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艷, 李奎剛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社科部,天津 300193)
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十八大上明確提出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認同是核心價值觀得以真正形成的基本前提。大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何反應?他們是否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感性認同和理性認知有多大差距?只有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培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到底有多大意義?為什么要重視大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在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處于統(tǒng)攝和支配地位,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主要表現(xiàn)為其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在于增強與一定的國家社會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這種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人們對這一價值體系的認同。
全球化時代,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影響力還關系到國家的文化安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其資本、技術和市場優(yōu)勢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滲透。要應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價值觀的滲透,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根本途徑就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實并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和感召力。我國近年來提出的“和諧”、“生態(tài)文明”等觀念正逐步得到世界的認同,但是仍需提高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世界影響力,超越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野和境界,引領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和方向。
青年正處于價值觀和文化認同形成的重要時期。當今世界,各國在意識形態(tài)競爭角逐時都把目光投向青年,發(fā)達國家利用其經濟優(yōu)勢和先進的信息科技及網絡等傳播技術手段,大肆推行其文化和價值觀念,使許多后發(fā)展國家自覺不自覺地接受其政治、經濟和文化理念,這些現(xiàn)實和潛在的文化強權因素正伴隨著大量的文化商品的消費以及西方生活方式的輸入,在深刻地影響著廣大青年的學習、生活和身心成長,也在逐漸改變著他們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意識形態(tài)領域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資產階級思想體系就會去占領?!暗诙问澜绱髴?zhàn)以后,面對日益發(fā)展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西方利用蘇共二十大產生的思想混亂,配合‘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的造勢,把反共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逐步轉移到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費的輸出上?!盵1]青年恰恰是西方輸出的生活方式的實踐者以及西方文化的消費者。
大學生具有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接受快,宣傳力、活動力、影響力較強等特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目標群體。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積極推進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普遍認同顯得尤為重要。研究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有助于我們及時把握大學生價值觀發(fā)展變化的趨勢,從而增強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政治保證。
從2006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整經過了六年。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觀察法以及訪談法了解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述方式、情感認同、理性認知狀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共同理想、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道德觀組成的,是有層次高低的一個價值體系。在此價值體系提出后,眾多學者進行了很多探討,尤其提出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凝練。對此,黨的十八大報告做出回應,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我們認為這不僅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更是意識形態(tài)表達方式的重要轉變。這一轉變呈現(xiàn)了如下特點:增加了意識形態(tài)的親和力;從宏大敘事向平凡敘事轉變;從政治理論話語向文化觀、道德觀的轉變。為了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達方式的認可程度,我們在調查題目中設置一項由大學生自己勾選他們所認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8%的學生選擇了語言簡潔、有親和力的表述語。這也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達方式的轉變得到了絕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原因在于:在淺閱讀的信息時代,人們更喜歡深入淺出?!霸诓皇б庾R形態(tài)真諦、確保意識形態(tài)基本內涵的前提下…….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部分雖然高深莫測……在表達上貼近生活,將高度的哲學理性思維通過富于時代敏感性的話語吸引受眾?!盵3]
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語言表達內容,認為民主、公正、自由、富強、文明、和諧等是國家政治追求的重要目標,認為誠信、友善、敬業(yè)、愛國是每個公民應具備的道德準則與價值準則。大學生主導信仰仍然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但是仍要看到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質疑與否定。學生的這種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看起來是矛盾的,但是對學生來說并不矛盾。學生是從具體的、微觀理念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主”、“富?!薄ⅰ昂椭C”等核心價值觀內容是容易理解、可以主觀感受的。學生從社會的發(fā)展也好,還是從自身的社會經歷也好,是相當認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但是對馬克思主義如此宏觀的理論體系的理性認知與把握是不完整的,主要表現(xiàn)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把握的欠缺,以及對馬克思主義中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疑問。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掌握程度是隨著年級變化不斷升高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水平在大三、大四也要高些。