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紅星
摘 要:在新課標教育背景之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更倡導教學的生活化,更強調(diào)教學內(nèi)容回歸兒童生活,更注重引導兒童在生活中體驗、感悟品德教育等,闡述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現(xiàn)生活化應該著重做好的幾方面工作,希望能對相關(guān)人士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guān)鍵詞:品德;社會;生活化;教學;策略
實現(xiàn)“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生活化有諸多益處,不但可有效拉近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品德與社會知識的無處不在,還能大大豐富“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資源、拓展該學科的教學空間,降低學生理解和把握知識的難度等,因此努力實現(xiàn)“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生活化勢在必行,下面我們就來做具體的研究和探討。
一、積極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情境
積極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是實現(xiàn)“品德與社會”學科生活化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生活化課堂情境的營造,比如在教授“做學習的主人”專題內(nèi)容時,教師可改變傳統(tǒng)以往黑板加粉筆的單調(diào)模式,把課堂精心設計成模擬采訪的形式,具體來講就是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扮演小記者,小記者要自主設計問題對學生進行采訪,比如“學習過程中會遭遇哪些困難”,“怎樣克服這些困難,會向老師和同學求助嗎”,“有總結(jié)學習方法的習慣嗎”等,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很自然地會幫助學生認識到主動學習、做學習主人的重要性,當然在采訪活動結(jié)束以后,教師還要對學生采訪的過程進行全面點評,點評面可包括學生儀態(tài)、語調(diào)、問題、采訪應用的方法等多個方面。學生在老師的點評中會清醒認識到自身采訪有待完善之處,不僅如此,通過這一采訪活動,還有助于學生從更深層面去認識和把握教材內(nèi)容,這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設計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方式
導入是一門藝術(shù),里面蘊含了大量知識和學問,良好的生活化導入方式有助于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情境之中,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因此精心設計生活化課堂導入方式是很關(guān)鍵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學習“誠實守信”的相關(guān)知識點時,教師可在課堂伊始向同學們講授阿伯拉罕·林肯誠實守信的故事,“阿伯拉罕·林肯從小出身卑微,但是為人誠實厚道、和藹公正,他在21歲那年在一家商店當?shù)陠T,某一天有一位老婦人來買紡織品,多付了12美分,林肯當時沒有發(fā)覺,但是當他最后結(jié)賬時發(fā)現(xiàn)多收了錢,于是當天晚上步行六英里路,把多余的錢退還給了那個老婦人,此事傳開之后,林肯贏得了附近居民的一致贊譽和尊重,他們親切的稱呼他為‘誠實的林肯,正是基于這種誠信的做人態(tài)度,林肯后來成為最著名的美國總統(tǒng)之一?!庇只蛘呓處熯€可向同學們講授“商鞅變法立木為信”、“曾子殺豬”、“捧著空花盆的孩子”等故事,這些故事的講述不但能極大地激起孩子們聽課的興趣,使其沉浸在教學情境之中,還能幫助他們切實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進而自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誠實守信,這種教學方式遠比教師單純的理論講授效果要好得多,也更能讓學生接受,不僅如此教師還可在課時結(jié)束以后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一些有關(guān)誠實守信的名言警句及公益廣告等,這些都可有效加深學生對課時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
眾所周知,多媒體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等諸多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但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還能有效拉近文本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我們以實例為證,例如在學習“父母——我特別的朋友”課時內(nèi)容時,教師可在課堂適當穿插播放情境短劇《家有兒女》,并請同學們思考如下問題,“你喜歡這個家庭嗎?為什么?”相信這一問題定能極大地激起同學們的興趣,進而紛紛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待同學們討論告一段落之后,教師可繼續(xù)對同學們加強引導,“劇中劉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們和父母的關(guān)系也像他們一樣嗎?”教師可找?guī)孜煌瑢W代表結(jié)合自身實際情況談一談與父母相處之道,并請同學們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和自身實際經(jīng)驗談一談要想和父母朋友應該注意哪幾方面內(nèi)容,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提高了教學成效,還順利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
在新時期、新的教育背景之下,“社會與品德”課堂更倡導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多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在學習“你是我的好朋友”課時內(nèi)容時,教師可在課堂做這樣一個問卷調(diào)查:1.你有幾個好朋友;2.你的好朋友們都具備哪些優(yōu)點;3.你會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嗎;4.和好朋友發(fā)生沖突時是如何化解的;5.你對友情的定義是什么;6.怎么才能獲得、維持一份珍貴的友誼。通過這一系列調(diào)研,教師不但可對孩子們定義的友誼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舉措,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友誼的認識,進而懷著更加珍惜的心情看待朋友和友誼。
五、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
“社會與品德”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到生活和道德教育的方方面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據(jù)此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此拉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比如在學完孝順父母的主題內(nèi)容后,請孩子們回家對父母說聲“謝謝”,主動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給父母捶捶背,給父母洗一次腳;在學習環(huán)保主題的內(nèi)容之后,請同學們利用周末時間去做一次環(huán)保志愿者,主動把環(huán)保的理念傳遞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自身也自覺做到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在學完熱愛校園的主題內(nèi)容之后,要求同學們寫一份“建設美麗潔凈校園”的策劃書和計劃書,又或者在老師的安排下,親自動手在校園種植綠色植物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親身實踐活動都可在很大程度上對孩子們的思想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不僅如此還能有效激發(fā)他們學習“社會與品德”的興趣,順利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
六、通過最新社會時事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jié)合,實現(xiàn)教學生活化
眾所周知“品德與社會”學科與社會生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可巧妙抓住這一學科的特點,把教學內(nèi)容和社會時事緊密結(jié)合起來以此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堅持經(jīng)常聽廣播、看電視、讀報紙、瀏覽互聯(lián)網(wǎng)等,以此最快掌握社會最新信息和動向,比如在學習“我們身邊的變化”這一課時內(nèi)容時,教師可結(jié)合本地新出臺的一些政策、法規(guī)、新氣象、新面貌等向同學們系統(tǒng)的介紹,加深同學們對“身邊變化”的認識和理解,相信這些富有時代特色的豐富生動的素材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更能啟發(fā)學生研究和思考。
結(jié)語:
從以上內(nèi)容的論述中我們可知,在新課標教育背景之下,要實現(xiàn)“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生活化并不是一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共同作出積極努力,尤其是教師在加強實踐研究和探索的同時要注意借鑒學習前人好的方式、方法,切實為學科教學的生活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黃琴華.生活讓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更精彩[J].網(wǎng)絡科技時代,2007(20).
[2]王琨.回歸生活啟迪心靈:談《品德與社會》的生活化教學[J].山東教育,2008(35).
[3]李興林.淺談生活化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J].新課程,2009(12).
[4]岳仁省.如何提高《品德與社會》生活化的教學效果[J].黑河教育,2011(02).
[5]陽運田.淺析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7).
[6]盧聰.淺論《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J].中學教學參考,2010(12).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香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