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麗
(菏澤學院圖書館, 山東菏澤 274015)
何思源對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的貢獻述評*
劉建麗
(菏澤學院圖書館, 山東菏澤 274015)
何思源在任山東教育廳長期間高度重視圖書館事業(yè),采取多種措施,使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獲得巨大的發(fā)展。他對圖書館的重視,是他教育救國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與他早年的學習和工作實踐分不開。
何思源; 圖書館; 貢獻; 述評
何思源先生在擔任山東省教育廳長長達14年(1928-1942)的任職內,一直高度關注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他的卓越領導和積極推動下,山東圖書館事業(yè)在那個國家危亡、社會動蕩、民生維艱的大環(huán)境下,克服了重重困難,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成為全國圖書館事業(yè)較為發(fā)達的省份之一。雖然日寇鐵蹄的踐踏使山東圖書館事業(yè)遭受滅頂之災,但何思源對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所作的無可替代的貢獻永遠彪炳史冊,他對圖書館事業(yè)的重視與支持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1937年底,日寇進犯山東,韓復榘的第三路軍棄省南逃,山東近乎全境淪陷,全省圖書館幾成瓦礫。何思源也投筆從戎,以山東省教育廳長兼魯北行署主任身份,帶領民眾展開了對日游擊戰(zhàn)爭。從何思源1928年6月就任山東省教育廳長至1937年12月日軍占領濟南,這9年多的時間被公認為山東圖書館事業(yè)在新中國成立前的黃金發(fā)展時期。
(一)重視圖書館在文化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作用
何思源痛感國家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實際,把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作為開啟民智、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而圖書館又被他看作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和渠道。上任之初就把圖書館建設擺上議事日程,明確指出圖書館關系社會教育甚重,必須整頓改良,需進一步發(fā)展建設。他牽頭成立了省圖書委員會,對全省圖書館規(guī)劃、布局、建設進行了統(tǒng)一籌劃,并邀請蔡元培、傅斯年等大家進行指導[1]。1928年10月以山東省教育廳的名義頒布了《山東省市縣圖書館暫行規(guī)程》,對全省圖書館建設、管理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2]。為讓社會公眾了解全國圖書館的情況,知曉圖書館的功能,他組織《山東教育行政周報》連載介紹全國主要圖書館的情況。在他的整個教育廳長任職內,他都一直重視圖書館建設和發(fā)展,也就是在他的推動下,圖書館建設在全省得到重視,館藏逐步增加,管理趨于規(guī)范,隊伍建設初見成效,為抗戰(zhàn)乃至建國后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重點加強山東省圖書館建設
山東省圖書館在多年的軍閥混戰(zhàn)時期,屢遭蹂躪,破敗不堪。何思源重視省圖書館在全省圖書館中的龍頭帶動作用,成立了省立圖書館設計委員會,將山東省圖書館更名為山東省立圖書館,以提高省圖書館的聲望和地位。為加強省立圖書館的場館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藏書條件,他到省政府和有關的廳,積極奔走呼吁,爭取到建設資金5萬元,決定在省立圖書館原址西北建設新館,命名曰奎虛書藏。為建設好新館,他組織成立了專門的新館建設委員會,對各個建設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他本人也對整個建設過程親歷親為。從設計到完工,歷時1年,新館宣告落成。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棟建筑一直是山東省圖書館的主要建筑,至今仍在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做好省立圖書館的管理、使用工作,發(fā)揮其應有作用,他聘請了我國版本目錄學家、金石學家王獻唐先生擔任館長。王獻唐擔任館長后,注重館藏建設、開展學術研究、進行民間文物收集等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省級圖書館中名列前茅,為日后躋身全國十大圖書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大力推動地方圖書館建設
