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英
(南京藝術學院 舞蹈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3)
試析舞蹈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價值
韓淑英
(南京藝術學院 舞蹈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3)
“舞蹈周身療法”,主要是利用舞蹈的周身傳導性、頓挫性、柔軟性和刺激性等特點進行點面結合的訓練,同時兼顧人體頭、頸、胸、腿、髖等部位,使其在連貫、流暢、有節(jié)奏、有韻律、有情感的綜合情境下得到周身傳導與鍛煉,利于人體健康,從而增強身體在空間中的自由,恢復身體與自己的親密聯(lián)連。本文圍繞舞蹈治療的功能性、舞蹈治療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各學科交叉等方面對舞蹈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價值及舞蹈治療教學進行相關探討和分析,為更進一步普及舞蹈治療教學打下基礎。
舞蹈;功能;治療
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是于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xiàn)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其本身除了帶給受眾視覺上的美感享受外,也具有十分豐富的實用性意義。通過對當下有關資料的查閱后發(fā)現(xiàn):在西方眾多發(fā)達國家,舞蹈的這種實用性已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外流行的“舞蹈心理治療”就是其中之一。所謂“舞蹈心理治療”又稱“舞蹈/動作治療”(dance/ movement therapy,DMT),是一種“運用舞蹈或動作過程以促進個體情緒、身體、認知和社會整合的心理療法”[1]。作為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療法之一,舞蹈療法不同于編舞、表演,也不同于武術、太極、瑜伽和健美操,它并不強調(diào)動作的技巧,也不是減重塑身,而是追求身體的舞動、情緒的表達與互動,從而得到身心的整合與心理的調(diào)整。
(一)有利于促進健康發(fā)展
舞蹈在生活中的作用,就如同人們需要用語言來溝通一樣,很難想像,沒有了舞蹈,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舞蹈是無聲的語言,人們常常依靠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xiàn)這些動作的內(nèi)涵。毋庸置疑,舞蹈可以調(diào)劑緊張、單調(diào)的生活,可以使人們的神經(jīng)得到放松,可以給人以視覺享受、提升人的心靈,有利于促進身體的健康發(fā)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jù)了一定的重要位置。
例如:頸椎病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1.頸椎退行性改變。2.勞損與不良姿勢。3.頭頸部外傷。對于上述癥狀,用蒙族舞的胸背動作練習治療效果十分顯著。人體運動、舞蹈動作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樣也是在矛盾斗爭中活動和發(fā)展的。從總體的動的藝術、動的規(guī)律到具體動作結構,直至整個訓練都充滿了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法。動作的大小、高低、快慢、剛柔的對比,就是對立的統(tǒng)一。對于這一生理運動規(guī)律的辯證法,前人早已運用在藝術實踐中了。譬如:“欲左先右”“欲高先低”“欲放先收”“欲開先關”等等。蒙族舞的胸背練習,始終要貫穿遵循生理運動規(guī)律,處理好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為使膀子放開,必須先收回來,整個訓練在收與放、關與開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中進行。
“規(guī)格與要領:上身挺立,肩與手臂的動作,要有抗阻力似的韌勁,以呼吸控制肌肉感覺。收的時候,從腹肌開始,腹、胸、肩一節(jié)一節(jié)地收,收腹、立腰:放的時候,也要收腹開始一節(jié)一節(jié)地放。雙腳穩(wěn)定地站立,身體的感覺向上,肩和臂極大限度地向后開。手的動作和手位的不同變化,可分以下四種:
a.胸、背收放的時候,雙手在2位至1位伸出收回。
b.胸、背收放的時候,雙手上臂端平,小臂曲回在6位至1位上做彈撥手。
c.胸、背收放的時候,雙手伸直,從2位至4位向旁打開。
d.胸、背收放的時候,雙手從2位經(jīng)5位下至后1位。從自由呼吸的最有效的練習,是帶動內(nèi)心情感表達的核心治療因素之一。”[2]21
再如:肩關節(jié)是人體全身各關節(jié)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jié)。其關節(jié)囊較松馳,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大部分靠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jié)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jīng)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因而容易發(fā)生慢性勞損。對于這種情況,用蒙族舞的硬肩、柔肩和繞肩動作能夠有效地治療肩周炎。在動作過程中,“雙肩放松,用背闊肌以上的斜方肌、背部深肌、三角肌的放松和胸大肌的收緊致使左、右肩胛骨前沖(推出)、后縮(收回),以此輪番交替連續(xù)運動,構成雙肩在平線上,交錯著推出、收回的動作,稱為硬肩。硬肩的基本動律,是整個肩部動作的基礎元素?!盵2]60
