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玲
教書的時間越來越長,讀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早就聽說過《不做教書匠》這本書,全國第一本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的勵志書,是全國第一本為學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崗培訓書。偶然從學校的書架上發(fā)現這本書時,距離它的第一次出版已經有五年之久了。很遺憾沒有在五年前就閱讀這本,同時又很慶幸自己終于發(fā)現了這本書。盡管已經錯過了五年,但是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我將會一直擁有它。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一口氣讀完了這薄薄的一本書。全書只有八章,作者帶著他獨特的思想果實給讀者、給年輕的教師們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如何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上進感、有奮斗感、有專業(yè)感、有親和感、有智慧感的老師。品讀著作者的教學理念,聆聽著作者的諄諄教誨,回味著作者對當前教師思想教育現實的入木三分的剖析,我對教師——這份我已經從事了十六年的職業(yè)有了新的認識。而其中,對第六章《做一名有專業(yè)感的教師——教師為什么喊累》感觸頗深。
看看我們的周圍,教師們幾乎都在抱怨教學忙、教學累,學生難管、家長不配合。管建剛老師告訴我們,這種忙這份累并不完全來自于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源于沒有提高自己。“沒有提高自己”簡單的幾個字,卻道出了問題的實質。以我自身為例,教學十六年來,所讀的教學理論方面的書屈指可數,總是以沒時間為借口。盡管在學校的號召下嘗試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也嘗試著追求些高效思維對話的課堂教學??墒菍τ谶@些理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試想一下,隨著教育的開放與發(fā)展,對教師的要求必然會更多更高。而我們依然在用教了一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來應對當前的教育現實與教育對象,怎能不覺得忙?怎能不覺得累呢?
那么,怎樣才能不感覺累呢?管建剛老師告訴我們,要“讀點什么”,要“成為有思想的教師”。我認為“讀點什么”不僅是讀教學參考用書,要讀一些文學作品,特別是一些當代的有關兒童、青少年的文學作品。沒有思想的教師只能稱之為教書匠。教書匠,這個名稱,與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著多大的差距啊。
最后,讓我們以蘇霍姆林斯的話共勉吧!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哪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作者單位 山東省海陽市新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