北伐戰(zhàn)爭勝利之后,山東社會秩序趨于穩(wěn)定,科教文化建設獲得進步。何思源利用這難得的喘息機會,在全省開展了大規(guī)模圖書館建設。為指導地方圖書館建設,山東省教育廳頒布了《山東市縣立圖書館暫行規(guī)程》,開宗明義第一條就規(guī)定“各縣至少設立公共圖書館1所,隸屬于縣教育局”。由此,拉開了山東各縣市普遍建立公共圖書館的序幕。僅僅到1930年兩年的時間,在全省108個縣中,建立了縣公共圖書館76個,13個縣在民眾教育館下設立了圖書部或圖書室,其余縣的圖書館附設于地方文化教育機構,這一時期是山東縣市圖書館迅猛發(fā)展的時期[3]。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1939年統(tǒng)計全國損失圖書館數(shù),記載山東損失276所,青島12所,威海衛(wèi)5所,共計損失293所,可見戰(zhàn)前山東省圖書館數(shù)量之大[4]。在建設地方圖書館的同時,注重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歷、學識要求,《縣市立圖書館暫行規(guī)程》明確要求,圖書館長應有中等以上學校畢業(yè)學歷,對于圖書館學也有相當?shù)难芯空叻娇?。山東高等學校的圖書館在這一時期也獲得了巨大發(fā)展,齊魯大學藏書超過了10萬冊,山東大學藏書超過了7萬冊,在當時大學圖書館中都是佼佼者[5]。
(四)注重收集保護文化典籍等文物
何思源對山東歷史文化典籍及古跡、文物保護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對于由于軍閥混戰(zhàn)等原因導致的古文化典籍散佚問題,他非常重視。在他的努力下,山東省各縣都成立了文獻委員會,對地方文獻進行收集整理,予以集中保護。掖縣福慶禪院藏有明版整套《大藏經(jīng)》,當?shù)貒顸h駐軍劉珍年部駐扎該禪院,損毀圖書,何思源派王獻唐與駐軍交涉,將全套《大藏經(jīng)》收藏入省立圖書館。為保護聊城海源閣藏書免于流出省外,他爭取到韓復榘的支持,由省立圖書館進行了收購??箲?zhàn)前,僅山東省立圖書館就保存善本書籍3.6萬余冊。山東古跡遍布,但文物保護在那個年代少有人關心。何思源成立了名勝古跡古物保存委員會和古跡研究會,在省立圖書館成立金石部,將散步全省各地的一些漢畫像石、收集到的金石等收歸省圖書館,使省立圖書館具備了一些博物館的功能。
何思源就任山東省教育廳長期間,正是北伐戰(zhàn)爭剛剛結束不久,國民政府初肇之時。作為南北軍閥爭奪的重要戰(zhàn)場,山東是軍閥混戰(zhàn)的重災區(qū),長期政局動蕩。何思源初任教育廳長23個月中,就換了3任省政府主席,直到韓復榘到任后,山東政局才趨于穩(wěn)定。何思源一介書生,既非蔣介石嫡系,又與韓復榘無如何淵源,是韓省府中唯一的魯籍廳長。雖然屢遭排擠,但他以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的孤忠與耿介,不媚世俗,為民請命,為山東文化教育及圖書館事業(yè)爭得十年黃金發(fā)展時期,實屬不易。
(一)教育救國是何思源發(fā)展圖書館事業(yè)的思想基礎
何思源認為,改變中國的危亡狀態(tài),必須改革教育,由士大夫式的統(tǒng)治教育轉變?yōu)榍笊逃?,在求得個人生存的基礎上,進而求得國家的生存權[6]。推行求生教育的最好形式是社會教育,就是要把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從社會最下層做起,提高民眾的基本素質,提高民眾的生存能力。社會教育的途徑和形式要多樣化,現(xiàn)代圖書館的社會性、公益性、開放性,使之成為何思源社會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場所。通過發(fā)揮圖書館地方社會文化中心的作用,可以達到他補助民眾的知識、指導民眾的生機、培養(yǎng)民眾優(yōu)美的德性和感性之社會教育目的。根據(jù)當時定陶縣圖書館的統(tǒng)計,讀者中,學生占42%,商人占15%、軍人占13%、農(nóng)民占12%、工人占11%,其余為兒童。雖然以學生為主,但社會底層的工農(nóng)兵也占到了36%,這在當時底層識字率極低的情況是難能可貴的,也從側面說明了圖書館對公眾的影響和在社會教育中的作用[7]。
(二)何思源對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的貢獻為日后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他重視圖書館的館舍建設,積極推動了省圖書館和各縣圖書館的建設。他支持圖書館的發(fā)展,為爭取圖書館經(jīng)費上下協(xié)調,殫精竭慮。尤其重要的是,他重視圖書館隊伍建設,為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人才基礎。他知人善任,為省立圖書館選準了一位好掌門人,王獻唐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責任心強,抗戰(zhàn)時期舍妻別子也要保護省立圖書館藏書,輾轉幾千管理,最后安全藏于四川樂山,為省圖書館保留了火種,解放后受到文化部表彰。為加強地方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他對當時各縣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學歷和專業(yè)知識,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山東省圖書館和地方圖書館、高校圖書館迅速恢復,并取得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正是何思源為我們樹立的重視圖書事業(yè)思想的啟蒙和發(fā)展。