“規(guī)格與要領:腰直立,上身挺拔,雙肩放松,動肩要保持平線上直出、直收,動的過程快而脆,有停頓感,不能摳胸、挺肚子。7位手(即叉腰)和身體平行,不能向后裂開,用7位手(握控心拳)叉腰或用掌心叉腰均可?!盵2]60舞蹈之所以有益于健康,在于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還是一種全身性的肢體運動,而且是在一種愉快情緒支配下的運動,因此能夠起到鍛煉身體、增進健康的作用。有些舞蹈是從民間武術發(fā)展而來的,有一定的醫(yī)療體育性質(zhì),有些舞蹈則可直接作為治病的手段。這是因為舞蹈的節(jié)奏起著調(diào)節(jié)人體節(jié)奏的作用。人體有種種周期節(jié)奏,最常見的如心跳、呼吸、胃腸蠕動、細胞分裂、能量代謝等等。正常的生物節(jié)奏都有穩(wěn)定的周期,各種生物節(jié)奏之間構成同步的或協(xié)調(diào)的關系。人體內(nèi)的許多周期節(jié)律,可以說是自然界的變化在人體內(nèi)的反映。人體內(nèi)的各個節(jié)律之間以及大自然的節(jié)律之間必須協(xié)調(diào)和諧,這是維持人體健康的條件之一,一旦喪失或破壞這種協(xié)調(diào)關系,就會生病。人體的種種生物節(jié)律需要經(jīng)常進行調(diào)節(jié),使之互相配合,切勿使之紊亂。音樂的旋律和舞蹈的節(jié)奏,就有著調(diào)節(jié)人體節(jié)律的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良好的心態(tài)和意志品質(zhì)的鍛煉
舞蹈是一門整體藝術,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以群舞形式進行排練,整齊的隊形、劃一的動作,常常是衡量整體美感的標準之一。如果有一個人不認真,動作不協(xié)調(diào),就會影響甚至破壞畫面的美感,通過這種步調(diào)一致的訓練,手腦并用,久而久之,人們就會養(yǎng)成一種自覺遵守紀律,主動關心幫助他人,注意集體協(xié)作的行為習慣。通過跳舞,能培養(yǎng)人們開朗的個性和堅強的毅力,增強自信心,克服性格內(nèi)向、膽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時,舞蹈又是一門殘酷的藝術,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有些動作必須付出痛苦和艱辛的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對于那些比較嬌弱的人,則必須經(jīng)過刻苦訓練,在無形之中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品格。
(三)有利于提高良好的審美感
舞蹈是人體動態(tài)造型的精華,以它特有的寓教于樂的方式使人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通過調(diào)動形體動作、表情、姿態(tài)、情感、內(nèi)心體驗等多種心理機能,為形體提供和構筑了富于心靈的審美欣賞與審美創(chuàng)造空間??茖W合理的舞蹈訓練,能夠提高人體各部分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促進骨骼健壯,增強消化機能,增進食欲,提高身體素質(zhì)。例如蒙族舞的坐姿、站姿和基本體態(tài)練習,有利于糾正駝背和形體松懈的毛病,有助于培養(yǎng)優(yōu)美的形體和良好的 氣質(zhì)。
舞蹈治療教學,是舞者學習舞蹈的啟蒙和初級階段,能否打好堅實的基礎,練好基本功,關鍵就在這個時期。因此,在舞蹈治療教學實踐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為了使教學具有計劃性和科學性,避免隨意性,要根據(jù)學舞者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充分備課,合理地安排好扶把練習、中間練習、單一練習及組合練習的時間分配,做好充分的準備。
2.舞蹈治療教學必須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安排合理的教學步驟,這是達到訓練目的的階梯,每一個單一動作或組合動作的教學步驟均有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具有科學性,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認識并遵循的重要規(guī)律。
3.學習每一個組合切勿囫圇吞棗,貪求一步到位。在學習一個新組合時,一定要拆分為若干個單一動作先進行練習,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局部到整體、由單一到組合、由原地動作到流動行進、速度由慢到快的步驟、對組合進行認真地分析和仔細地研究。
4.舞蹈治療教學必須充分掌握人的心理與生理承受能力,將舞蹈訓練寓于娛樂與游戲之中,注重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人不感到枯燥和厭煩。針對每個年齡段的特點,同時可以將音樂和故事融入舞蹈之中,啟迪人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他們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思想。如此一來,受教者心里有一個美麗的夢想,耳畔聽著美妙的音樂,自然而然地也就培養(yǎng)了他們對舞蹈的興趣。
5.舞蹈治療教學中還要求兩個“全面性”,即教材類別的全面性和身體部位的全面性。前者包括舞步基礎訓練,胸背、傳導、頓挫、民族民間舞、音樂反映等類別;后者則包括頭、頸、肩、胸、腰、髖、腿、膝、踝、腳、手、腕、臂和眼睛,每一塊肌肉、每一條韌帶和關節(jié)都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達到最后的效果。
首先,舞蹈在幾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這種無聲的肢體語言蘊涵了十分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與心理精神現(xiàn)象,肢體形式的運用使多樣的情感同時并存于動作中而不互相沖突,我們的語言可能會說謊,而我們的身體卻不會。作為當代的舞蹈工作者,不但要注重發(fā)展舞蹈本體的形式與表現(xiàn)力,更應挖掘舞蹈所隱含的內(nèi)在精神,研究舞蹈肢體與精神、外在與內(nèi)在之間的關系,把握舞蹈規(guī)律,最終將這種規(guī)律轉(zhuǎn)化為實物,運用于大眾的生活。
