設話題和換位思考,來創(chuàng)設豐富的對話情境,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
第一是創(chuàng)設生本對話的情境。生本對話即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獨立自主地與文本展開理解、欣賞、評價、批判式的對話,教師可引導學生多向文本提出“為什么”,敢于向名人說“不”,善于表達“我認為……”,樂于向文本說“這里寫得真美”,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分析、學會欣賞、學會批評。在生本對話中,學生與作家、編者處在平等的地位,沒有了對作家作品、編者敬畏之情、盲從心理,學生對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就會更深刻、更精彩,更個性化,無數(shù)的體驗、奇思妙想紛至沓來,感悟到更多的文學、語言、篇章的魅力。如,學習《向沙漠進軍》等和自然、生態(tài)有關的文章,可以以錄像、圖片等導入,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第二是創(chuàng)設生師對話的情境。生師對話即教師與學生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主宰與被主宰的關系,不再是教與被教的關系,而是民主對話的雙方,都是對話的主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高瞻遠矚,發(fā)揮“撥開烏云見晴天”“點石成金”的引導點撥作用,幫助學生拓寬想象和聯(lián)想的空間,深入對話,努力讓學生通過對話挖掘出更新穎的內涵,豐富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進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嶄新境界。
第三是創(chuàng)設生生對話的情境。生生對話即學生與學生對話,語文對話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互動關系,鼓勵學生間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和群體之間的思維碰撞與情感交融,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語文世界的奧秘與神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活動情境,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交流,鼓勵學生討論、爭論、比較。
第四是創(chuàng)設學生自我對話的情境。自我對話即與自己交談,不斷省視自己,更好地認識自己。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要使學生的對話自覺化、習慣化、理性化。它是“理性的思考、思維的整理、體驗后的反思”,是趨向真善美的對話。教師可通過談反思、記日記、寫隨筆等手段,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想法、推理、觀點、情感、態(tài)度等多作正反比較,反思自己的閃光點和進步,引導“學生的悟性從晦暗走向敞亮”,自覺養(yǎng)成自我對話的良好習慣。
三.生活教學對話
“新課標”強調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在學習與運用語言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因此,語文“對話教學”的過程,不能忽視學生的課外生活。教師應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閱讀中來,還要善于把學生所學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來調動學生對多彩多姿生活的感受。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情感積累去解讀、感悟、欣賞、評論文本,率性寫作。這樣,師生之間就能以文本和生活為中介,進行生動而豐富的對話,相互交流,相互質疑,并將對話者的視野引入更為廣闊的現(xiàn)實世界,從課內到課外,又從課外到課內,形成一個不斷循環(huán)而又始終開放的語文教學對話過程,在真正的平等對話中增長知識,共同發(fā)展。
四.因材施教的對話
根據(jù)學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層次,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設計不同層次的話題。如學習《海燕》兩篇,對優(yōu)等生,可要求討論哪一篇更好或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為什么?請從語言、意境、取材、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予以說明;對中等學生,可要求比較兩文的異同;對中下學生則要求討論海燕在兩文中各有什么表現(xiàn),從中可以看出兩位作者借海燕分別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費穎,教師,現(xiàn)居江蘇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