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國娟
架起理論與群眾的橋梁
——紹興市理論武裝工作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思考與探索
□ 俞國娟
理論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理論的正確性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證明。在新形勢下,堅持群眾路線,加強群眾工作,需要理論工作者擔負起啟發(fā)群眾、服務群眾的責任,把理論真正交給群眾。本文在分析理論服務群眾責任與使命的基礎上,總結近年來紹興在理論大眾化工作方面的具體做法和經驗,以進一步推動理論更好地服務群眾。
理論大眾化 服務群眾 理論武裝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理論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理論的正確性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是人民群眾真正的自己的理論,其本身的實踐性和群眾性決定了理論武裝工作本質也是黨的群眾工作,擔負著宣傳群眾、發(fā)動群眾、服務群眾的任務。在新形勢下,堅持群眾路線,加強群眾工作,需要理論工作者擔負起應盡的責任,這責任就是通過思想理論建設增強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這責任就是要通過思想理論建設進一步使人民群眾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思想武器,去觀察和認識世界,用以去推動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改變自己的命運。這責任,就要求當前理論工作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結合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解疑釋惑,增進思想共識,增強對黨的認同。
(一)直面現(xiàn)實,用理論啟發(fā)群眾。以科學的理論解疑釋惑、啟發(fā)群眾,是理論工作的首要任務。革命戰(zhàn)爭年代,艾思奇同志一本薄薄的《大眾哲學》,啟迪了一大批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奔赴革命圣地;全面抗戰(zhàn)開始的關頭,毛澤東的一篇《論持久戰(zhàn)》,撥開了千萬愛國群眾心頭悲觀的迷霧,堅定了戰(zhàn)勝強敵的信心??茖W的理論能真正揭示和幫助群眾認識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幫助群眾認清紛亂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群眾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面臨著多種多樣的思想困惑,引導群眾怎么看、怎么辦,是當前理論工作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二)關注訴求,讓理論服務群眾。理論是服務群眾的工具,是造福群眾的方法。只有真正為人民群眾服務,才能體現(xiàn)理論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才能使理論工作得到群眾的支持和尊重。馬克思主義認為,群眾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頁。理論服務群眾,一方面是要服務于人民群眾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的實踐,要對群眾爭取自己利益的實踐進行理論論證和支持,對群眾維護自己利益的要求進行理論引導和疏導。有學者認為“開展各項工作要與群眾的意愿相吻合,要問群眾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要“從價值觀上解決好群眾路線問題”①胡堅:《深入長效地貫徹群眾路線》,《觀察與思考》,2013年第9期。。要讓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所在,把握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的關系。另一方面,是要發(fā)揮理論對關系群眾利益的實際工作的指導和引領作用。理論不僅僅是政策的闡釋工具,更是政策制定的理論依據和原則規(guī)范,必須體現(xiàn)到指導實際工作部門和工作者的決策與實踐中,把理論對長遠戰(zhàn)略和根本利益的藍圖規(guī)劃,轉化為真正謀取群眾各方面利益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措施。
(三)貼近實際,把理論交給群眾。理論從群眾實踐中來,也應該回到群眾中去。理論工作者的根本任務就是把這一思想武器交給群眾,讓他們用以去觀察世界與社會,用以去推動歷史的發(fā)展,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科學的理論,也不會有科學的實踐。把理論交給群眾,就是讓理論走進群眾、融入群眾,讓群眾掌握理論、運用理論。理論不應是象牙塔和書齋中高高在上、敬而遠之的供品,而應該走向大眾,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努力學習好、宣傳好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正確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定信念,增進共識,不斷推進各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的科學發(fā)展,是理論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歷史與現(xiàn)實都反復證明,理論一旦同人民群眾相結合,將爆發(fā)出驚人的威力。
毛澤東曾指出:“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fā)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雹凇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8、1031頁?;仡欬h的90余年奮斗歷史,我們清楚地看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來是黨的理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歷來是開辟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法寶。當前,基層理論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把理論交給群眾,積極推進理論大眾化工作,真正實現(xiàn)讓群眾掌握理論。而實現(xiàn)理論大眾化的過程,也正是理論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充分體現(xiàn)和實踐。