其次,要著眼于舞蹈的實際應用性、功能性,以此為切入點,從有形的軀體到無形的精神進行分門別類的實驗與研究,將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進行實用性、功能性的劃分與運用,從實用性角度更深層次地提煉每一類舞蹈的特征特點,并結合醫(yī)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進行資源整合、建構,形成一套系統(tǒng)、科學的舞蹈實際應用理論和應用方法。如研究“舞蹈心理療法”,將肢體的這種動律轉(zhuǎn)化為精神動律,使人們通過舞動身體來了解內(nèi)在的情感與個性,通過舞蹈治療,增強身體在空間中的自由性,恢復身體與自己的親密聯(lián)系。其中,“舞蹈周身療法”是利用舞蹈周身傳導性、頓挫性、柔軟性、刺激性等特點進行點面結合的訓練,同時兼顧人體頭、頸、胸、腿、髖等部位,使其在連貫、流暢、有節(jié)奏、有韻律、有情感等的綜合情境下得到周身傳導與鍛煉,利于人體健康;“舞蹈形體塑造”,則利用肢體的曲線審美,通過循序漸進的科學訓練,使受眾達到修身養(yǎng)性、健美身體的實際目的。
再次,要集中運用文化人類學、舞蹈教育學、舞蹈心理學、生態(tài)文化學、心理學、傳播學等交叉學科知識,以點帶面,一方面深入分析各個舞蹈的審美價值,另一方面也從中提煉其實際的應用性,最后對各個舞種及其動作進行統(tǒng)一的整理歸納,使大眾進一步欣賞舞蹈、了解舞蹈、認識舞蹈、參與舞蹈并從中獲得實用性價值,填補國內(nèi)在“舞蹈療法”方面的理論空白,在這種理論基礎上研究編創(chuàng)一套實用性強、功能性廣的專用舞蹈組合,讓舞蹈藝術,不單單僅是一種藝術,而是更進一步地使其推廣為一種科學理念,使其實實在在地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舞蹈治療教學是一種新興事物,需要實踐和理論等各方面的支持與努力,舞蹈治療教學的普及教育才能得以更全面的展開。
[1] 曹文雯,吳繼霞.舞蹈心理治療法—更適合東方人的心理療法[J].社會心理科學,2010,25(9/10):172.
[2] 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基訓教程[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出版社,1989.
[3] 呂藝生.舞蹈大辭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4] 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5]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6] 資華筠.中國舞蹈[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7] 王國賓.舞蹈教育戰(zhàn)略與發(fā)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8] 楊仲華,溫立偉.舞蹈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 吳江霖.心理學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童李君)
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Dance in Daily Life
HAN Shu-ying
(Dance Academ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rts, Nanjing 210013, China)
“Dance Therapy of the Whole Body” is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based on such dancing features as transmit, pause, softness and stimulation. It also benefits head, neck, chest, legs, hips and the other parts as people exercise in a coherent, fluent, rhythmical and emotional setting. It is good for health by means of enhancing the freedom of the body in space, and restor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oul. Centering on the function of dance therapy,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dance therapy teaching, and the overlapping parts of different subjects, the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dance in daily life and dancing therapy teaching. This paper is suppose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issemination of dance therapy teaching.
dance; function; therapy
J705
A
1008-7931(2013)05-0031-03
2013-06-07
韓淑英(1959—),女,內(nèi)蒙古鑲黃旗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舞教學、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