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海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150025)
我國長期的傳統(tǒng)模式教育對中國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高校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英語基本語言知識以及語法、詞句知識的教授與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式在無形中將作為實用工具的英語看成了一種科學,喪失了其靈活性與生動性。傳統(tǒng)教學中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忽視,導致學生缺乏鍛煉,不敢開口說英語,這也就形成了常見的“啞巴英語”。不僅是高校英語教育,我國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輕視英語口語的問題,長期的忽視導致同學們擁有扎實的語法功底,腦袋里有知識,但是卻不知道如何運用英語這門語言去和別人進行交流。
我國國土面積大,各個地區(qū)的發(fā)展程度以及教育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小學時期,由于當?shù)丨h(huán)境的限制,一些學校進行英語口語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對于英語口語教學的忽視也使得許多學校沒有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的口語訓練,這種種的原因就導致學生的英語口語長期處于未開發(fā)與未訓練的狀態(tài),基礎十分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對大學英語口語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交際用語,難以運用英語口語應對復雜的交際場合,實踐應用能力存在很大的缺陷。在高校中,學生來自于祖國的五湖四海,受到當?shù)仫L俗習慣以及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的影響,其英語口語水平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不能采取簡單的“一刀切”辦法[1]。
在中學階段,英語作為一門主課,在教學中占據(jù)很重要的地位,同學們更多地把學好英語當作是一種得分的手段,只重視英語試卷分數(shù)的高低,而不注重對英語口語的學習。到了大學之后,很多學生對于英語的態(tài)度會發(fā)生很大的轉變,英語不再是一門用于得高分的工具,而是作為一種實用的語言出現(xiàn)在同學們的生活與學習之中,同學們也逐漸意識到英語口語對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在這個時候,由于以往對英語口語的忽視,不少同學都面臨著底子薄、基礎差、怕說錯、不敢說的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下,同學們在學習中更多地是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學習,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也缺乏當眾發(fā)言的勇氣,因此,要想提高高校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就要激發(fā)學生對口語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生的自信,克服其對發(fā)音不標準、讀錯單詞等的恐懼心理。大學的英語課堂應該是一個相當活躍的課堂,應當是同學們展示自我的一個舞臺,英語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對話情境,鼓勵學生大膽上臺展現(xiàn)自己,并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的詞匯量相當巨大,并且與多種文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還能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派生出更多的新詞,不斷豐富整個英語的架構。英語口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很多同學在學習口語時,往往因為詞匯量過于巨大而打了退堂鼓,但是,英語詞匯量看似巨大,卻具有很多的聯(lián)系,只要掌握了詞匯的構詞方式,弄清楚詞根、詞綴等,就可以很清楚地記住一大串相關的單詞。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因為詞匯量的不足而難以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就給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除此之外,詞匯量的缺乏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語篇能力和社會語言綜合能力,使得他們在交際中不知如何運用恰當?shù)脑~匯和語法來表達較為復雜的意思,口頭語言的運用不夠得體與連貫,給人十分生硬的感覺。因此,要想提高大學生的口語水平,就要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教師要給學生介紹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單詞,提高學習效率[1]。學習英語單詞需要用心對待,如果單詞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學生在交流中就很容易陷入迷茫的境地,不知道對方在說些什么,甚至答非所問。
我們都知道,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英語口語的學習當然也是這樣。英語口語的學習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作,在學習口語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英語口語本身的問題,口語交際以及語言修辭、語言符號、風俗文化等方面的問題。我國的學生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對不同文化的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難,也難以很透徹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對外語教學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及其影響也不夠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口語交際中,對于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如果大學生不能夠理解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就不知道如何運用西方人的思維來理解英語語言,就會給英語口語的理解和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
人一旦有了目標,其學習熱情就會空前的高漲,也會更容易取得成功,因此,英語口語的學習要制定一個切合實際的目標,不斷給自己以激勵和鞭策。英語是一種具有社會交際功能的交流工具,無論是學習英語語法還是學習英語詞匯,抑或是學習英語口語,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因此,英語口語的教學不能以單純的語言知識教授為目的,而是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這一門語言,能夠在實際的工作與生活中廣泛運用。高校英語教師需要有明確的定位,不能和中學教師采用同樣的教學模式,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大學教師的作用應體現(xiàn)在幫助學生獲得語言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使用英語這門工具上。高校英語口語教學要注意把口語課和學習者的心理規(guī)律與特征有效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主動理解能力。
無論是什么教學,都要注重課堂效率,英語口語的教學也是一樣。從大學生英語口語現(xiàn)狀可以看出,學生普遍面臨著口語基礎薄弱、口語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因此,口語教學必須采取“兩手抓”的策略,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教師與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口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其次要開展有效性的教學課程。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充當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長期的傳統(tǒng)教育已經使學生養(yǎng)成了對教師的依賴心理,自學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開發(fā),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一步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少學生的依賴性,并要根據(jù)學生的層次,為其量身制定學習方案。在學習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師要有意地把學習方法與其交際的目的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評論,各抒己見,嘗試自己去歸納總結,這樣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口語知識的掌握也較為扎實。此外,口語教育還要激發(fā)動機,寓教于樂,特別重視挖掘學生的潛在優(yōu)勢,把教師的善教與學生的樂學很好地融到一起,引導學生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內部”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外部”環(huán)境,通過外部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內因,激發(fā)其學習內驅力和自信心。英語口語的學習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教師布置的任務要由易到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給學生以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2]。
要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學會模仿,在英語口語的學習中,學生要跟著朗讀者練習發(fā)音,模仿朗讀者的腔調不斷地重復,模仿得越到位則自己的口語發(fā)音就越標準。學生可以試著模仿英文對話,模仿電視播音員進行播音,要十分注意他們發(fā)音時的口型變化,還要進行跟讀訓練,一邊放磁帶,一邊看書,搞明白每一個單詞的意思,然后,放一句,暫停,學著人家讀一句,如此循環(huán)。學習口語還要找一個搭檔練習對話,搭檔之間可以互相糾正對方的讀音,可以交流雙方的口語學習經驗,還可以互相鼓勵,鍛煉自己的口語交談能力。英語口語還可以進行替換練習,也就是換一種表達方式來表達同一個意思,方便對方理解。
學生在口語學習中喜歡用大量的詞,而地道的英語口語卻是生動、活潑,富有生氣的短語。因此,學生在口語學習中要以詞組為單位,盡量多地掌握詞組,還要注意小詞和短語的運用。在掌握大量詞匯的基礎上,學生還要培養(yǎng)英語思維,提升語境駕馭能力,需要結合談話時的場合、對象、話題來確定話語意思[2]。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與發(fā)展,國際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加強英語口語的學習,培養(yǎng)國際化的人才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英語口語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進行改革與培養(yǎng),提高高校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培養(yǎng)學生對口語學習的熱情與信心。英語口語的學習與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也要掌握有效的辦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配合,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相信高校英語口語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張磊,陳翠芳,吳佳楠.“英語角”在高職高專英語第二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考試周刊,2009,(45).
[2]武穎.高校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分析和優(yōu)化策略[J].武漢船舶技術學院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