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華
(吉林建筑大學,長春130117)
聽、說、讀、寫、譯是外語學習的五大要素?!拔覈髮W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1]其中聽力部分一直是困擾非外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外語的難題。而聽力之于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從根源上進行剖析查找出問題所在,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
“詞匯是搭建語言的基礎(chǔ),想要快速提高聽力水平,聽者必須有足夠的詞匯量。”[2]在大學外語聽力課程中,出現(xiàn)的詞匯量較大、詞匯涉及范圍較廣。如果沒有積累足夠的詞匯量,學生在聽力訓練及測試中,往往會因為遇到一些生僻的詞匯、短語、英語俚語及相關(guān)的外來語等,無法及時理解聽力內(nèi)容;有時也可能只因為一個詞語不懂而影響對全文的理解,最終選擇不出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有些學生語法基礎(chǔ)知識不扎實,特別是常用句型和習慣表達方式?jīng)]有很好的掌握,致使對聽到的信息難以正確理解,如:當聽到(1)I don't think you're wrong.(2)She is too old to compete with other players[3].(3)盆栽から先端技睧にいたるまで、日本人の「小さい物への愛著」が感じられるのである等的句子時不一定就能正確理解語義為:(1)我認為你是對的;(2)她年齡太大,不能與其他隊員競爭;(3)從盆景到尖端技術(shù),都能感覺得到日本人對小的東西情有獨鐘。由此可見,語言基礎(chǔ)知識的缺乏必然會影響到聽力理解。
語音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如果發(fā)音不準,或者單詞讀音有出入,都會造成學生無法理解聽力內(nèi)容。例如,動詞忽略,重音在第二個音節(jié),而形容詞以及名詞的重音卻在第一個音節(jié)上。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很容易混淆這三個詞的讀音。此外,說話者的語調(diào)和語氣也往往被忽視[4]。
語言與文化緊密相連。如果想學好一門語言,相應的文化知識支撐不可缺少。但是對于非外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由于課程設(shè)置及學時限制,缺少直接運用外語溝通的語言環(huán)境,加之大學外語聽力材料內(nèi)容廣博,題材多樣,內(nèi)容較為寬泛,所以學生往往由于知識面的限制和文化背景的缺乏,只能聽懂個別單詞,卻把握不了整篇聽力內(nèi)容。由于是非外語專業(yè),多數(shù)學生沒有機會接受系統(tǒng)的專門聽力訓練。因此,外語學習僅靠課本知識進行訓練是不夠的,需要盡可能地大量閱讀文章,擴大知識面。
聽力是外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聽的目的是捕捉所聽內(nèi)容的基本意思,有些學生在聽力中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試圖把每個單詞、每個句子都聽明白。聽的過程中一旦遇到某個單詞或者句子不理解,就停下來思考,后續(xù)的內(nèi)容無法進行。這都是不好的聽力習慣,不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聽力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化背景的基礎(chǔ)之上,形成對文章的綜合理解能力。聽力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較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焦慮狀態(tài)時,容易產(chǎn)生恐懼心理,致使本可以聽懂的內(nèi)容也變得模糊不清,一旦某個地方聽不懂就容易放棄全部內(nèi)容。尤其是在聽力考試時,心理素質(zhì)差的學生的心理負擔就會加重,高度緊張,更加影響聽力效果。此外,外部環(huán)境對學生的聽力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學生當時進行聽力的精神狀態(tài)好,注意力很集中,有興趣聽,其效果就會很好;反之,如學生對聽力內(nèi)容不感興趣,就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和厭倦情緒。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不僅應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加大學生聽力技巧的訓練。
聽力是聽和理解的體現(xiàn)。聽力過程是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針對非外語專業(yè)學生,教師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注意教授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等語言學習技巧,以此提高單詞記憶效率。學生自身更應注意日常積累,語言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不斷地反復地記憶與鞏固。英語中的詞匯含義很廣,很多單詞都是一詞多義,而且往往要結(jié)合上下文才能揣摩出詞語的真正含義。因此,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詞匯學習策略。在外語聽力訓練中,學生對語言基礎(chǔ)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決定了聽力理解及反應的差異。這就要求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必須扎實,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穿插語法知識的講解,讓學生能夠吃透語法點,掌握得更加透徹。在這些基本知識的鋪墊之下,授課教師適時適量地給學生講授一些關(guān)于外國文化方面的知識,包括語音差異、地理氣候、人文知識、風俗習慣和環(huán)境等。讓學生在腦海中有大概了解,如果在聽力中碰到類似題材的內(nèi)容,就能夠應對自如。
