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先
(鎮(zhèn)江實驗學校 江蘇 鎮(zhèn)江 212005)
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的認知結(jié)構及所需要教學的內(nèi)容、目標設計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形式,課堂提問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選擇學生進行回答、教師點評總結(jié)。
合適的時機設置好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取相應的學科知識、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高問題意識,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最大化。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形,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用于平時的教學。
化學課程是一門與生產(chǎn)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學科,在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設置高質(zhì)量的化學課堂提問,推動化學課堂教學的深化。盡管廣大化學教師意識到了課堂提問對于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于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其中有不少只需要學生回答是與不是或?qū)εc不對。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提問,學生不需要深入思考或只需簡單想想就能立即回答,整節(jié)課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氣氛也很活躍,但這樣的提問并沒能達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最終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在設計問題時不能一味地考慮課堂氣氛,而應該使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又留給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即我們常說的“要讓學生能摘到桃子,但又必須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
化學課堂提問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提問過于籠統(tǒng),讓學生難以回答或者不知道從什么角度回答。例如在學完《鐵》一節(jié)后,這樣提問:“鐵是一種怎樣的金屬? ”、在學完《常見的酸》一節(jié)后提問:“鹽酸是一種什么樣的酸? ”類似這樣的問題由于提問太籠統(tǒng),學生不知該從哪個方面回答,起不到課堂提問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時,應做到層次分明、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切忌問題的難度過分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或過分低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不僅達不到提問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甚至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提出具體的化學問題后,有些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回答與自己的答案是否相一致,而當學生的回答與預期的答案不同時,不等學生全部講完就打斷學生的回答或換取其他的學生來回答。其實即使學生的回答完全錯誤,老師也應該等學生回答后再做適當?shù)脑u價。或許該學生的錯誤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樣可以發(fā)現(xiàn)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有時有的學生的回答乍聽起來可能是錯誤的,但很可能他的回答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如果教師輕易的將他們否定了,這樣很可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根據(jù)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教研活動,總結(jié)出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問策略。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F(xiàn)總結(jié)如下,以饗讀者。
化學課堂問題的解決,需要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而學生的積極參與需要有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智力活動才能取得高質(zhì)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nèi)部狀態(tài),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盡管他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識記教材,他也會很快地越出軌,喪失理解因果聯(lián)系的能力?!币虼私處熢谶M行課堂提問時首先應該注意建立適宜的課堂氣氛。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積極性;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
教師在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問題設計時,可以從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內(nèi)容出發(fā),這樣便于調(diào)動學生的回答積極性,也方便于學生回答,不至于冷場,如在學習《鐵的性質(zhì)》 時,可以讓學生舉例回答生活中鐵的用途,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習新知識。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時,更容易與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產(chǎn)生關聯(lián),從而內(nèi)化為新的知識體系。由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設計時,也可以將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為基礎,讓學生回憶已經(jīng)學過的相關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時,可以讓學生回憶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的相關原理、裝置、注意事項等。當然在同一節(jié)課上,設置課堂提問時,一方面要兼顧大部分同學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設置問題的層次性,謹防走入兩個極端??傊處熞朴阢@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內(nèi)容,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化學新課程要強化評價的診斷與發(fā)展功能,弱化評價的選拔與淘汰功能; 強化評價的內(nèi)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外在誘因和壓力作用;要改變過分追求評價的標準化和客觀化的傾向,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由于班級中每個同學的知識結(jié)構、認知水平、思維方式都不可能相同,所以教師在學生對問題回答后要給予及時的點評,而不是不置可否。要通過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來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當學生的想法得到教師的認可后;會促進學生學習化學自信的建立、會無意中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氛圍;會督促學生對化學知識錯誤認識的反思。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會使化學課堂充滿對智慧的挑戰(zhàn)。
[1]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