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蘭
(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同樣的時代,異樣的人生
——《紙醉金迷》典型人物塑造分析
夏金蘭
(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張恨水擅長刻畫人物眾人皆知,在《紙醉金迷》中張恨水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形象,尤其是對田佩芝、魏端本和范寶華的塑造更是突出了金錢狂潮在政府的政策下的泛濫,導致人與人之間只有通過錢才能更顯出誠意,具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
《紙醉金迷》;張恨水;田佩芝;魏端本;范寶華
張恨水,一代通俗文學大師,擅長刻畫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普通平民。一般稱張恨水屬于鴛鴦蝴蝶派作家,但就張恨水創(chuàng)作的實際而言,與鴛蝴派作家有了很大的不同,就“鴛蝴派”作家所擅長的“才子佳人”模式,在張恨水這里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突破,張恨水已不再按照私定終身后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奉旨成婚大團圓的脈絡(luò)構(gòu)思小說了,具有明顯不同的是在他的筆下,所謂的才子佳人都以曲終人散為最后的歸宿。除了外在形式上依然用了古代小說的章回體體式,其他的方面都具有新文學小說的現(xiàn)代性特點。因此,他的通俗文學作品才能得以走入文學史教材,廣為流傳,其中《紙醉金迷》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家事不在意,國事不關(guān)心,個個想黃金,個個說黃金,有了黃金萬事足,黃金瘋了大重慶?!保ㄒ娪趶埡匏都堊斫鹈浴分械摹捌鄾龅耐琛边@一章)多么充滿諷刺意味的一首童歌,寫出了當時重慶社會人們對于黃金的瘋狂追求,是對那個時期最真實的寫照。
筆者認為,在《紙醉金迷》中,張恨水重點突出地塑造了范寶華、田佩芝、魏端本三個不同形象的人物,他們在面對政府出臺的“兩萬元購買一兩黃金儲蓄券”的政策下所采取的行為。下面對這三個代表人物進行詳細的分析。
作為游擊商人而富起來的范寶華當然也不能例外,他認為購買黃金儲蓄券是最能得益、掙大錢、快速提升身價的辦法,于是他把所有的資本都套在黃金儲蓄券上。為了能實現(xiàn)一千兩的目標他將自己手中的存貨都賣了,同時像其他人那樣采用滾雪球的方式,盡管利息很重,但是能夠與其他掙錢途徑相比,這是最好的。
為了充分體現(xiàn)范寶華對購金事件的高度重視,張恨水將其中的跑腿者李步祥和陶伯笙二人在中央銀行門口辛苦排隊的情形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陶李二人初站半小時的一階段,倒沒有什么感覺,反正在街上等候長途汽車,那也是常事??墒堑搅税胄r后,就漸漸的感到不好受。第一是這個站班,不如等汽車那樣自由,愛等就等,不等就叫人力車走,現(xiàn)在站上了可不敢離開,回頭看看陣腳,又拉長了十家鋪面以上,站的陣尾,變成陣中段了。這越發(fā)不敢走開,離開再加入,就是百十個單位的退后。第二是這濕黏黏的水泥便道和人腳下的皮鞋硬碰硬,已是不大好受,加之有股涼氣由腳心里向上冒,讓人極不舒服。說也奇怪,站著應(yīng)該兩條腿吃力,站久了,卻讓脊梁骨也吃力。坐是沒有坐的地方的,橫過來站著,又妨礙著前后站著的鄰居,唯一的法子,只有把身體斜站著。斜站了不合適,就蹲在地下。”(見于張恨水《紙醉金迷》中的“排隊”這一章)既是排隊如此辛苦,可很多人卻是不得已。
那天與陶李一起排隊的一位北方人就說到“我自己無所謂,有錢在手,不作黃金儲蓄,還怕作不到別的生意嗎?唉!可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我想這隊伍里面,一定有不少同志,都奉了內(nèi)閣的命令來辦理。今天要是定不到黃金儲蓄,回到家里,就是個婁子?!保ㄒ娪趶埡匏都堊斫鹈浴分械摹芭抨牎边@一章)
