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中,有學者把小學生依賴橡皮的行為形象地稱為“橡皮綜合征”,這樣的孩子喜歡不停地用橡皮擦,直到將作業(yè)本擦破為止。還有的孩子離開橡皮就做不了作業(yè)。而且橡皮綜合征除了表現(xiàn)為依賴橡皮化解心理緊張外,還會將行為擴展為不停地張望、咬手指、在本子上無意義地亂寫亂畫等。
案例:
男生小宇,天真活潑,上小學二年級。他的父母都是教師,爸爸在外地工作,周末及假期才在家待一段時間。小宇幼兒時期體弱多病,所以姥姥、姥爺對他非常寵愛。
媽媽不光關心小宇的學習成績,還很關注他的上課表現(xiàn),經常就孩子的表現(xiàn)和老師溝通。因為她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學習時很不專心,寫字時不是擺弄桌子上的文具,就是摳手指、挖鼻孔,有時候還會看著窗外出神。一段時間后,又像意識到什么似的回過神來,再接著寫下去。如果寫錯了一個字,小宇就拿橡皮拼命地擦,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每遇到這種情況,媽媽都會幫他訂正作業(yè)、擦本子。
因為這樣,小宇很多次都不能按時完成課堂作業(yè),在家作業(yè)也是拖到很晚才完成。多次口頭教育不見成效,媽媽便開始動用“武力”。媽媽每次打他,他都會哭著承認錯誤,保證自己不再犯??墒沁^一段時間后,又開始故態(tài)重萌……
分析:
小宇的表現(xiàn)就是典型的“橡皮綜合征”。這樣的孩子一般智力上沒有什么問題,從心理層面分析,他們是通過擦橡皮、玩轉筆刀、尺子等文具釋放內心的焦慮情緒。
這類孩子的家長,平時最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門門功課都名列前茅。這種壓力在孩子心底蓄積,如果長期沒有合適的發(fā)泄渠道,孩子會很苦惱,最終就會產生兩種結果:第一種是“破罐子破摔型”,孩子認為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達不到家長的目標,進而自暴自棄;第二種是“負罪型”,認為自己成績不好,對不起辛辛苦苦工作的父母,產生沉重的思想負擔,進而影響學習。
這類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又往往對孩子呵護有加,照顧得無微不至。這樣“溫室培養(yǎng)”的結果是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賴家長、行為幼稚等,嚴重的還會出現(xiàn)心理倒退現(xiàn)象,情緒波動大,易走極端等?!跋鹌ぞC合征”僅僅是他們心理問題的一種表象。
從小宇這個例子來看,媽媽的過于嚴厲讓他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覺得自己怎么做也達不到媽媽定的標準,他非常害怕被媽媽責罰。而另一方面,因為小時候身體弱,媽媽很怕他生病,一有點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就很緊張。附近的居民經??吹竭@樣的場景:上學路上,小宇蹦蹦跳跳地走,一只手還被媽媽緊拉著;媽媽拎著自己的手袋,肩上還背著兒子的書包。這種抓學習嚴厲、抓生活嬌慣的兩極化行為讓孩子吃不透媽媽的想法,不得不以媽媽的好惡來制定自己的行為標準。但是小小年紀,如何能完全猜透大人的內心?有時候顯得幼稚、可笑就不足為奇了。這樣的童年沒有快樂,真累!
建議:
第一,還教育于教師。案例中,小宇媽媽平時對孩子學習的關注、輔導、懲罰超過了教師,不利于孩子的課堂學習與作業(yè),也不利于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吸收。而媽媽直接替孩子動手的行為,更不可取,只能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更依賴她。
第二,先游戲再學習。當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一再出現(xiàn)摳橡皮、擦本子的行為,可以帶孩子先做些輕松、有趣的游戲,然后再投入到學習中去。這個時候,切忌沖上前去大聲訓斥、責罰孩子,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強化了孩子的壞習慣,除了給孩子增加心理陰影外,沒有任何作用。
第三,不給孩子購買高檔、花哨的玩具,從源頭控制孩子的壞習慣。
第四,如果孩子癥狀嚴重,可以帶孩子找專業(yè)人士做系統(tǒng)脫敏訓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