(三)何思源的精心運籌為各級圖書館的發(fā)展爭得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堅實的保障
山東省的圖書館事業(yè)在全國發(fā)展較早,除了省圖以外,榮成、臨朐、冠縣等縣也都在清末即建立了圖書館,但在辛亥革命以后,山東屢遭直奉軍閥的蹂躪,在張宗昌等草頭王的殘暴統(tǒng)治下,山東圖書館幾近凋零。何思源順應山東孔孟之鄉(xiāng)崇文尚禮的民風,充分利用了清末圖書館發(fā)展的基礎和影響,在社會各基層中營造了促進圖書館發(fā)展的良好氛圍。為爭得韓復榘省政府對圖書館事業(yè)的支持,他利用韓復榘急于求治、建設山東“模范省”的契機,不怕丟官,對河南人掌控的省政府及各廳據(jù)理力爭,使韓復榘反過來站在何思源這邊支持他發(fā)展文教和圖書館事業(yè)。他精心籌劃,利用蔣介石國民政府和韓復榘省政府互相猜忌和防范的心理,促進雙方爭相取悅魯民,使山東文教和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無論在經(jīng)費、場館、人才等方面都沒有遭到掣肘之苦。即便對劉珍年這樣的國民黨新軍閥,他也利用自己的影響,曉之以理,使韓復榘都指揮不動的蔣系部隊由破壞圖書文物轉為保護圖書文物??梢哉f,在當時國民政府和地方實力派矛盾重重的艱難環(huán)境下,山東圖書館事業(yè)能獲得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和支持,是何思源嘔心瀝血、運籌謀劃的結果。
(四)早年的經(jīng)歷是何思源醉心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實踐基礎
何思源出身書香門第,雖然家貧,但從幼年時起便接受良好的正規(guī)教育,菏澤一中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大學,后留學美、法、德等國,一直嗜讀善讀,與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在北大哲學系求學期間,他就對圖書館情有獨鐘,雖僅為學生班長卻與時任館長的革命先烈李大釗過往甚密。為學習西方,求國富民強之策,他翻譯了《歐美社會經(jīng)濟及其發(fā)展》一書,這是他的第一部譯著,就是在巴黎圖書館完成的。南方國民革命如火如荼之際,何思源歸國效力,1926年受聘為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有了一段難得的圖書館親身工作經(jīng)歷,既積累了圖書館工作經(jīng)驗,又進一步深化了他對圖書館的認識。即便做了官員,政務冗陳,他仍然喜好讀書,涉獵甚廣。王獻唐先生曾在他的工作總結中說,讀者中閱讀外文原著者甚少,從開館時起,借閱英文《大英百科全書》的,只有2個人,而其中一人就是教育廳長何思源先生。對書籍的熱愛、對圖書館的熱愛,促使他發(fā)自本能和內心地支持山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1]唐桂艷.何思源與山東省圖書館[J].山東圖書館季刊,1997(3):48.
[2][3]山東省圖書館館志編纂小組.民國時期山東各縣圖書館的興衰[J]. 山東圖書館季刊,1983(2):57.
[4]謝灼華.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10):367.
[5]來新夏.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yè)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308.
[6]劉傳勇.何思源政治理念初探[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1):106.
[7]山東省圖書館館志編纂小組.民國時期山東各縣圖書館的興衰[J]. 山東圖書館季刊,1983(2):58.
(責任編輯:譚淑娟)
CommentsonHeSiyuan’sContributiontoLibrariesofShandongProvince
LIU Jian-li
(Heze University,Heze Shangdong 274015,China)
He Siyuan paid highly attention to the library in Shandong and took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develop them when he was the Education Minister there. His attention to the library is the embodiment of his thought of saving the country by education and is inseparable from his early study and working experience.
He Siyuan; library; contribution; comments
1673-2103(2013)04-0140-03
2013-04-11
菏澤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圖書館數(shù)字信息化平臺構建及拓展文化服務功能的研究”(課題編號:XY10TS01)
劉建麗(1973-),女,山東菏澤人,菏澤學院圖書館館員,碩士,研究方向:圖書管理,信息情報。
G25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