(一)一切為了群眾是理論大眾化的終極目標。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尋求科學真理,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使中國人民掌握這個觀察認識世界的科學工具,掌握實現(xiàn)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行動指南。毛澤東曾多次論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群眾化”問題,強調要“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里解放出來,變?yōu)槿罕娛掷锏募怃J武器”③《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頁。。 鄧小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必須“深入到群眾中去”④《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頁。。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始終是圍繞人民群眾掌握真理、運用真理來進行的,始終是圍繞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需求期待來展開的,始終是圍繞人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理想來深化的??梢哉f,一切為了群眾,就是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二)一切依靠群眾是理論大眾化的實現(xiàn)路徑。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力量。毛澤東也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雹荨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8、1031頁。人民群眾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真正主體。一方面人民群眾的需要決定了大眾化的理論內容。人民群眾的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出發(fā)點,是馬克思主義被群眾接受和掌握的根本動因。當前,大眾化理論內容滿足群眾的需要,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反映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盼。有學者認為:“要實現(xiàn)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解決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雹奕f天虎:《論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邏輯路徑》,《觀察與思考》,2013年第9期。另一方面,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生活決定了大眾化的理論形式。馬克思主義理論被群眾認識和掌握,必然面臨一個理論形式如何表達的問題。面對群眾多樣的現(xiàn)實生活,理論大眾化必須適合多樣的大眾、采用多樣的形式,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深刻性用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理論大眾化的實現(xiàn)過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運用于實踐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我們黨的工作路線。實現(xiàn)理論大眾化所謂“從群眾中來”,就是到群眾的實踐中去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的要求和愿望,將群眾中分散的意見集中起來,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到群眾中去”,就是向群眾宣傳、解釋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之為群眾所掌握,并變?yōu)槿罕姷男袆樱幌蛉罕娛占h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所實施的意見和經驗,并依據群眾的實踐經驗加以修正和發(fā)展。從安徽小崗村農民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改革的偉大成就,從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異軍突起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紅紅火火,無不鮮明地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正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
“任何思想或理論的有效傳播,必須依靠一定的傳播載體形式。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體系,它只有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渠道才會被廣大群眾了解并接受?!雹偻跗枷迹骸遁d體形式: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平臺》,《理論探索》,2010年第4期。因此,要讓群眾真正接受、掌握理論,必須在理論與群眾之間架橋鋪路,才能實現(xiàn)讓理論在群眾中落地生根。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創(chuàng)設各類理論大眾化的載體、方法,推動理論宣傳普及,取得一定成效。
(一)以百姓視角,組織理論宣講。2013年上半年以來,紹興市結合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了“中國夢·我的夢”百姓系列宣講活動。以百姓的視角、群眾的語言,講述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一是分類設置宣講主題。以紹興網為平臺,開展“中國夢·我們的夢”公眾調查活動,征集各行各業(yè)人士的夢想訴求和追求夢想的特殊經歷。通過調查研究,針對機關干部、工人、企業(yè)家、青少年、婦女等多個群體,在全市層面上確定“中國夢·夢想與責任”、“中國夢·勞動美”、 “中國夢·強企夢”、“青春中國夢”、“中國夢·美麗人生”等五類宣講主題,組織全市各級各類宣講團、黨的報告員和宣講員迅速行動起來,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中國夢宣講活動。
二是精心組織微型宣講。組建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美好生活 美麗紹興”微型宣講團,來自宣傳、教育、公安、衛(wèi)生、水利、旅游、高校等10余個不同部門單位的26名宣講員,分別結合各自工作職能實際,利用主題文藝節(jié)目加微宣講組合的形式向廣大基層群眾宣傳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宣傳紹興市委、市政府對實現(xiàn)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夢想的政策實踐,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自5月初以來,宣教活動已走進高校、機關、企業(yè)、村(社區(qū)),累計宣講28場次,受眾達3000余人次。
三是積極開展典型宣講。分別組織“先進教師”、“新銳越商”、“最美人物”、“杰出勞?!?、“美麗女性”等先進人物,利用“道德講堂”、“社科人文講堂”、“農村文化禮堂”、“婦女之家”等工作平臺深入基層開展“中國夢”百姓宣講系列活動,以身邊的人物典型引領個人夢想,傳遞敢于夢想、勇于追求、樂于奉獻、自強不息的正能量。
