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云
(浙江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國際貿(mào)易系,浙江 杭州 310018)
習語(idiom)一詞來源于希臘語“idios”,意思是“自己的、特有的”,凝聚或積淀著諸多的文化因子,有著深厚的社會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1](P39),還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習語是語言的載體和精華,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都以習語豐富而著稱,尤其動物習語的使用頻率很高?!皠游餅槿祟愖鞒隽素暙I,有項重要的常被人們忽視的貢獻是,動物大大豐富了語言”。[2]動物充當人類思想觀念的載體和符號的角色,也被賦予了人類的性格,大大充實了人類的語言,構(gòu)成了一條獨特的語言文化風景線。[3]但是,由于英漢民族的生活習慣、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各種動物所代表的形象、文化內(nèi)涵和感情色彩也千變?nèi)f化。
中國人對十二生肖情有獨鐘,很多人都有著很深的屬相情結(jié)。本文對英漢語中十二生肖動物習語語義進行了比較,有助于人們更全面地理解兩種語言和文化上的異同。
鼠,俗稱“耗子”,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人們常用“比老鼠還精”來形容某人的精明和機靈。它對人類危害極大,在世界各地都是一種令人生厭的的動物。在英漢語中都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的千古罵名。漢語中有關(guān)老鼠的習語基本上都是貶義的,如“抱頭鼠竄”形容逃竄者的狼狽相;“膽小如鼠”形容膽小怕事;“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淺;“賊眉鼠眼”形容神情鬼鬼祟祟。這些都表示了對老鼠的鄙視。
Rat一詞在英語中用以比喻討厭鬼、可恥的人、告密者、密探和破壞罷工的人;美國俚語指新學生、下流女人。與之構(gòu)成的習語都是貶義的,如:a dirty rat(卑鄙小人);a drowned rat(落湯雞);a love-rat(愛情騙子);a pack rat(囤積狂);a rat in a hole(甕中之鱉);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貧如洗);as cowardly as a rat(膽小如鼠);smell a rat(感到不妙)。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明哲保身[諺])。Play cat and mouse(變換不定[諺])。Burn not your house to fright the mouse away(勿小題大做[諺])。
中國人經(jīng)常用“就像一頭老黃牛一樣”來比喻那些任勞任怨、默默奉獻的人,用“很?!眮硇稳菽切┯斜臼碌娜?,有關(guān)“?!钡牧曊Z中,少數(shù)是褒義的,如“牛角掛書”比喻勤奮讀書;“初生牛犢不怕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但大多習語含有貶義,如“對牛彈琴”比喻對無知的人白費口舌;“泥牛入?!北硎疽蝗ゲ粡?fù)返;“牛頭不對馬嘴”表示對不上號。
在英語中,牛的稱呼有不同的分類,如cattle(牛的總稱),ox/bull(公牛)和cow(母牛)。但大部分有關(guān)牛的習語都有著積極意義,如a sacred cow(圣牛,神圣之物);a cash cow(不斷流入現(xiàn)金的生意);hit the bull’s eye(抓住事物的重點);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果斷做出決定)。The cow that's first up gets the first of the dew(早起母牛先得露[諺])。An old ox makes a straight furrow(生姜還是老的辣[諺])。在西方古代文明中,牛代表著力量、財富和希望,所以人們常常用“牛市(Bull Market)”來表示行情看漲的證券市場,在美國紐約金融街的證券交易所門前矗立著一尊“?!钡牡袼埽⒁夤墒心艹J械姆较虬l(fā)展。
虎是獸中之王,象征著威嚴與權(quán)勢。在中國,人們常常把虎畫掛在墻上,正對著大門以嚇退惡魔。現(xiàn)代漢語中,虎象征威武勇猛,也比喻兇惡的人,如“虎狼之徒”?!盎ⅰ痹跐h語習語中是一個比較活躍的詞,既含有褒義,如“臥虎藏龍”、“如虎添翼”,也有很多中性和貶義詞,如“龍爭虎斗”、“虎視眈眈”。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母老虎”來比喻兇悍潑辣的厲害女子;用“小老虎”來比喻生龍活虎的青年人;用“笑面虎”來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兇狠的人;用“紙老虎”來比喻表面強大而無實際本事的人。
