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嘉粒
(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0237)
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是20世紀初產(chǎn)生于德國的一個現(xiàn)代心理學派。隨著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不同學科間的交流不斷增加,翻譯研究與其他學科的結(jié)合日益緊密,顯示出跨學科和多學科研究的特征[1]。在此背景下,格式塔理論被引入中國學術(shù)界,其與翻譯的結(jié)合受到中國翻譯界的廣泛關(guān)注。格式塔理論與我國翻譯研究的結(jié)合主要體現(xiàn)在翻譯美學領域,尤其是文學翻譯中的審美過程研究[2],而用格式塔理論指導語篇翻譯的研究還比較少見。
格式塔心理學也稱為完形心理學,其創(chuàng)始人是德國的韋特海默[3]和考夫卡[4]等。格式塔是德文 Gestalt的音譯,指有機而連貫的整體。格式塔心理學的觀點是,心理現(xiàn)象是一種有組織的完整形體,有機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事物的性質(zhì)是由整體決定的,整體制約著各個部分的性質(zhì)和意義。格式塔心理學反對把整體分析為孤立的部分,再用孤立的部分來說明整體的研究方法和觀點。它把那種從有意義的整體出發(fā)來理解制約于整體的部分的研究方法稱為“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5]。格式塔的整體觀對語篇翻譯構(gòu)建有著重要的意義。
許余龍在《對比語言學概論》中指出,語篇有兩大特征:句內(nèi)和句間的粘連性(cohesion)和概念、命題與整個篇章主題的連貫性(coherence)[6]。語篇的粘連性和連貫性體現(xiàn)出語篇的整體性,語篇由一個主題貫穿始終,各部分都為主題服務,并運用各種手段彼此銜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7]。
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魯?shù)婪颉ぐ⒍骱D窂娬{(diào):“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體或統(tǒng)一結(jié)構(gòu),就永遠也不能創(chuàng)造和欣賞藝術(shù)作品?!保?]這句話對語篇翻譯也同樣適用。
語篇本身是一個有機整體,語篇由各部分組成,語篇整體大于它各部分的總和,它具有各部分各要素所不具備的整體屬性。整體中的各個部分是依存于整體的個體;離開了整體語境,局部便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譯者翻譯的不是孤零零的單句,而是完整的語篇材料,或有明確的上下文的語段[9]。語篇構(gòu)建是個多維的系統(tǒng)的過程,譯者要用認知的動態(tài)的觀點來進行譯語語篇構(gòu)建。
For my sons there is of course the rural bounty of freshgrown vegetables,line-caught fish and the shared riches of neighbors'orchards and gardens.There is the unpaid baby-sitter for whose children my daughter-in-law baby-sits in return,and neighbors who barter their skills and labor.But more than that,how do you measure serenity?Sense of self?
I don't want to idealize life in small places.There are times when the outside world intrudes brutally,as when the cost of gasoline goes up or developers cast their eyes on untouched farmland.There are cruelties,there is intolerance,there are all the many vices and meannesses in small places that exist in large cities.Furthermore,it is harder to ignore them when they cannot be banished psychologically to another part of town or excused as the whims of alien croups-when they have to be acknowledged as“part of us”.
對第一段最后一句存在兩種理解,因而產(chǎn)生了以下兩種譯文。
How do you measure serenity?Sense of self?
[譯文一]該如何衡量寧靜的標準呢?是對自我的感知嗎?
[譯文二]你如何來衡量那靜謐與安詳?如何來衡量自我感知呢?
兩譯文對sense of self與serenity的關(guān)系理解不同。譯文一將sense of self看成serenity的衡量標準的一部分;譯文二則將二者視為平行關(guān)系。從語法角度看,這兩種譯文都說得通,但根據(jù)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究竟哪種理解更接近原文要表達的意思,我們還是要從語篇的整體性來考慮。
本文的標題是鄉(xiāng)村生活,內(nèi)容也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第一段講的是鄉(xiāng)村生活的種種優(yōu)點,作者用了bounty,shared riches,unpaid baby-sitter等詞表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一面。而第二段第一句是轉(zhuǎn)折,接下來講的都是鄉(xiāng)村生活不好的一面,brutally,cruelties,intolerances,vices and meannesses等詞都是為了表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的不盡如人意??梢钥闯龅谝欢蚊枋龅泥l(xiāng)村生活的美好多是物質(zhì)層面的,第二段的不盡如人意則重在精神層面,因此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鄉(xiāng)村生活雖然物質(zhì)上豐富,但精神上卻不盡如人意。由此可見,第一段最后一句表達的是兩層意思,應該翻譯成平行關(guān)系,譯文二含義正確。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心理現(xiàn)象是一種有組織的完整形體,有機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事物的性質(zhì)是由整體決定的,整體制約著各個部分的性質(zhì)和意義。
因此,譯者在篇章轉(zhuǎn)換時要對文本作整體分析,分析文本的文化背景、整體語境、主題思想;翻譯時不能只注意單個的詞句,而要注意語境中一系列的關(guān)系。譯者應把握語篇的主題和基本框架,在參照上下文的基礎上實現(xiàn)語篇的銜接。
[1]蔣驍華.符號學翻譯研究——文學語言的理據(jù)及其再造[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李瑩瑩,陳方方.格式塔理論與我國翻譯研究述評[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20-123.
[3]韋特海默.創(chuàng)造性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3-12.
[4]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黎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5]魏泓.格式塔心理美學與語篇翻譯構(gòu)建[J].長春大學學報,2011,(3):52 -55.
[6]許余龍.對比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7]胥瑾.翻譯與語篇分析[J].中國科技翻譯,2004,(3):9-12.
[8]魯?shù)婪颉ぐ⒍骱D?藝術(shù)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北京:中國科學社會出版社,1984.
[9]居祖純.漢英語篇翻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