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閱讀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xiàn),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和傳播信息的主要途徑。閱讀教學是為完成這一從“知識向能力過渡”進行轉化的實戰(zhàn),是一個綜合過程。教師在閱讀課上應該以學生為主,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使學生拓寬視野,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學生;主體
英語閱讀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xiàn),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和傳播信息的主要途徑。閱讀從形式上看,它是一種單向的言語交流,但它實際上是作者和讀者雙向參與的言語交際活動。閱讀教學是為完成這一從“知識向能力過渡”進行轉化的實戰(zhàn),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分析、思考、判斷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聽、說、寫能力提高的關鍵,通過閱讀,提取信息,然后根據讀者的知識能力和社會經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通過閱讀教學,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加了詞匯量,交際時就不會因為知識或詞匯貧乏而言不達意,寫作時才能語言順暢,內容豐富。教師在閱讀課上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使學生拓寬視野,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開動腦筋主動探索知識,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要求教師通過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獲取信息,得到感知語言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語能力的目的。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下面就以仁愛版九年級英語教材Unit 2 Topic1 Reading部分Noise Pollution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精心設計導入,引入課文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新課的導入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因為導入的好壞關系到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是否充滿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備興奮的狀態(tài),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整體效果。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有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成功了一半”。當然,設計導入活動時,教師要從閱讀材料的內容著手,特別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生活實際。
1.利用課文插圖和多媒體課件導入
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用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等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動腦思考,預測課文大意,從而自然導入閱讀。提出中心問題,這些問題層層遞進,學生在結合錄像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其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在教授Noise Pollution一文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幾幅與污染相關的圖片,提出幾個問題:How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are there in our life?What are they? Do you like noise? What kinds of sound do you think are noise pollution?讓學生了解污染是當今世界上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從而很自然地導入到本節(jié)課的話題——噪音污染。
2.利用標題相關詞匯和信息導入
標題是語篇內容的高度濃縮,也是語篇信息的發(fā)散中心。通過問題自然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課內閱讀的興趣。
3.注重文化知識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英語文章時,中西文化的差異往往給學生帶來理解上的許多困難。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因此,閱讀教學中應向學生多介紹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背景知識及相關信息。
二、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有層次引入,使學生積極參與
1.導入之后,以插入播放課文錄音形式呈現(xiàn)課文
多媒體展示幾幅有關的圖片,同時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從視聽角度初步感知新的語言知識,能使學生獲得更多聽和說的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可要求學生用簡單的語言口頭或書面回答一些對表層意義的理解題。
2.整體呈現(xiàn)后,讓學生完成對表層意義的理解
例如,在第二次播放錄音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一些問題: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時,不要看課本,以培養(yǎng)他們的識記和分析判斷能力。
3.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跟讀課文錄音,可以逐漸培養(yǎng)他們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準確、流暢且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有利于學生熟悉和理解課文內容,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并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段落和篇章,也有助于提高學生連貫表達和口頭作文的能力。
當然,學生朗讀之后,教師可提出一些深層理解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提煉信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4.歸納復述,整體把握課文脈絡
教師可借助課文插圖或簡筆畫,讓學生用一句話描述所示內容;還可利用表格、列提綱等方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然后進行歸納復述。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熟悉語言材料,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挖掘文章內涵和思想內容,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內容,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發(fā)揮想象力,使思維發(fā)散開來,使其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言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針對“Noise Pollution”這一課文,仿照課文試寫篇有關家鄉(xiāng)的水污染及其影響的文章。并討論:What’s your hope in the future?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培養(yǎng)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使他們懂得:愛護環(huán)境,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引領他們做“綠色生活,低碳節(jié)能”的世紀新人。
總之,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雖然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但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偟膩碚f,教師要本著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qū)敖寨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