在英語里,tiger也指威武和兇暴的人或物,但由其構(gòu)成的習語不是很多,如a paper tiger(紙老虎);tiger economy(迅速蓬勃發(fā)展的經(jīng)濟);like a tiger with wings(如虎添翼);buck the tiger(與莊家賭);fight like a tiger(拼命爭斗);ride a tiger(采取危險行動);three cheers and a tiger(三聲歡呼一聲吼)。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騎虎難下[諺])。Tiger father begets tiger son(虎父生虎子[諺])。
兔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瑞祥長壽的象征,是月亮之神。漢語中常常把兔子比喻為膽小者和逃逸者。有關(guān)兔子的習語大多是貶義的,如“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有功之人拋棄或殺掉;“狡兔三窟”比喻有多處避禍藏身之處;“兔死狐悲”比喻因同類的不幸而感到悲傷,“兔子不吃窩邊草”比喻壞人不在當?shù)馗蓧氖隆?/p>
Hare之所以是西方復(fù)活節(jié)的一個象征物之一,是因為兔子繁殖力很強,象征了春天的復(fù)蘇和新生命的誕生。在英語俚語中,hare還指那些坐車不買票跑得快的人。與hare組成的習語有“as mad as a March hare(狂若三月之兔);hare and hounds(獵犬追兔游戲);make a hare of somebody(愚弄某人);start a hare(在討論中提出枝節(jié)問題)。First catch your hare(不要過于樂觀[諺])。You cannot 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hounds(不能兩面討好[諺])。The foremost dog catches the hare(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諺])”。
龍是中西方文化神話傳說中的動物,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九不像的圖騰形象。傳說中它是一種能興云布雨的神奇靈物。在中國古代,“龍”是帝王的象征,皇帝被尊稱為真龍?zhí)熳?在現(xiàn)代人的眼里,龍是吉祥和尊嚴的化身,有超凡的神力和智慧,中國人一直以“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有關(guān)龍的習語基本上都是褒義詞,如“龍騰虎躍”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龍飛鳳舞”形容氣勢奔放雄壯,或書法靈活舒展;“生龍活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望子成龍”是指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
英語中的dragon是神話傳說中一種長著翅膀和蛇尾巴的巨鱷。在中世紀,dragon象征罪惡或異教,如《圣經(jīng)·啟示錄》第12章9句把撒旦稱做dragon。[4]在現(xiàn)代英語中,dragon 是指兇暴之徒,也可指毒品,如“dragon’s teeth(相互爭斗的根源),dragon’s pond and tiger’s cave(龍?zhí)痘⒀?;chase the dragon(吸毒)”。西方還稱兇暴的女人為dragon,如“She is a real dragon(她是位母夜叉)”。中英文化的差異使同一動物詞有了完全不同的內(nèi)涵,給人帶來截然不同的聯(lián)想,所以在表達“中國龍”和“亞洲四小龍”這些概念時,應(yīng)譯為“the Chinese dragon”和“Four Asian Tigers”,以免引起歧義。
蛇素有“小龍”之雅稱,所以有“二月二,龍?zhí)ь^”之說。自古以來,蛇是一種具有神秘色彩的動物,傳說我們的祖先女媧就是人與蛇的結(jié)合。文學作品中把蛇描繪成狠毒陰險、狡詐恐怖和邪惡的化身,所以我們常常把外表美麗、內(nèi)心陰險狠毒的女人比喻為“美女蛇”;把當?shù)赜袆萘η曳Q霸欺壓百姓的人稱為“地頭蛇”。人們對蛇有著一種天生的畏懼心理。漢語中有關(guān)蛇的習語基本上是貶義的,如“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牛鬼蛇神”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蛇蝎心腸”形容心腸狠毒,“打草驚蛇”比喻走漏風聲使敵人有所察覺。
據(jù)《圣經(jīng)》記載,伊甸園之蛇誘惑夏娃(Eve)和亞當(Adam)偷吃禁果,所以在西方文化中,蛇常使人聯(lián)想到陰險、兇惡和奸詐[5]。snake在英語里指冷酷陰險、虛偽和卑鄙的人,在美國俚語中還指追求和欺騙少女的男子。英語中有關(guān)snake的習語不多,但語義與漢語里的相似,如“a snaky look(陰險的表情);snakebite remedy(烈酒);snake cunning(蛇一般危險的);a snake in the grass(潛伏的敵人或危險);a snake in one’s bosom(忘恩負義的人);to wake snakes(引起騷亂);have snakes in one’s boots(喝醉酒)”。
