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性別有關的構詞中,有兩個仿詞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是“英雌”,明清時候便有“英雌”的說法,如《水滸傳》中,“常聽梁山泊有個一丈青,今日看來,果然英雌”。另一個是仿自“紅顏知己”的“藍顏知己”,也比較典雅。相比之下,“女漢子”的說法就顯得比較粗暴,缺乏文化含量。古人對“女漢子”,一般稱為“英雌”。
“女漢子”的形象,在我的想象中,也是比較粗暴的,不愛紅妝愛武裝,就如宋朝時在東京瓦舍中跟男人一爭短長的女相撲手,露出令男人既望而生畏又心生羨慕的肱二頭肌。那個有點“偽娘”(根據“女漢子”的構詞方式,“偽娘”應該正名為“男姑娘”)氣質的賈寶玉先生曾經說過:“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蹦敲础芭疂h子”呢,便是水泥做的骨肉,凝固下來,跟石頭一樣。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女漢子”都是“金剛芭比”,都有施瓦辛格的身材,她們只是性格與內心很“純爺們”,如那個人稱“范爺”的范冰冰,分明是水做的骨肉,但據說行事與性情像男人一樣豪爽。我比較不能接受一個男人表現出女性的扭扭捏捏,不過還是很欣賞女子的“純爺們”氣質。但女性再“純爺們”,到底還是應該保持女性特有的嬌羞、嫵媚與矜持吧。
之所以對“女漢子”有幾句微詞,是因為覺得,“女漢子”的走紅,可能契合了一種我不太喜歡的“女權主義”方向,這種“女權觀”認為,女人應該跟男人一個樣,男人有肱二頭肌,女人也應該有;男人可以不穿上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女人也可以。網上有人總結了“女漢子的二十個生活習慣”,其中包括:平時或網上聊天會說臟話;時間太晚會不洗漱直接上床睡覺;在外吃飯時喜歡蹺二郎腿或抖腳;喜歡仰著頭把袋里的薯片渣往嘴里倒;在家的時候經常不洗臉不梳頭。實話實說,我覺得這不是女性的好習慣。當然,也不是男性的好習慣。
我還是比較贊同“男女有別”。這個“別”,不是說地位與人格,而是說生理與氣質。男人應該更有“男人味”,女人也應該更有“女人味”。
(摘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