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博
(西南大學 中國新詩研究所,重慶 400715)
梁實秋(1903-1987),中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英國文學史研究專家。在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梁實秋的確是一顆足以照耀百年新文學的璀璨明星,而在翻譯文學特別是在莎士比亞的譯介及英國文學史研究上梁實秋亦成績卓著。相較于這些方面,梁實秋在新詩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卻似乎默默無聞。但是,如若仔細考察卻會發(fā)現(xiàn)梁實秋在清華求學期間(1915-1923)曾創(chuàng)作過一批優(yōu)秀的新詩,其中數(shù)十首曾在《清華周刊》《創(chuàng)造季刊》《小說月報》與《晨報》第七版等當時頗為著名的新文學刊物上發(fā)表??梢哉f,清華時期的新詩創(chuàng)作與文學批評共同開啟了梁實秋的文學之門,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梁實秋才真正走上了一生所熱愛的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與研究之路。20 世紀90年代初,曾有學者收集梁實秋一生所作的新詩作品30 余首①參見李正西《不滅的紗燈——梁實秋詩歌創(chuàng)作論》,臺灣貫雅文化有限責任公司,1991年6 月版。,而其中大部為清華時期所作。2002年鷺江出版社編輯出版了《梁實秋文集》,共15 卷。其中第6卷集外補遺(一)共輯錄了梁實秋一生創(chuàng)作的新舊體詩歌71 首,其中新詩占大部,而清華時期創(chuàng)作的新詩就有30 余首。在梁實秋創(chuàng)作的新詩作品中,長詩《荷花池畔》堪稱代表作。這首詩詩行均齊,“一氣貫穿,反復詠嘆,婉囀纏綿,清麗純樸。”[1]47其他詩歌還有《冷淡》《舊居》《早寒》《幸而》《寄懷一多》《小河》《贈》《懷》《答贈絲帕的女郎》②文中所列舉梁實秋的詩歌皆出自《梁實秋文集》(第六卷),鷺江出版社,2002年版。等等。
下面將從詩歌文體、詩歌精神內(nèi)涵兩個方面對梁實秋清華時期創(chuàng)作的新詩進行全面考察,努力挖掘其早年新詩的藝術(shù)價值與新詩史意義。
在清華求學期間,梁實秋創(chuàng)作的新詩與同時期的詩人聞一多(梁實秋的摯友)相比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在詩歌文體上的探索卻絲毫不遜色。作為新月派的先驅(qū)之一,梁實秋的新詩創(chuàng)作與理論建構(gòu),在一定程度上為之后新月派的詩歌探索提供了借鑒的資源。早在1922年11 月,聞一多與梁實秋就合作出版了《<冬夜><草兒>評論》,這部新文學初期最早出現(xiàn)的評論集輯錄了梁實秋對康白情詩集《草兒》的評論文章。梁實秋在《<草兒>評論》一文中首次闡述了自己對新詩的看法:第一,梁實秋反對新詩過分“說理”和“紀事”,主張“情感至上”。他認為“詩的主要的職務(wù)是在抒情,而不是在說理”,“詩人大半是情感勝過理智的。所以詩里最忌的是冷酷嚴厲的說理詞句,因為如此適足以減少詩的情的成分”[2]7,同樣“詩是不宜于紀事的,紀事的文字也犯不著用詩的體裁。除了真正的敘事詩(epic)以外,詩可以說是專為抒情的”[2]8。第二,梁實秋強調(diào)新詩的“圖畫化”與“色彩的節(jié)奏”。在《<草兒>評論》第三部分,梁實秋批評康白情《草兒》中的寫景詩《日觀峰看浴日》時言到:“描寫的功夫,可謂盡致了”,這一首詩“卻都是很賣氣力的句子,不是隨隨便便寫得出來的,并且也做到詩‘圖畫化’的地步。”