在新生入學之初,糾正他們存在的語音、語調(diào)問題應該成為任課教師的一個主要任務(wù)。教師可以從發(fā)音入手,重新強化讀音的基礎(chǔ),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對于發(fā)音相似的音素,容易讀錯的音標,教師應該重點進行講解示范。有了準確的語音基礎(chǔ),聽力才能再上一個臺階[5]。
首先,授課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并要經(jīng)常啟發(fā)和鼓勵學生,讓學生在活潑中緊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wù),高效率地參與課堂活動。課外時間也應該成為學生接觸外語,培養(yǎng)外語興趣的一部分。教師可以推薦學生一些經(jīng)典的外語電影或一些BBC、NHK等新聞媒體紀錄片的影音材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外語的魅力,更加了解外語。其次,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如何掌握基礎(chǔ)知識,還要加強聽力訓練,例如,從英漢、日漢雙語授課的方式轉(zhuǎn)變?yōu)槿庹Z授課,讓學生慢慢適應外語語言環(huán)境。在聽力練習中,教授學生相應的聽力技巧與策略。教師及時糾正學生不科學的練習習慣,突出聽力重點,科學安排時間,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簡寫符號以提高學習效率。聽力是“一種積極參與聽懂信息的過程,所以聽者在聽音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清楚自己要達到什么目的,實際達到什么程度”。俗話說,“熟能生巧?!甭犃π枰粩嗟鼐毩?,貴在堅持,只有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加之有效的訓練,聽力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學習外語與了解外國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更是文化教學。學者Chaudron和Richards認為“在理解聽力的過程中,聽者運用兩種方式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即‘由上而下’(指聽者運用背景知識對語言進行理解)和‘由下而上’(聽者運用語言知識對所聽到的語言信號由低層向高層進行處理)的加工過程??梢?,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在對信息解碼的過程中是同等重要的。”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思維方式、交際禮儀、風俗習慣以及價值觀念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往往習慣用漢語思維去學習英語,形成了不少障礙。在現(xiàn)代化的英語課堂,多媒體手段已經(jīng)得到了應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試聽設(shè)備,展示相關(guān)圖片,介紹經(jīng)典電影,講解英語中的典故、故事,播放流傳已久的英語歌曲,這樣學生可以聲情并茂地了解到豐富多彩的英語文化知識,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外語聽力學習中,用外語思維在聽力理解中極為重要。因為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所聽到的內(nèi)容經(jīng)過大腦翻譯后再來理解無論如何是來不及的,特別是當兩種不同的語言思維同時出現(xiàn)時,學生很容易就會用漢語思考問題的答案,這樣大大地降低了聽力的效率,而且答案也不會準確。而外語思維則需要學生通過不斷地讀和說來慢慢形成。在聽力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外語思維去理解問題,以便及時做出反應。學生不能只顧聽力的數(shù)量,而是要注重聽力的質(zhì)量,例如,針對基礎(chǔ)的聽力一定要反復聽,聽熟聽透,然后再繼續(xù)聽高一階段的聽力,以此循序漸進,聽力水平一定會有明顯提高。
總之,外語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聽力方法和技巧,由易到難,由慢到快,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及訓練,才會收到良好效果。此外,針對非外語專業(yè)學生,在課外聽力選材上也要注意結(jié)合自身情況,否則可能事倍功半;授課教師應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阻礙學生聽力提高的因素并加以克服,培養(yǎng)學生對外語聽力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積極引導,才能消除不利因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1]劉潤清.論大學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吳瑩.聽力理解與文化背景[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6).
[3]標準日本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pproach,design procedure TESOL Quaterley,1983,17(2):219 -240.
[5]陳雪.論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的文化導入[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