馬是漢語言文學中重要的創(chuàng)作題材,人們常常以馬喻人,以馬言志,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人們還把特別優(yōu)秀的人譽為“千里馬”。有關(guān)馬的習語有很多,大多是褒義詞。如“一馬當先”形容做事領(lǐng)先帶頭;“萬馬奔騰”形容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馬到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兵強馬壯”形容軍隊實力強,富有戰(zhàn)斗力。但也有一些與馬相關(guān)的貶義俗語,如“馬屁精、馬大哈、馬后炮”等。
在早期的英國,馬是生產(chǎn)生活的主要工具,后又用于賽馬和馬術(shù)等活動,所以有關(guān)馬的習語有很多,褒義的有“a dark horse(黑馬);work like a horse(拼命干活);eat like a horse(食量大如牛);from the horse’s mouth(確鑿可靠)。A good horse should seldom spurred(好馬不用鞭)”。貶義的有“be on the high horse(自高自大);buy a white horse(浪費錢財);back the wrong horse(下錯賭注);horse doctor(獸醫(yī)、庸醫(yī));talk horse(吹牛);change horses in midstream(作不合時宜的重大選擇);flog a dead horse(徒勞,白費力)。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諺])”。
綿羊自古以來就是六畜之首,人們常常把代人受過的人稱為“替罪羊”。漢字中“美”和“善”上面都有一個“羊”字,這反映了人們對羊美好品質(zhì)的追求。很多有關(guān)羊的習語體現(xiàn)了羊在動物界的弱勢,如“羊入虎口”比喻處于險境,有死無生;“羊質(zhì)虎皮”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如狼牧羊”比喻官吏殘酷地欺壓人民;“順手牽羊”比喻乘便拿別人的東西。
英語里sheep一詞跟漢語里的相似,常常比喻為膽小鬼、害羞的人或被馴服的人,也有替罪羊一詞“scapegoat”。英國是一個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國家,所以有關(guān)羊的習語很多,但大多體現(xiàn)弱者的形象,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a sheep among wolves(落入狼群);sheep and goats(善人與惡人);follow like a sheep(盲從);sheep that have no shepherd(烏合之眾)。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a lamb(一不做,二不休[諺])。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人弱受人欺[諺])。One scabbed sheep infects the whole flock(一只羊生瘡整群羊遭殃[諺])”。
由于猴與侯諧音,在許多圖畫中,猴用來表示封侯的意思,這使猴增添了一種吉祥的象征意義。漢民族從唐宋開始,便常以猴驅(qū)邪納福。與猴有關(guān)的習語大多是貶義的,如“猴頭猴腦”比喻像猴子那樣好動,行動浮躁;“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宰雞教猴”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余;“樹倒猢猻散”比喻靠山?jīng)]了,依附者散伙。
英語中monkey的含義與漢語相近,比喻頑童、淘氣鬼、猴子似的人,如“What are you doing,young monkey(你在干什么呀,小搗蛋鬼)”。美國俚語中還指毒癮,如have a monkey on one’s back(毒癮很深);get the monkey off(戒毒)。大多有關(guān)monkey的習語都表現(xiàn)出其好動和淘氣,如“monkey around(胡鬧);monkey business(惡作劇);make a monkey of someone(愚弄某人);put somebody’s monkey up(激怒某人);a monkey with a long tail(抵押)”。
我們平時常常用“公雞打鳴母雞生蛋”比喻那些天經(jīng)地義的事。在法國和肯尼亞,雞的地位很高,被推崇為國鳥。但在中國,雞的地位一直很低,用雞作比喻的詞都是貶義詞,如人們常常用“她是做雞的”來鄙視那些行為不檢點的女人;用“雞婆”來比喻那些七嘴八舌好管閑事的長舌婦;用“鐵公雞”來比喻那些一毛不拔,非常小氣的人。有關(guān)雞的習語,貶義的居多,如“偷雞摸狗”比喻小偷小摸或亂搞男女關(guān)系;“呆若木雞”比喻人神情木訥;“小肚雞腸”比喻心胸狹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發(fā)達,與他有關(guān)的人跟著得勢。