[2]13在批評另一首描寫天安門的寫景詩《晚晴》時,梁實秋認為“越是平常的景致,越要寫得不平常,才能令讀者看得上眼”,“而《晚晴》這首詩卻是恰到好處,——以紅色作了通篇的骨子,由‘紅日’聯(lián)寫到‘紅臉紅手’、‘紅帽子’、‘紅影子’、‘紅墻’、‘紅樓’,直令讀者感覺到一片紅光耀眼!如看一幅敷滿紅色的水彩畫一般,在一片紅光里反隱著‘藍玉’、‘黃瓦’、‘綠瓦’、‘金煙’,就更合乎畫家所講的色彩的節(jié)奏(rhythm)了?!保?]14第三,梁實秋認為新詩的音樂性必不可少?!霸谒囆g(shù)的世界里,屬于聽覺的音樂美是最純粹超妙的。而詩與音樂又同為時間藝術(shù),當然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保?]20第四,梁實秋提倡新詩的形式美?!耙艄?jié)不是詩的內(nèi)容,是詩的形式”,梁實秋認為“一首詩缺乏情感和想象,則靠著人為的音節(jié),或者可以添幾分的價值”,同樣,“詩的句法,因為音節(jié)的關(guān)系,當然是不能和散文一般的呆板平直”,“形式的美原是藝術(shù)家所應(yīng)該去做的。除了新興的‘自由詩’(free verse)以外,既是‘散文詩’也是用調(diào)鏘然的響亮的句子;‘無韻詩’(blank verse)更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節(jié)奏?!保?]23
在《<草兒>評論》一文中,梁實秋論及了新詩的內(nèi)容與形式,情感與音樂性等問題。文章中的主要觀點與聞一多日后提出的詩歌“三美”原則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與相合,而且在新詩創(chuàng)作上,梁實秋早期的新詩試驗與理論批評亦是一致的。雖然梁氏創(chuàng)作的新詩數(shù)量不多,但幾乎篇篇精品,少有“拙劣之作”,而在清華創(chuàng)作的數(shù)十首新詩中,梁氏進行了多種詩體的試驗與探索。
堪稱梁氏代表作的《荷花池畔》共有兩種“版本”,即“散文詩版”與“格律體新詩版”(以下簡稱“格律詩版”)?!吧⑽脑姲妗钡摹逗苫ǔ嘏稀钒l(fā)表于1921年5 月28 日的《晨報》第七版,全詩共五段,不分行亦不押韻,全詩語言優(yōu)美流暢,情感真實充沛,是中國早期白話新詩中比較成熟的散文詩佳構(gòu)。而相較于“散文詩版”的《荷花池畔》,“格律詩版”則更能體現(xiàn)梁實秋的詩才與天賦?!案衤稍姲妗薄逗苫ǔ嘏稀钒l(fā)表于1922年11月24 日《清華周刊·文藝增刊》第1 期,全詩共十三節(jié),每節(jié)四行,全詩雖不用統(tǒng)一的韻,但梁氏的這首長詩卻音韻錯落有致,音律性較強,而詩行大致均齊,詩形整飭,富有詩歌的建筑美。而對詩歌形式藝術(shù)探索走得更遠更徹底的則要數(shù)《早寒》和《舊居》,這兩首詩都有著均齊的詩行,富有格律和音韻之美,這不能不讓人想到聞一多那首舉世聞名的《死水》??梢哉f,梁實秋的這兩首詩,“對于藝術(shù)形式的講求,已經(jīng)與后來聞一多在<死水>中對‘新詩格律’的實踐具有極大的相似之處?!保?]106
鷺江出版社出版的《梁實秋文集》第6 卷,共輯錄了梁實秋清華時期創(chuàng)作的數(shù)首短小精致的新詩,然而在梁氏一生中,其對小詩這一詩體卻曾“頗有微詞”。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一文中,梁實秋認為“小詩惟一的效用就是可以由你把一些零星片段的思想印象記載下來,這些零星的思想和印象,有的比較深刻一點,有的比較膚淺一點,但其為零亂浮泛則初無二致?!保?]46可以說,梁實秋是“看不起”小詩的,在他的詩學體系中也許只有“大詩”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詩。梁實秋曾在《現(xiàn)代文學論》一文中談到新詩的諸多問題,他呼吁:“我們有提倡寫長詩的必要”,因為他認為“長篇作品不一定就是偉大,可是偉大的作品卻沒有篇幅很短的。這不是任誰一個人的主張,這是事實?!保?]407雖然,梁實秋對小詩的“偏見”與對大詩的“推崇”不無道理,但是仔細分析,這樣的看法卻不免有失偏頗。
