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著新的發(fā)展機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構建高效課堂,培育一代新人,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在這個背景下,教師怎樣才能與時俱進地迎接課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浪潮的到來呢?筆者認為,堅持做好教育教學的反思工作,不失為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清醒地認識教學反思的作用
大多數教師常因自身的某些局限或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工作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困惑,從而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情況。而課堂教學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那么,怎樣走出這種教學中的困境,讓自己變成一個清者呢?筆者認為做好教學反思,可以有效幫助我們解決這個難題,它是教師成長的最佳途徑之一。反思能讓教師打開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走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學校通過常規(guī)教學管理,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較好地提高教師的素質,但參與集體活動總會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如果教師主動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發(fā)揮自身的內因作用,就能彌補以上的不足。教師反思的地點靈活,時間也可長可短。而反思的方式更是多樣化,可在大腦中冷靜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也可以傾注于筆端,寫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等。反思的內容豐富多彩,可以是成功經驗的總結、失敗教訓的深思,也可以是教學方法的比較、教學細節(jié)的回顧,更可以寫內心深處的體驗。經常進行教學反思,逐步積累,就能消除困惑,揭開謎底,克服自身局限。
二、智慧地反思教育方法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要天天和學生打交道,時常聽到教師們有這樣的抱怨:我是盡了自己的良心,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可往往事與愿違,學生并不領情,心血付諸東流。有的教師也在感嘆:現在學生不好教了,自己明明做了很多努力,可就是不能感化這些學生,這到底是為什么?怎樣才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呢?當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時,不妨反過來問問自己,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感化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愿望,更要有好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不能保持一成不變,因為社會環(huán)境在變,學習內容在變,學生思想在變,過去很有效的方法現在也許不起作用了,所以教育方法就必須創(chuàng)新。我們做教育工作,要運用自己的智慧,講究方法藝術,審時度勢,注重細節(jié),投入情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尊重了學生,方法是否恰當,是否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只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才能以師情感化學生,達到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勤勉地反思師德師風
教書是一種平凡的職業(yè),難以驚天動地。教師不是圣賢,也食人間煙火,也和普通人一樣要經歷世情冷暖的考驗。生活清貧會讓我們心理不平衡,后悔生不逢時,錯選職業(yè);工作壓力也讓我們倦怠。平淡的日子一天天過去,面對學生有情緒,走進課堂沒激情。有時捫心自問,自己這是怎么了?是未老先衰還是……痛定思痛,覺得不能這樣混下去,可怎樣才能克服心中的困擾,讓我們重新振作起來?筆者認為,勤于進行職業(yè)反思,靜下心來對教師職業(yè)進行縱橫比較,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就能夠解放自己。我們工作平凡,雖不能驚天動地,但我們扎扎實實做好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就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能創(chuàng)造輝煌;我們的生活待遇不高,但也能在保證衣食溫飽養(yǎng)家糊口的基礎上,感受到自己的職業(yè)幸福。當我們站得比原來更高,看得更遠時,人生視野開闊了,就能心態(tài)平和青春煥發(fā),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
四、自覺地提升個人素質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有高素質。思想僵化,素質結構不改變,知識不更新,教學能力不提高,只能是誤人子弟,必然會遭到淘汰。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要深刻反思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否合理,還有哪些缺陷,如何彌補。要經常自問:我還能勝任教學嗎,學生還能接納我嗎?通過反思,使自己有種緊迫感,有終身學習的思想準備,向著學者型教師的目標奮斗。通過反思,看到自己的不足,珍惜各種學習培訓機會,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堅持每天學一點,積少成多,逐步向新的目標靠近。面對未來我們要反思現在,變被動為主動,變等待為迎接,堅持在教學中鉆研探討,不斷充實豐富自己,建立比較全面的知識系統(tǒng),增強教育教學能力,做一個受學生、家長和社會歡迎的合格教師。
通過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現在我更深切地感到反思是時代對教師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階梯。不妨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養(yǎng)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習慣,把它作為我們教育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抓好落實,為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打好基礎,并最終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發(fā)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