Cock(公雞)在英語里用來指首領(lǐng)和神氣十足的人,如 the cock of the walk(領(lǐng)袖人物);live like fighting cock(生活很好)。A cock is valiant on his own dunghill(夜郎自大[諺])。Hen(母雞)在英語俚語中也有長舌婦之意。英語中有許多有關(guān)hen的習語,如“a hen party(婦女聚會);hen track(潦草難認的字);a hen on(策劃中的陰謀);to be like a hen with one chicken(大驚小怪);to be 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坐立不安);as mad as a wet hen(非常生氣);to sell one’s hens on a rainy day(蝕本出售)。It is a sad house where the hen crows louder than the cock(母雞司晨,家門不幸[諺])。Better an egg today than a hen tomorrow(把握現(xiàn)在,不要空想未來[諺])”。
狗在中國和西方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在中國,狗一直是卑賤的動物,人們對狗抱有厭惡和鄙視的態(tài)度,常常用狗來比喻那些讓人瞧不起的人,如“哈巴狗、賴皮狗、狗腿子”等。近幾年來,由于寵物狗的盛行,狗的地位才有所提高。與狗有關(guān)的習語幾乎都是貶義的,如“狗急跳墻”比喻走投無路時不顧一切地采取極端的行動;“狗仗人勢”比喻壞人依靠某種勢力欺侮人;“狼心狗肺”形容心腸像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比喻越權(quán)的行為。
Dog在英美國家是最受歡迎的動物,人們把狗當作自己最忠誠的朋友。在英語中,dog是一個活躍的詞,有關(guān)狗的短語大多含褒義,可用來指人,如“a top dog(優(yōu)勝者);a lucky dog(幸運兒);a big dog(要人);an old dog(年齡大且經(jīng)驗豐富的人);a clever dog(聰明的小孩)”。dog有時也指無賴、壞蛋或不受歡迎的人,如“a dumb dog(沉默不語的人);a sly dog(偷雞摸狗的人);a dirty dog(下流胚);a dog in the manger(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英語中有不少有關(guān)狗的諺語,如“Rain cats and dogs(下傾盆大雨)。A good dog deserves name(有功者應(yīng)受賞[諺])。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犬不咬人)。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
豬是最早與人類有關(guān)系并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因為豬好吃懶做,所以習語“來豬窮,來狗富,來貓起大包”說明豬闖入家門,則預(yù)示家走霉運,會窮困潦倒。在漢語里人們常用“蠢豬”比喻那些愚鈍的人。有關(guān)豬的習語基本上都是貶義的,如“豬狗不如”比喻下等或人格低下,品行極壞;“一豬一龍”比喻兩個人地位相差極大;“豬朋狗友”比喻好吃懶做、不務(wù)正業(yè)的壞朋友;“人怕出名豬怕壯”指人出名了招致麻煩,就像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暗指行事要低調(diào)。
在英語中,豬的寓意和形象與漢語中的基本一致,有關(guān)豬的習語也都是貶義的,比如“as greedy and dirty as a pig(像豬一樣骯臟貪吃);eat like a pig(狼吞虎咽);be a pig about(貪得無厭);make a pig o f oneself(吃得過多);make a pig's ear of something(把某事弄糟);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做荒謬事);bring one's pigs to a fine market(失算);drive one's pigs to market(打鼾)。Pigs might fly(無稽之談[諺])。A famed person and a fattened pig are alike in danger(人怕出名豬怕胖[諺])。Don’t buy a pig in a poke(不要盲目跟從[諺])”。
通過對英漢語言中十二生肖動物習語作了比較,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其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找出它們在語言表達上的共性和異性,以及獨特的民族文化個性,以便我們在恰當?shù)恼Z境中準確無誤地傳達語言與文化信息。
[1]張鎮(zhèn)華.英語習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語用研究[Μ].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Darry Lymn.Dictionary of Animal Words and Phrases[Z].New York:Jonathan David Pub,1994:1 -2.
[3]單新容.比較英漢諺語中的動物形象[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9):259-260.
[4]宋京生.漢英動物諺語比較[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1):61-64.
[5]王逢鑫.蛇年說“蛇”[J].英語世界,201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