雖然梁實秋“看不起”小詩,但在其新詩作品中卻有多首詩歌為小詩,如《沒留神》《蟬》《對墻》《重聚之瓣十二首》等等。梁氏的小詩顯然要比康白情的“同類”作品優(yōu)秀,即使梁實秋的小詩亦不外抒寫豐贍的世間情感、瑰麗的自然之景與瞬間的生命體悟,但其卻注重色彩的描繪,語言生動準確,富有詩歌的圖畫美。
梁實秋的新詩中還有一首獨特的詩歌——《荊軻歌》。該詩發(fā)表于1923年7 月15 日《大江季刊》第1卷第1 期,是梁實秋為清華好友一樵(顧毓琇)劇本《荊軻》所作的歌詞。該歌詞一改梁實秋詩歌中一貫為之的溫柔典麗的抒情風格,作者借助荊軻這一歷史上著名的悲劇人物,抒發(fā)出自己生命中那另一腔慷慨豪邁豁達之氣。
此外,在梁實秋“詩歌庫存”里還有數(shù)首無韻自由體新詩,如《秋月》《夢后》《答一多》《送一多游美》等。這些作品亦是作者不可小視的創(chuàng)作成就。從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上看,梁實秋清華時期的新詩創(chuàng)作雖然無法與同一時代著名詩人相抗,但在中國白話新詩的草創(chuàng)時期,能夠進行多種詩歌文體的探索與試驗并在自身鮮明的詩學架構(gòu)之下創(chuàng)作出較為成功的新詩佳作的詩人,在新詩史上卻甚為罕見,而梁實秋應(yīng)該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梢哉f,在20 世紀20年代初期,梁實秋的新詩創(chuàng)作是獨具特色的,因此應(yīng)為其在中國新詩史上寫下厚重的一筆。
從1915年考入清華起,到1923年秋登上去往美利堅的遠洋客輪止,梁實秋在清華共經(jīng)歷了八年的求學生涯。然而梁氏真正意義上的新詩創(chuàng)作卻只有四五年,有學者曾言:“梁實秋浪漫的早年時代,應(yīng)該在是從1920年到1924年,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時光。這個浪漫時代的主要作品,是詩歌與批評文章?!保?]99可以說,梁實秋國內(nèi)求學時代的母校清華大學就是他新詩創(chuàng)作的處女地,正是清華園美麗的荷花塘與年輕的戀人讓梁實秋愛上了詩歌——這一顆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而他也的確為此癡迷一生。雖然后來梁實秋留學美國基本上放棄了新詩的創(chuàng)作,并一心專研文學評論,然而在梁實秋短暫但又漫長的人生路途之中,他卻一直與詩歌保持著“親密接觸”。梁氏在其一生中寫下了大量的詩歌評論及為數(shù)不少的與新詩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章,因此可以認為,正是后來的那些文章一直延續(xù)著梁實秋生命中那顆對詩歌永遠至誠、至愛之心。然而梁實秋新詩創(chuàng)作又不能不與其早年的文學藝術(shù)觀念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
1923年梁實秋留學美國,之后從恩師白璧德那里“拿來”了西方的古典主義,并最終形成自己的古典主義詩學理論體系,而他早期的浪漫主義詩歌寫作則必然會成為其日后自我嘲諷批判的對象。梁實秋在《槐園夢憶》中曾評論自己的長詩《荷花池畔》“沒有什么內(nèi)容,只是一團浪漫的憂郁”[6]531,從這一點來看,梁實秋自己也認為其早期的新詩創(chuàng)作當屬浪漫主義的產(chǎn)物。
