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如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那么,如何實施初中語文的小組合作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自己的作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1、運用小組合作,能拓寬學生視野。
小組合作方式,可讓學生在閱讀感知教材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出自己的獨特感悟,從而豐富自己的人性知識。
2、運用小組合作,能展示學生才華。
我們可開展合作辦報進行班際比賽,展示班集體的整體智慧和力量及學生的個人才華,學生首先通過信息渠道和分組采訪調查等方式獲取文字、圖畫、圖表、照片等資料。學生然后分組討論、設計圖案、研究內容,辦出了一份份精美的小報。這種小組合作方式,可以進一步的激發(fā)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實踐的心理欲望。這種欲望激情一旦被激活起來,學生便會全身心的投入實踐活動中去,充分展示自己的獨特才華,以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必然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小組合作強烈愿望。
3、運用小組合作,能培養(yǎng)合作技能。
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時,運用小組合作方式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合作技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部過程,讓學生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學生的技能在此過程中也便得到了鍛煉與發(fā)展。這種學習技能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等都有一定現(xiàn)實指導意義。這也與新課標語文教學目標中所提倡的夯實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相一致。
4、運用小組合作,能提高實踐能力
筆者為了切實貫徹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實綜合實踐任務,增強師生綜合實踐能力,多方搭建課題研究平臺,組織學生開展多項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各個調查小組撰寫了調查報告,圓滿完成了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階段任務,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進一步的增強了自己語文實踐活動的能力,也為他們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合作小組的建構
1、異質就近組合
異質就近組合就是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4人左右。這種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需將學生分出層次,可減少學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礙,且課堂上無需重新調整座次,操作比較簡便。這種“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組合,也便于開展合作學習的組間競賽,對初中低年級的學生更為適宜。
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自主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和分組議論。一般情況下,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活動是隨機的、松散的,而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則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學習活動。因此,為達到合作學習的預期效果,使合作學習小組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教師在班級開展合作學習前,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學習的知識輔導和技能訓練。開始實施時,教師還要示范性地與學習小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標,安排恰當?shù)摹⒚鞔_的合作任務。合作學習小組的組長可由學生自己采用輪換制產生,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鍛煉的機會。
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自主學習的活動可以在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是預習課文、查閱詞典,也可以是思考問題和提出質疑等。與一般的課前預習有所不同的是,教師經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要求。比如,讓學生先通過獨立預習找出學習的難點,然后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也可在預習時要求學習小組完成一些課前任務,可以讓小組成員在實地觀察的基礎上,整理和歸納有關橋的種類和形狀等。教師還可安排“課前三分鐘發(fā)言”活動,每次確定一個內容,讓小組成員在組員個人準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課堂上采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發(fā)言或學生自由發(fā)言等形式進行交流。這些教學活動既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又能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2、任務驅動組合
任務驅動組合是指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按興趣和愛好自主進行的合作學習組合。任務驅動組合學習一般以2~6人為一組。這類組合一般是同質組合,小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小組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目標驅動下開展學習活動。
任務驅動組合學習的目標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后自主設定,允許各小組的學習任務在難度上有所差異,小組學習的時間上可有一定的靈活性。教學“不要寫錯別字”后,開展找錯別字活動,要求學生到自己的日記本、作文本上找錯別字,到報紙、雜志上找錯別字等;教學“正確使用字典和詞典”后,開展查字、詞典比賽,要求學生制作詞語卡片等;教學說明文時,要求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教室里的盆栽枯萎的原因,運用學過的說明文寫作知識寫一篇介紹植物的說明文。為了完成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閱資料和互相討論,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語文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小組交流時,教師要發(fā)揮好教師導學的作用,并要適時地引進競爭機制,對學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
這種以任務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制定了柔性的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較好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主動發(fā)展的教學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師生一道探討,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