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保亭 藺丹梅
徐工的“移動名片”
——起重機械事業(yè)部服務人員趙保亭的“服務日記”
□ 文/趙保亭 藺丹梅
隨著工程機械市場的日趨成熟,“花拳繡腿”式的營銷模式再也敲不開市場的大門,一種“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的營銷服務理念應運而生,今天,翻開趙保亭的服務日記,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服務路上的“馬拉松”戰(zhàn)斗精神。
這是我加入了徐工服務的團隊的紀念,也是我努力工作、用心拼搏的起點。前方的路上,需要適應經常出差的日子,需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需要時刻維護徐工形象。我準備好了,我就是徐工的“移動名片”,我時刻都是徐工的形象大使。
將近半年時間,我都在山東和天津等北方地區(qū)“游走”,也早已慢慢適應了奔波的日子。美當看著客戶滿意的笑容,我打心里感覺充實,覺得自己的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更開心的是,一臺臺徐工產品在面前奔馳而過的時候,心中的那份驕傲。
一次,我剛回到徐州休假,忽然接到山東客戶的緊急報修,據(jù)客戶反映,一臺QAY200在威海某工地施工完畢準備撤離工地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變速箱無法掛擋,車輛無法移動,影響工地的后期施工。接到報修指令的時候,我正在距離現(xiàn)場300多公里外,便即刻啟程,不敢耽誤每一刻,恨不得立即就能修好,以解客戶的燃眉之急。到達后,經過四個多小時的維修,終于完工了,一瞬間,滿心的成就感淹沒了所有辛勞,我為能給客戶帶來笑容而無比開心。
告別了北方的“征戰(zhàn)”,我這個“移動名片”又接到了新任務,新“戰(zhàn)場”鎖定在南方地區(qū)。我即刻“揮師”南下:兩廣、海南、貴陽、湖南、湖北成了新的服務驛站。這些地方多為山區(qū),且區(qū)域面積大,公司很多大客戶也都分布在這些地區(qū)。我知道,自己不能有任何的懈怠,一定要為客戶做好服務支持,做稱職的“移動名片”。
一天,湖北用戶的一臺QAY180在桂林某個山上的風力工地施工,在進行場地轉移施工的時候,某關鍵部位出現(xiàn)報警,車停在陡坡上,隨時有可能滑落下來,現(xiàn)場情況十分危險。在接到緊急保修后,我立即坐船從海南出發(fā),在行駛了830公里山路后,于次日凌晨5點到達現(xiàn)場,配合技術人員,很快解決了問題,在用戶的感謝聲中,我又踏上了趕往下一站的旅程。
一日,我接到客戶申請,稱用戶在一大型工地施工,該工程工期緊、任務重,施工方要求所有工地車輛簽訂誤工賠償,索賠每日接近百萬。為保證該用戶的車輛在施工時正常運行,我開始了“常駐”生涯,每天早上提前到達工地現(xiàn)場,比工地早一個小時開工,檢查施工車輛;晚一小時回到住處。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及時有效的售后服務支持,保證車輛正常運轉,使得車輛提前兩天順利完工,我的努力也換得了用戶的滿意稱贊。
編后語:有客戶說,“徐工的服務人員,個個都是拼命三郎。”正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成就了徐工的世界級夢想。服務就好比是一場馬拉松,營銷相對是短期的賽跑,而服務才是長期的堅持與付出,企業(yè)不僅要打造產品差異,更要給客戶創(chuàng)造高價值的服務。我,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