除了在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過程中,開展百姓宣講外,紹興市還積極構建群眾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講壇論壇,如市圖書館主辦的“越州講壇”,每年都會免費為廣大市民提供30余場次的免費講座,受眾達萬余人次。紹興縣一月一期的“柯橋市民講座”,上虞市的“市民講壇”、新昌的“天姥講壇”,越城區(qū)的“社區(qū)大講堂”,市社科聯(lián)還在農村和社區(qū)設置了“社科人文宣講點”, 這些百姓宣講平臺有一個共同的發(fā)展趨向,就是逐漸把話筒交給群眾、把講臺讓給群眾、把鏡頭對準群眾,增加互動交流,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同時紹興還結合實際組建各具特色的宣講團和宣講隊,深入基層面向群眾開展宣講活動。如諸暨市針對非公企業(yè)發(fā)達、外來人口眾多、生產生活相對集中的特點,組建了“外來流動黨員宣講團”,每月深入企業(yè)、外來人口集居處以及勞動力市場等外來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開展宣講,用鄉(xiāng)音、鄉(xiāng)情生動地宣講黨的形勢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上虞市則組建了“五老”宣講團,大學生村官、文藝人才等宣講隊伍,將黨的理論和政策帶給基層群眾。
(二)以大眾傳媒為平臺,擴大理論宣傳。任何思想理論的廣泛傳播,都離不開一定的載體。目前,紹興市根據當前群眾信息接收方式的變化,積極利用電視、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廣泛開展理論宣傳。
一是開展電視廣播宣傳。2010年,紹興市本級開通了“紹興理論”數(shù)字電視平臺,2012年改版成“紹興學習頻道”,增設了“紹興學習在線”、“微型書架”、“黨員新視野”等13個新欄目,覆蓋全市60萬有線電視用戶,利用其收看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向廣大電視觀眾傳播理論知識、解讀政策法規(guī),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上虞市面向全市廣大群眾創(chuàng)辦“虞舜電視講堂”、“面對面”電視訪談、“農民之聲”村鎮(zhèn)廣播等形式開展理論宣傳,新昌縣每月兩期堅持在新昌電視臺播出“天姥學堂”電視理論專題講座,向廣大電視觀眾普及宣傳理論知識。
二是開展網絡宣傳。在市本級推出“理論實踐面對面:市直部門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網上直播”活動,讓網民和社會了解、參與、監(jiān)督機關部門黨委中心組學習,并對話職能部門領導解疑釋惑。策劃“民生直通車”系列新聞發(fā)布會,內容涉及文化、農業(yè)、交通等各個領域,努力做到發(fā)布內容的大眾性和參與性。探索建立“民情在線”平臺,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發(fā)揮解疑釋惑的重要作用。嵊州市積極探索“民意廣場”平臺,專門設立政策直通車、網上留言板、在線會客廳、惠民服務臺等四大窗口,面對面宣講形勢政策,切實解決群眾難題。紹興縣建立了網絡“民生直通車”,諸暨正在打造升級“政民e線”,隨著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網絡理論工作將成為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心。三是開展手機短信宣傳。開設理論短信課堂,把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新技術及時送到廣大干部群眾手中。建立“紹興黨員在線服務平臺”,下設“黨建短信”版塊,設置包括短信調研、信息收集、信息互動和黨員關懷等欄目,充分發(fā)揮了手機短信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實現(xiàn)信息精確快捷互動的功能,及時傳達黨的理論信息。紹興電力局在“大講堂+小課堂”學習教育平臺中設置“空中課堂”,即面向全局黨員群眾開設“手機課堂”,不定期將黨的基礎知識、時事政治等黨課內容以短信形式發(fā)送給全體干部群眾,每年發(fā)送各類“紅色短信”3萬余條次。
(三)滿足群眾需求,開展理論教育。有專家指出:“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理論宣傳與普及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理論是否被群眾掌握并不完全甚至主要不取決于理論的宣傳和教育,理論內容滿足群眾的需要,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反映群眾的根本利益?!雹俸鷸|升:《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主體地位》,《科學社會主義》,2011年第5期。紹興市近年來以群眾利益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理論宣傳教育活動。如紹興縣開展了“幸福水鄉(xiāng)文明人”行為規(guī)范教育活動,通過深入調研不文明行為,突出十大重點教育群體,分類實施學習教育提升等步驟,提升了市民道德素質,贏得了群眾的好評。上虞市緊扣“孝義、誠信、責任”主題教育活動,主打“孝”文化品牌,發(fā)掘利用本土“蓮花落“藝術形式創(chuàng)編‘大孝虞舜’等宣傳教育節(jié)目,使“孝義”文化深入人心。新昌縣組織舉辦了縣首屆公民道德公益論壇,圍繞倫理、感恩、禮儀、誠信、和諧、榮辱、養(yǎng)生、孝道等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邀請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知名人士或生動闡釋,或現(xiàn)身說法,為廣大市民奉上了一道道營養(yǎng)豐富的道德文化大餐。
(四)關注熱點問題,深化理論研究。近年來,紹興市以群眾的關注點為中心,結合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扎實開展理論研究,組織實施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公眾參與機制研究”、“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促進農民持續(xù)普遍較快增收的對策研究”、“創(chuàng)新流動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路徑的調研與思考”等一批民生招標課題,圍繞群眾日常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紹興民生政策制定的提供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從而實現(xiàn)將理論轉化為真正謀取群眾各方面利益的正確政策措施。同時,2013年上半年以來,紹興市委宣傳部以當前基層群眾存在的思想問題為調研主題,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以社區(qū)群眾、企業(yè)職工、農民群眾、大學生等群體為分類,以調查問卷和座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基層,摸清當前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想,為下一步有的放矢地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及政府民生決策做服務參考。
責任編輯:宋雪玲
作者俞國娟,紹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科聯(lián)主席(紹興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