在梁實秋清華求學時代,其所贊成并擁有的文學藝術(shù)觀依然是浪漫主義的。從他清華時期創(chuàng)作的新詩作品來看,梁氏的詩歌非常重視真實、豐滿的情感抒發(fā),追求爛漫典麗的柔美詩風,當然這也與其生活的環(huán)境、人生閱歷有關(guān)。清華時代的梁實秋正值青春韶華之際,恰逢佳人與摯友,且整日過著清苦但又甜蜜的校園生活,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怎能不喚醒詩人內(nèi)心之中那只屬于青春的絲絲浪漫情愫呢。
梁實秋清華時代的新詩大致上可以梳理出三個基本主題:“一是表達與程季淑的戀情”[3]99,如《答贈絲帕的女郎》《贈》《懷——》等等;“二是表現(xiàn)與聞一多的友情”[3]99,如《送一多游美》《答一多》《寄懷一多》等等;“三是吟風吟月之抒情”[3]100,如《秋月》《早寒》《冷淡》等等。這三個主題都或多或少地體現(xiàn)出了詩人那與生俱來的浪漫主義情懷。
可以說,梁實秋的詩歌充分展示了其敏感的內(nèi)心,在溫雅典麗的語言與意象之下深藏著詩人豐贍細膩的情感。不管是梁實秋寫給戀人的愛情詩,還是詩人自己寫景抒懷之作,抑或是與友人相唱和的詩歌,都能夠表現(xiàn)出詩人那一股獨具魅力的文人氣質(zhì)與浪漫情懷。詩人聞一多曾為一生的摯友梁實秋寫過一首詩歌《紅荷之魂》,這首詩“可以看作是他對知心朋友的最高的贊美”[7]91,而梁實秋的確當之無愧,他的詩歌也一直深得聞一多的喜愛。在《紅荷之魂》“這首詩里,聞一多衷心地推崇梁實秋的才華,把這位朋友的形象藝術(shù)化為一個美麗的詩歌意象——紅荷之魂”[7]91?!凹t荷之魂”——這個意象的巧妙運用恰恰在于詩人聞一多準確地把握住了梁實秋詩歌深層的思想內(nèi)涵與精神旨趣?!啊t荷’底魂啊!/愛美的詩人啊!”[8]76,聞一多的詩句意在推崇梁實秋詩歌之魂的超拔與脫俗,而“愛美的詩人”也凸顯出梁實秋清華時期浪漫主義詩人身份。
從梁實秋早期新詩的藝術(shù)特色與流派色彩來看,詩人的寫作應(yīng)歸于浪漫主義一派。正如學者高旭東認為“與古典主義相比,浪漫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情感不受理性的束縛而能夠自由地抒發(fā)”,而梁實秋早期的詩歌正是如此,“他不僅著眼于浪漫主義而推崇情感,而且是以情感來揭示文學的審美本質(zhì)的。”[3]110從上文論述到的梁實秋在《<草兒>評論》一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其對新詩的種種看法與主張來說,清華時代的梁實秋贊同浪漫主義式的新詩創(chuàng)作,主張“情感至上”,而這與梁氏留學歸來所倡導之古典主義又截然相反。可見,在早期即清華時代,梁實秋還未形成真正意義上成熟的詩學理論體系,對于浪漫主義的熱愛與推崇成就了梁實秋的新詩寫作。換言之,正是當時詩人內(nèi)心中文學觀念的相對混亂,而在靠近浪漫主義的文藝思想占據(jù)上風的情況之下,梁實秋拿起詩筆開始了自己的新詩創(chuàng)作。
梁實秋的新詩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無論是愛情詩、寫景詩、贈別詩還是與友人酬唱之作,全都打上了浪漫主義的標簽。詩人的詩句“清麗沖淡”,聞一多曾言自己的詩歌受到梁實秋的影響,而梁氏新詩的清新爛熳的特征正是聞一多所言及的對其詩歌的影響。聞一多認為他自己的詩歌介于郭沫若與梁實秋之間,即“雄渾沉勁”與“秀麗沖淡”之間,聞一多如此概括自有其道理,而這樣的比較也相當準確。郭沫若的詩歌自是浪漫主義的杰作,其代表作《女神》在中國新詩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相較于郭沫若,梁實秋的新詩雖然“剛勁不足”,走的是“小家碧玉”的路數(shù),但是其詩歌的清新典雅之氣在當時亦為詩壇送去一陣涼爽與愜意。雖然梁實秋的詩歌缺乏深厚的“大詩”氣象(而這一直是他認為的詩歌的最終走向),但卻顯然要比同一時期善寫小詩的俞平伯和康白情優(yōu)秀得多,而聞一多亦認為在情詩的創(chuàng)作上,梁實秋要比湖畔詩人出色?!