通過這位北方人,張恨水巧妙地揭露了整個買黃金事件的瘋狂,尤其是那些有錢的人,卻是辛苦了那些跑路的。而這樣的狂潮正是因為政府“兩萬元購買一兩黃金儲蓄券”政策的出臺,出于政府的信譽,人們就更加信任了。
張恨水借此猛烈地抨擊了政府的腐敗及信譽,尤其是在最后黃金變了卦,只能兌現(xiàn)六折,害的那么多人的黃金夢都破了,而且欠了一身債,連回老家的川資都沒有。
田佩之是小說的女主人公,作為知識分子出身的田佩芝由于嫁給了魏端本,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熱衷于買黃金儲蓄券了,然而她卻對打梭哈十分投入,以至于失了家庭。盡管如此,她仍舊執(zhí)迷不悟,用自己的靈魂、身體換取可以賭博的錢,甚至拋棄了自己的兒女。
沉積物pH測定選擇玻璃電極法(水土比1)。碳元素選擇有機質(zhì)和燒失量,其中有機質(zhì)測定采用低溫外熱重鉻酸鉀氧化-比色法;氮元素選擇凱氏氮和可交換氮中的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測定方法分別為半微量開氏法、水提-酚二磺酸光度法及2mol KCl浸提-納式試劑光度法;磷形態(tài)分析采用歐洲標準測試委員會框架下發(fā)展的SMT法[3]。它將表層沉積物的磷分為總磷(TP)、有機磷(OP)、無機磷(IP)、非磷灰石無機磷(NAIP)和磷灰石磷(AP)。
在幾次打梭哈輸了之后,尤其是那一次她輸?shù)木故撬鹃L讓魏端本匯款的錢,于是她就到范寶華那偷了錢。有了這次經(jīng)驗她更放著膽子去賭,輸多了又去偷來補上。在人面前總是要面子,尤其是她與魏端本分開后,更是天天與有錢人混在一起打梭哈。洪五送她兩枚鉆戒之后心里對有錢人有了更深一層的評價,她認為金鐲子不算什么珍貴手勢,一定要有鉆石戒指才算是闊人。在她偷了洪五的錢后便帶著孩子逃到了歌樂山,之后卻是把孩子放在一個養(yǎng)豬的女人那兒,自己賭博去了。
文中的一首童謠最能體現(xiàn)田佩芝的這種行為,充滿了諷刺。
“我的媽媽,是個好媽媽。年紀不多大,漂亮像朵花。爸爸愛她,我們也愛她。
她不作飯,不燒茶,不作衣,也不當家。爸爸沒錢,養(yǎng)活不了她。她不會掙,只會花,爸爸沒錢,養(yǎng)活不了她。
我的媽媽,是個好媽媽。年紀不多大,漂亮像朵花。爸爸愛她,人家也愛她。
她要戴金,要穿紗,要鉆石,也要珠花,爸爸沒錢,養(yǎng)活不了她。別人有錢,供她花,她丟下我們,進了別人家。
我的媽媽,是個好媽媽。年紀不多大,漂亮像朵花。爸爸想她,我們也想她。
她打麻將,打唆哈,會跳舞,愛坐汽車,愛上那些,就不管娃娃。我們沒媽,也沒家,到處流浪,淚流像拋沙?!保ㄒ娪趶埡匏都堊斫鹈浴分械摹捌鄾龅耐琛边@一章)
為了突出她的麻木,張恨水在那些人黃金夢破碎后設(shè)置了她與徐經(jīng)理打官司,弄巧成拙的是魏端本看到報紙以為是找他的,就帶著孩子去和田佩芝交談。當田佩芝到達后卻大口開罵,說魏端本羞辱她。可是周圍的群眾實在看不下去了,紛紛朝田佩芝扔石頭,這讓她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在人群之中,雖沒有利害的關(guān)系夾雜著,是非與公道,依然是存在的。
可就是明白了又有什么用,她還是堅持功利主義,拋棄了兒女。
通過對田佩芝這一形象的塑造,張恨水抨擊了社會的金錢腐敗和為金錢而墮落的人性。
小說另一重要男性小公務(wù)員魏端本也是現(xiàn)代大家作品中常見的,比如巴金名作《寒夜》中的文宣,與這位魏先生如出一轍,一樣愛老婆,一樣家中社會上均窩囊無能。在這篇小說中,魏端本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看破了這個黃金社會,最后反而獲得舒坦。
在當時那個社會環(huán)境下,有知識的公務(wù)員未必能獲得提升,隨著通貨膨脹的發(fā)展,物價不斷上升,像魏端本那樣的公務(wù)員日子過得是十分的清貧。
在這種局勢下,魏端本和其他人一樣,肯定也會打著黃金儲蓄券的主意,加上有司長作保障,他與劉科長、司長三人一起挪用公款買了點黃金儲蓄券,雖然出了不少力,卻是得利最少的。然而就連這點利她也沒有得到,反而為此丟了飯碗。之后他認識了余進取,雖然這個人挺好的,最后卻因為黃金而瘋了,由此可見政府這一腐敗的政策對人們的危害有多大。
由于家庭的清貧,魏端本并不能照顧好孩子,但他是很疼愛的,算得是一個好父親。在田佩芝拋棄孩子,自己沒有工作的情況下,他毅然帶走了孩子,后來實在窮困就帶著孩子在路上以唱歌掙錢。原本打算就這樣邊唱邊掙錢回老家去,為了孩子想見母親又重新回到了重慶。