這說明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與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程度呈正相關,對馬克思主義理性認知越完整,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就越容易建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對大學生提出的質疑與問題,積極釋疑解惑,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性認知逐漸完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應當是只滿足于啟迪學生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知識和技能教育,更應該擔負起塑造靈魂、堅定方向、培育道德和健全人格的育人教育,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價值理性與意義世界的構建。[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說到底不僅僅是價值認同,更重要的是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并非僅僅依靠理論的科學性征服人,還要靠情感打動人,“意識形態(tài)作為制度化體系化的思想,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而作用機理本質上是情感認同,真理性認識也要通過調動激情的方式才能奏效”[5]?!耙庾R形態(tài)的認同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契合、價值滿足的實踐過程?!盵6]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缺乏穩(wěn)定性,搖擺不定,具體表現(xiàn)就是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承諾與社會現(xiàn)實相?;虿罹嗌踹h時,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很低;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承諾被一一兌現(xiàn),或者國家、民族行為滿足了大學生的期望時,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是相當高的。
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需要理論的“灌輸”,但是這種“灌輸”不能不考慮被灌輸對象的直接感受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為對于意識形態(tài)認同來說,“教育的主要意義在于完成一種理性認知,但人民群眾一般不是以一種理論思維,而是以一種價值滿足的狀態(tài)去完成對于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認同”[7]。價值主體是否從價值客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得到滿足,依賴于價值主體的評價,價值主體的評價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主導輿論的宣傳、從眾心理、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等,但更主要的是從自身的實際體驗與觀察中得出評價結果。因而,我們認為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應是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或實踐。
如何使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正能量?首先,各種學校規(guī)則的制定要充分體現(xiàn)公平、公開以及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其次,在學校日常生活的運營中,要觀照學生的訴求尤其是對某些事情不滿的訴求。不滿的訴求恰恰是學生關注的焦點,置之不理只會導致事情惡化或形成強權壓制公理的印象。再次,對學生日常生活尤其是道德領域正能量的呈現(xiàn)要給予及時的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由多層面構成的,但最主要的是政治觀以及道德觀。人首先是具有一定公民道德的人,然后才是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公民。而且人無時無刻不處在道德生活中,無論是公德還是私德領域。學生在道德領域的體驗是最便捷、最直接的,最具有實踐性。對學生在道德生活領域表現(xiàn)出的正能量及時給予助力,會增加學生道德體驗的滿足感,同時增加其他學生對此的感染與模仿。
目前,“意識形態(tài)作為政治標準的剛性特征正在逐步被學術研究的價值引領所替代,意識形態(tài)日益滲透到學術研究中,通過學術思潮、學術話語等加以表達,通過學科建設和國民教育體系扎根,二者日益融合”[8]。因而培養(yǎng)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離不開學術話語權的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形態(tài)的認知,離不開在中國國情下的思考,尤其是要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術話語權的構建。
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話語體系尚在打造之中,但是并不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樹立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與理論自覺上就無能為力了。引導大學生形成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思想政治教育要發(fā)揮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責無旁貸。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qū)別、與傳統(tǒng)社會主義的區(qū)別、與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區(qū)別;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來,到何處去。第二,講中國特色民主與自由等問題時,要把宏觀理論與微觀事實相結合,如果有可能,積極促成學生的實踐體驗。比如在講中國特色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時,可利用人大代表選舉這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有效地行使權利、提升參政能力,逐步形成對中國式民主的認知。因為對理論的評判標準已經從客觀真理性轉為主觀體驗的價值化標準。
當西方社會思潮不斷向中國滲透,青年群體尤其是大學生正成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爭奪的重要對象。探討青年群體尤其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培育顯得尤為重要,并且這將是一個長期的工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促進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把這些新的思想和觀點納入個體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中,成為自身態(tài)度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在學習生活實踐中不斷固化。
[1][8]侯惠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的若干重大理論問題——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侯惠勤教授[J].思想教育研究,2012(5):4.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3]敖帶芽,陳偉,李萍.三十年來我國意識形態(tài)表達方式創(chuàng)新研究[J].科學社會主義,2008(1):47.
[4]王素玲.知識、能力培育與價值觀培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89.
[5]侯惠勤.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第二次戰(zhàn)略性飛躍[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7):9.
[6][7]陸樹程,崔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元問題——基于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觀的一種理解[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