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國
摘要: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作文,把學生融入特定的情景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可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動機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寫作方法,提高觀察能力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 習作 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是一切事物的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巧設情景,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從而激起寫作興趣。
一、巧設情景,培養(yǎng)寫作內(nèi)驅(qū)力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作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睂W生的學習認知過程,除了依靠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受興趣、情感、動機、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多媒體信息以視覺和聽覺的感知為主,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圖文聲像并茂的優(yōu)勢,把抽象的事物變?yōu)樯鷦颖普娴漠嬅?,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相生的教學情景,喚起了學生的審美感受,觸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和表達的欲望。如:指導學生寫狀物文章《橘子》時,可以這樣啟發(fā)引導學生:“為了明年的橘子節(jié)有更多的人來上高品嘗橘子、觀賞觀賞,看看橘子有哪些地方逗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介紹,好嗎?”下面我們一起去橘子園。然后播放錄像,隨著歡快的樂曲聲,一片橘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呈現(xiàn)的孩子眼前。學生一下子被吸住了,個個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懸掛在樹上的橘子,堆滿筐的橘子,剝開殼的橘子,如臨其境,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這時候趁機向?qū)W生提問談感受時,孩子們都爭先恐后,躍躍欲試,一個學生說:“橘子圓圓的,黃黃的真惹人喜愛!”另一個學生說:“每到橘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橘子園,就能看到樹上一串串金黃的橘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橘枝搖搖擺擺,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品嘗美味可口的佳果呢!”……當我再播放錄像,選擇“桔子林”“一串串橘子”“橘子外形”“橘子肉”等特寫鏡頭定格,要求學生有順序抓住特點觀察、描述時,個個都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其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nèi)”,“有順序”的觀察方法,“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率,這種功效,不但能使學生對寫作過程和寫作結(jié)果產(chǎn)生成功的心理體驗,而且會對作文產(chǎn)生“愛寫”的興趣。
二、融入情境,細致觀察
運用電教媒體指導學生作文,把學生融入特定的情景中,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掌握正確寫作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不知如何下筆,更不知道如何寫好。針對這個問題,我在指導學生寫“公園一角”的作文時,先讓學生觀看錄象。第一遍觀看時,主要讓學生明確拍攝的順序,即“整體—部分—整體”,使學生對“公園一角”的景色有總體的印象。第二遍觀看時,按拍攝順序利用慢放、定格等功能,邊觀看,邊指導,讓學生細細觀察,慢慢品位。學生體會到觀察噴泉時可以采取從上到下,或從中間到兩邊,或由遠到近的觀察方法;觀察公園樹木時可以從它的形狀、樹干、樹葉、顏色等方面進行,這樣就抓住公園景色特點,效果很好。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寫景物的文章要按觀察順序來寫,還要“抓重點”細致觀察“寫具體”。可見,電教媒體提供物像指導觀察顯神通,學生觀察時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思考時有憑借、有條理;寫作時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三、巧用多媒體,豐富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平時積累少,沒有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文章自然就寫不好。在作文課上,我們老師聽到學生經(jīng)常說的話就是沒什么可寫的?!笔前?,路上沒撿過錢包,沒遇到過落水兒童,沒趕上老爺爺推車,更沒遇到過盲人過馬路……沒遇到過一件“有意義”的事,的確不知該寫什么?!缎抡n標》要求作文指導要從內(nèi)容入手,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鼓勵學生寫想象的事物。要解決“言之有物”的問題,讓學生做“有米之炊”。首先得找到“米”,傳統(tǒng)教學“米”來源學生的自身生活,而學生從記事起到現(xiàn)在,能發(fā)生多少“難忘”的事呢?況且天天是家—學?!?,上學—回家—作業(yè)—睡覺。而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豐富,信息傳遞快捷全面,為學生提供了精彩紛呈的生活畫卷和生動活潑的知識長廊,讓他們走進五彩繽紛的信息世界,可謂掉到了“米倉里”。學生可憑自己的慧眼自主地去獲取、揣摩資料,通過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處理、應用能力。
朱熹說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精辟地說到了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教學中,可以利用錄音、幻燈、投影、電腦等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視覺、聽覺形象。把學生帶進一個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混合構(gòu)成的閱讀氛圍,從而使閱讀過程情景化、趣味化、形象化。這樣,不僅加大了學生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還能突破時間的限制,將人、事、物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的作文蓄存“活水”。
總之,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可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動機和興趣,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