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文
(山西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030006)
公安行政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武裝性質的、維護社會公共治安的行政管理機關。其具體的行政行為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觸最為廣泛的、涉及到國家和社會各個領域的行政主體。我國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是最為密切的,必然會導致各種爭議的產(chǎn)生,因而公安行政復議制度的建立,是解決公安機關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爭議的重要途徑。
在我國,公安行政復議制度最早源于新中國成立之后,1953年公安部根據(jù)政務院頒布的《關于處理人民來信來訪和接見人民來訪的決定》,發(fā)布了《公安部關于處理人民來信、來訪工作的幾項規(guī)定》,標志著我國公安行政機關的行政執(zhí)法行為開始受到相關信訪機構的監(jiān)督,是最早的公安行政復議機制的一種體現(xiàn)。在之后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公安行政復議機制也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不斷地得到修改和完善。
公安行政復議作為行政復議的一種,因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內涵。它是指,根據(jù)《行政復議法》的相關規(guī)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認為公安行政機關在執(zhí)法過程中侵害了自身的合法權益,依法向有復議權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受理申請的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引起的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活動。[1]公安行政復議機制是通過自身行政系統(tǒng)內部設立監(jiān)督機制,進而解決行政爭議的制度。既是處理公安行政爭議,保護公安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的救濟制度,也是公安機關內部自我監(jiān)督和糾正的制度,充分地體現(xiàn)了公安機關“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體現(xiàn)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公安行政復議機制的建立和健全,對于加強和改善公安機關內部監(jiān)督,更好地促進公安機關正確行使職權,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公安行政產(chǎn)生的爭議是指公安機關在行使國家行政職權的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fā)生的關于權利義務的糾紛。這種爭議主要是以相對人不服的形式出現(xiàn)的,它的客觀存在必然要求社會和國家提出解決這種爭議的制度和方式,也決定了公安行政復議的主要特點。
1.公安行政復議的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具有確定性。公安行政復議的申請人只能是受到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任何別的形式的存在都不可能成為其申請人。而被申請人是行使公安行政權力、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公安行政主體,即公安機關以及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公安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或者具有公安行政管理職能的組織。
2.公安行政復議的對象是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公安行政復議所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公安機關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發(fā)生的爭議和矛盾,其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即公安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雖然其中可能會包含一些抽象行為,但是卻必須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前提。
3.公安行政復議的內容是對公安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審查合法性是指公安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權限、內容、依據(jù)、程序、形式等是否合法;審查合理性是指公安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客觀適度、公正合理,有無顯失公正的情形存在。
4.公安行政復議以書面審查為主要形式。也就是說,公安行政復議機關通過對申請人提出的申請書和被申請人提交的答辯書以及有關材料進行審查認定,并且在此基礎上依法作出復議裁決,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當面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
5.公安行政復議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F(xiàn)代法治重要的基石是公正和合理的程序,公安行政復議的審查必須建立在合法、合理的基礎上,必須依據(jù)相關程序規(guī)定的法案來進行,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復議結論的客觀公正,保障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
遵循公安行政復議審查中基本原則,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公安行政復議的本質和特點,幫助人們更好地解決爭議中的疑難問題。公安行政復議應遵循的原則包括:合法原則、公正原則、公開原則、及時原則、便民原則、有錯必糾,保障國家法律、法規(guī)正確實施的原則。[2]
合法原則要求公安行政復議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公安行政相對人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查,依法作出處理和決定。具體地講,它要求公安行政復議的主體應當合法,案件的依據(jù)應當合法,案件的程序應當合法,決定的內容應當合法。
公正原則要求公安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的具體過程中,必須實現(xiàn)辦事公道、不徇私情、不懷偏見,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它是公安行政復議必須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它的內容主要包括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前者要求復議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當遵守有關程序方面的規(guī)定,后者是對復議活動結果公正性的追求,是公安行政復議制度的靈魂。
公開原則要求公安行政復議過程中,只要沒有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那么與復議有關的一切材料、證據(jù)、依據(jù)等都應當對外公開,這也符合我國現(xiàn)代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需要。具體地講,包括案件的材料要公開,過程要公開,結果要公開,這樣才更有利于實現(xiàn)公平和公正。
及時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之后,在法定時間內及時地對行政爭議作出合理解決,既要注重復議合法公正,又要注意保證行政效率。具體地講,它包括了受理復議申請應當及時,復議活動應當及時進行,作出復議決定應當及時,以及執(zhí)行復議結果要及時。
便民原則要求行政復議盡量做到方便行政相對人行使行政復議申請權,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保證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組織充分地行使復議申請權。具體地講,包括盡可能為申請人提供便利條件,實行以書面審查為主的審理方式,避免行政相對人因復議申請而牽扯到過多的個人精力和時間。
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guī)正確實施的原則,它也是我黨行政執(zhí)法的一貫的基本宗旨,是各級行政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切實做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重證據(jù)、重調查研究,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對行政爭議的事實作出公正、合法的結論。
展望未來的公安行政復議,需要對當前我國公安行政復議執(zhí)法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只有認識到位了,才能尋找到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促進公安行政復議機制的健康發(fā)展。
公安行政復議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公安行政復議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其審理模式存在相對書面化的問題,限制了它科學合理的發(fā)展;第二,公安行政復議決定過程表現(xiàn)出固定的行政化問題,制約著該復議職能作用的正常發(fā)揮;第三,公安機關系統(tǒng)自身的層次等級關系和素質影響公安行政復議的公正性;第四,公安行政復議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使得行政復議結果的有效性、合理性易引發(fā)爭議;第五,社會因素對公安行政復議工作的推動力度不夠,不利于公安行政復議職能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未來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公安行政復議工作。首先,增強整個社會的全民法治意識,培養(yǎng)其權利和法治意識,提高公民對法治行為的認知能力;其次,提升公安行政復議的公正性,包括完善自身的管轄體制、健全書面審理的模式、努力創(chuàng)新審理的方式、認真貫徹證據(jù)充實制度、提高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等等;第三,順應社會和歷史發(fā)展潮流,合理擴大公安行政復議的涉及范圍,為公民提供更大的便利;最后,建立健全公安行政復議的監(jiān)督制度和機構,除了司法審查外,更應設立專門監(jiān)督機構,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地保障公安行政復議實施的及時有效性。[3]
公安行政復議機制是社會發(fā)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掌握其內涵、把握其特點、遵循其原則。深刻探討行政復議執(zhí)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jīng)驗教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尋找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完善行政復議機制,實現(xiàn)行政法治,促進其健康發(fā)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1]邢 捷.公安執(zhí)法與行政復議[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斌杰,等.公安機關行政復議執(zhí)法辦案規(guī)范與技能200問[Z].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3]劉鶴.公安行政復議制度的回顧、現(xiàn)狀和前瞻——寫在《行政復議法》頒布10周年之際[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