在回重慶的路上,恰好就在車上,張恨水設(shè)置了“黃金變了卦”這一消息。魏端本對車上人們討論黃金很厭煩,于是偏過頭去看風景。
“聽到有個人重聲道:"這真是豈有此理,政府作事,也許這個樣子的嗎?"回過頭來看時,座客中一個穿西服的人,手上捧了一張報看,臉色紅紅的,好像是很生氣。隔座的一位老先生問道:"有什么不平的新聞?劉先生。"那人道:"這是昨晚到的《重慶報》,上面登著,買得黃金儲蓄券的人,到期只能六折兌現(xiàn)。這玩笑開得太大了。"那個老頭子聽了這話,立刻臉上變了顏色,睜了眼睛問道:"真有這話,請你借報給我看看。"這穿西裝的嘆口氣,將報遞了過去?!?見于張恨水《紙醉金迷》中的“黃金變了卦”這一章)
這個情況引起了車上人們再一次掀起議論高潮。
“由綦江到重慶,大半天的路程都讓座客消耗在批評金價的談話中。直到最后一站,才把討論黃金問題終止。魏端本心里也就想著:當黃金漲價的日子,重慶來了一陣大風雨,大家都為了想發(fā)財而瘋狂,現(xiàn)在黃金六折兌現(xiàn),大家又要為蝕本而瘋狂了。”(見于張恨水《紙醉金迷》中的“黃金變了卦”這一章)
政府突然將黃金變卦,這不得不引起人們深思。通過這樣一個小片段,張恨水既揭示了政府腐敗給人們帶來的混亂,同時也更深一步表達了自己對腐敗政府的批判。
張恨水成功地塑造了范寶華、田佩芝、魏端本三個不同形象的人物,從不同側(cè)面刻畫了不同階層對待黃金的態(tài)度,同樣的時代下締造出了不同的人生,揭示了政府的腐敗,從一開始爭搶著購買黃金儲蓄券到最后黃金夢破碎,社會一直處于混亂中,而這一切都是與政府密切相關(guān)的,如果不是政府的腐敗引起通貨膨脹,就不會出現(xiàn)后面更混亂的局面,這一切都是張恨水所要揭露和批判的,也正是這篇小說深受關(guān)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1]張恨水.紙醉金迷[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尹瑩.重慶形象的文學表達——論張恨水創(chuàng)作的另一種意義[J].小說評論,2008,(05).
[3]溫奉橋,李萌羽.論張恨水小說的若干特點[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03).
TheSameTime,theDifferentLife——T ypical C haracter A nalysis in B lood
X I A J inlan
(S ichuan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 ol lege,S uining S ichuan629000)
I t is w idely k no w n that Z hang H enshui is good at por t raying characters.Z hang H enshui por t ray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and typical characters in B lood.T he f igures of T ian P ei z hi,W ei D uanben and F an B aohua ref lect the f lood of money mania under the go v ernment’s policies.I t is only money canma k e people communicate sincerely.I t has profound signi f icanceof social criticism.
B lood;Z hang H enshui;T ian P ei z hi;W ei D uanben;F an B aohua
I206
A
1672-2094(2013)01-0024-03
責任編輯:周哲良
2013-01-08
夏金蘭(1979-),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文化傳播系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