肮降卣f,梁實秋的情詩較之‘專心致志做情詩’的湖畔詩人的作品,確表現(xiàn)出另一種特色。他們都具有年輕人的熱烈、直率、純潔;但是比較起來,梁實秋的作品則更透著幾分端莊典雅、清麗脫俗?!保?]111這些都在說明梁實秋詩歌藝術(shù)價值的獨特與重要。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大師,梁實秋的散文、文學批評以及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都令世人所稱贊,但是在新詩創(chuàng)作上,梁實秋卻顯得默默無聞、鮮有人知。然而,與世人所認識的恰恰相反,在清華求學時代,梁實秋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詩人。梁氏清華時期的新詩創(chuàng)作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梁實秋的詩歌“清麗典雅”“沖淡脫俗”,在20 世紀20年代初白話新詩的草創(chuàng)時期,梁氏為中國新詩壇送去了一股別致的唯美詩風。
雖然梁實秋在留學美國之后,開始一心從事文學批評而最終放棄了新詩的創(chuàng)作,同時也擱淺了詩集《荷花池畔》的出版。如果從今天來看,這不能不說是梁實秋文學生涯上的一大缺憾,同樣亦是中國新詩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大缺憾。然而,梁實秋清華時期的新詩創(chuàng)作依然產(chǎn)生了較為重要的影響,梁實秋曾在《清華周刊》《創(chuàng)造季刊》《晨報副刊》《小說月報》等著名的新文學刊物上發(fā)表新詩作品數(shù)十首,并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同時其詩歌及新詩理論對聞一多及后來的新月詩派亦產(chǎn)生過某種程度的影響與貢獻。
總而概之,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梁實秋是一位不應(yīng)被忽視也不能被忽視的優(yōu)秀詩人。而梁氏在新詩史上應(yīng)得的文學功績與地位,也必將隨著當下新詩研究者對其早年新詩進一步的挖掘與探究而最終得到世人的認可和歷史的確認。
[1]李正西.詩,愛情的使者——梁實秋詩歌創(chuàng)作論之一[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5(4).
[2]梁實秋.<草兒>評論[M]//《梁實秋文集》編輯委員會.梁實秋文集:第1 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
[3]高旭東.在古典與浪漫之間[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4.
[4]梁實秋.現(xiàn)代中國文學之浪漫趨勢[M]//《梁實秋文集》編輯委員會.梁實秋文集:第1 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
[5]梁實秋.現(xiàn)代文學論[M]//《梁實秋文集》編輯委員會.梁實秋文集:第1 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
[6]梁實秋.槐園夢憶[M]//《梁實秋文集》編輯委員會.梁實秋文集:第3 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
[7]宋益喬.梁實秋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8]聞一多.紅荷之魂[M]//孫黨伯,袁蹇正.聞一多全集:第1 卷.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