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增
摘 要: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傳統(tǒng)實驗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面對實驗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從改變實驗教學舊思路、提高演示實驗效果、重視探究性實驗、開發(fā)課內外小實驗等四方面入手,對物理實驗的創(chuàng)新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 創(chuàng)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9-031-00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理解物理知識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又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重要方法。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改革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適應教育新形勢需要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初中物理實驗的創(chuàng)新探索就顯得格外迫切。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的關鍵是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而樹立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逐漸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獲取知識。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能讓學生學會學習開發(fā)智力,提高綜合素質,同時還增加了鍛煉的機會。實踐證明,在物理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首先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方法。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談一下初中物理實驗的創(chuàng)新教學。
一、改變實驗教學舊思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的起步階段,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目的依然是中考以及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實際上,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驗證原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觀看”的實驗教學方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認為物理實驗對觀察、操作等能力的培養(yǎng),短期內難以見到成效,進而覺得做實驗的必要性不大,只要學生能記住相關知識,在卷面上取得好成績就可以了,正是這種錯誤的指導思想,限制了教師在實驗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動力。因此,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首先應當改變實驗教學的舊思路,正視實驗的重要性,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營造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怎么做——讓學生自己提出不同的實驗方案;為什么這么做——通過分組交流、討論,總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梢哉f,改變實驗教學的舊思路,是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的基礎。
二、提高演示實驗效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演示實驗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最重要的手段,是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演示實驗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一般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是旁觀者。特別是后排的學生,根本就看不清楚實驗,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實驗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大演示實驗的可見度。投影放大、機械放大、自制可見度大的儀器進行演示等都是常用方法。例如,在演示串、并聯(lián)電路時,我特意自制了一塊大型演示板,把開關、電線、電壓表、電流表、燈座及燈泡等置于其上,這樣全班同學都能看得清楚,線路連接也一目了然,演示起來自然也是得心應手。同時,有些實驗可以讓學生親自上陣,既能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加深對實驗的理解,還能激發(fā)起學生做實驗的興趣,而不是被動的觀看教師演示,可謂一舉兩得。需要指出的是,在進行演示實驗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fā)提問,讓學生分組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實驗結論能被合情合理地推導出來。
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學生不僅得到了顯示實驗技能的機會,還能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加深了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了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
三、重視探究性實驗,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初中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實驗,是把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讓學生進行探究并得出結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卻瞻前顧后,不敢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而是替學生設計好步驟,甚至干脆做成演示實驗。學生沒有直接參與其中,成了名符其實的旁觀者。因此,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這一實驗時,我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沒入水中的乒乓球從剛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讓學生對“浮力大小與什么有關”作出大膽猜想和假設,然后讓學生對這個簡單易行的實驗進行實際操作。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不僅得知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還掌握了科學實驗的方法。再如,在學習電壓時提到了水果電池,蘋果、柑橘等水果不僅可以吃,還能制作電池,這本身已經激發(fā)了學生對水果導電性的好奇心,有的學生又提出了水果品種、大小、形狀等與水果導電性的關系,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自然愿意做這樣的實驗,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的同時,教學效果也非常理想。
四、開發(fā)課內外小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如果能重視教材中小實驗的教學,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容易引發(fā)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一些學生會產生厭學甚至畏學的情緒,而我們如果能把握住小實驗教學的機會,通過實驗體會到親自實踐的樂趣,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例如,很多學生非常喜歡彩虹,而平時我們只有在雨后才能看到。但是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利用三棱鏡做光的色散實驗,讓彩虹出現(xiàn)在教師當中,學生必定會感到非常的新奇。在此基礎上再來告訴學生雨后形成彩虹的謎底。一個小小的實驗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
物理課外實驗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陣地。適時的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進行課外小實驗,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利用物理實驗解釋、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學習電學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制作指南針、小電鈴等;學習力學知識時,可讓學生制作小天平、桿秤等,并運用這些工具進行一些簡單測量。
總而言之,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物理教學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通過物理實驗,能夠讓學生獲得充分、豐富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我們要積極探索物理實驗的創(chuàng)新教學,使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得到全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