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瑾,王亞蓮,黃亞敏
(新昌縣中醫(yī)院,浙江新昌 312500)
晚期惡性梗阻性黃疸無手術指征患者,如不能將膽汁引流,可因肝功能衰竭或其他并發(fā)癥而危及生命。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定位準確,可避免損傷肝臟內(nèi)血管,減少出血的發(fā)生,已成為臨床姑息治療梗阻性黃疸的方法[1]。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本院肝膽外科收住35例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均無法行開放根治手術,予超聲引導下行PTCD 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29~75歲,平均61歲;胰頭癌11例,壺腹部癌4例,膽囊癌3例,肝門及肝外各部膽管癌13例,消化道肝門轉(zhuǎn)移4例(胃癌3例、結(jié)腸癌1例);臨床表現(xiàn)為程度不同的皮膚、鞏膜黃染,皮膚瘙癢,惡心,發(fā)熱,伴或不伴有肝區(qū)疼痛,尿色呈濃茶樣,大便呈陶土樣;檢測血清總膽紅素明顯升高,為142~583μmol/L,而且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經(jīng)CT、B超、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和血清腫瘤標志物或穿刺活檢證實為惡性梗阻性黃疸。
1.2 治療方法 通常選擇右側(cè)肋間入路,選定穿刺點后,常規(guī)右上腹碘伏消毒鋪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肝包膜,再用11號手術刀片將皮膚切開約5mm,在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肝穿刺達目標膽管后,注入造影劑使膽管顯影,再用PTCD 套管針穿刺,插入導絲,置入導管,撤出導絲,外接引流袋,持續(xù)引流。本組肝總管置管15例,右肝管置管15例,左肝管置管5例。
1.3 結(jié)果 35 例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97.2%(35/36),置管成功率100%。未出現(xiàn)內(nèi)出血及膽汁性腹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亦無膽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膽道胸膜瘺等并發(fā)癥。33例患者1~2周后黃疸明顯減退,肝功能損害程度改善,血清總膽紅素降 低 至72~108 μmol/L,直 接 膽 紅 素 降 至35μmol/L左右,谷丙轉(zhuǎn)氨酶、谷草轉(zhuǎn)氨酶下降且接近正常參考值,食欲不同程度增強;另2 例于1月后黃疸緩慢減退。
2.1 治療前護理
2.1.1 治療前準備 詳細了解病史,密切觀察病情,檢測心、肺、腎功能,并做好記錄;協(xié)助患者行CT 或MRI檢查,了解膽道擴張程度、梗阻部位及梗阻范圍;予低脂、高糖、優(yōu)質(zhì)蛋白、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飲食;術前1d測定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做好碘過敏試驗及局部皮膚準備,常規(guī)肌內(nèi)注射維生素K1,術前4h禁食,術前30min遵醫(yī)囑肌內(nèi)注射哌替啶50mg。
2.1.2 心理護理 患者因病情嚴重,心理壓力大,對生活喪失信心,出現(xiàn)消極、恐懼、憂慮情緒,且對介入治療可能帶來的不適及潛在危險也非常擔心。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告知介入治療的方法、操作步驟、配合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xiàn)的潛在并發(fā)癥,提高認知水平,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2]。本組患者經(jīng)心理護理均在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
2.2 治療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置管24h內(nèi)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膽汁,有無腹膜刺激癥狀及體征,如有異常立即報告醫(yī)生并配合處理。觀察并記錄患者皮膚、鞏膜黃染變化及大小便顏色。本組33例置管引流1~2周后黃疸明顯減退,2例于1月后黃疸緩慢減退。
2.2.2 引流管護理 PTCD 后引流管對于保持肝膽管通暢、避免感染十分重要,也是觀察膽道出血、腹腔內(nèi)出血、膽道感染的重要窗口[3]。告知患者及家屬引流管放置位置、引流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壓,活動或翻身時避免牽拉引流管造成脫出;引流袋低于引流口水平,利于引流通暢及防止逆行感染,隔日更換引流袋,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觀察引流膽汁量、顏色、性狀,若膽汁引流突然減少或24h引流量<100ml,在X 線透視下經(jīng)套管內(nèi)造影了解引流管位置,若是引流管阻塞,在透視下再次送入導絲疏通。如果是引流管脫出,則重新置引流管。
2.2.3 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
2.2.3.1 出血 出血是PTCD 早期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穿刺過程(尤其是反復多次穿刺)損傷肝包膜、腫瘤表面破損、穿破肋間動脈等原因可引起出血。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引流液中帶血、便血,出血量較大者有休克表現(xiàn)。本組2例患者引流出少量血性液體,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給予止血藥物治療,每2h監(jiān)測血壓,觀察患者的腹部體征、微循環(huán)及穿刺局部滲血情況,經(jīng)l~3d后出血停止,大便隱血試驗陰性。
2.2.3.2 膽道感染 膽道感染是惡性膽管梗阻行PTCD 最常見的并發(fā)癥[4],也是惡性梗阻性黃疸圍手術期死亡的主要原因[5]。膽道堵塞、膽汁淤積易致細菌繁殖,因此必須保持引流管通暢,保持引流量800~1 200ml/d,過少則應檢查引流管有否脫落或堵塞;正常膽汁為金黃色,綠色或混濁膽汁提示合并感染;對PTCD 患者,行膽管沖洗至關重要,經(jīng)引流管注入慶大霉素8~12萬U 或0.5%甲硝唑10~20ml,保留1~2h后再行開放引流,2~3次/d,使膽管梗阻部位引流通暢,預防膽道感染[6];每天及時更換引流袋,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患者的插管口平面,搬動患者時先夾住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本組未發(fā)生膽道感染。
2.2.4 出院指導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腹部受撞擊和劇烈運動;禁煙戒酒,忌食油膩及刺激性食物,避免飽餐,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暢;出院后1月復診;帶管出院患者,告知妥善固定引流管及觀察膽汁量和顏色的方法,保持引流管口處敷料干燥、清潔,引流管每3月更換1次,防止老化或堵塞,如有發(fā)熱、腹痛、導管脫落等異常情況及時就診。
超聲引導下PTCD 治療晚期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療方法。治療前完善相關準備,及時給予心理護理以消除患者負性情緒,引流治療期間做好一般護理,加強引流液觀察及引流管護理,重視出血、膽道感染等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做好出院指導,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時間。
[1]童耀英,王衛(wèi)東,陸進,等.肝穿刺肝膽管支架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護理[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8,6(12):1310.
[2]王曉燕,楊丹.經(jīng)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療肝膿腫28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11):1039-1040.
[3]張露莎,黃炯,馮志仙.胰十二指腸聯(lián)合肝葉切除治療胰腺癌肝轉(zhuǎn)移20例的術后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9):835.
[4]張希,唐芙蓉.經(jīng)皮肝穿刺膽道內(nèi)支架植入治療惡性膽道梗阻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8):693-694.
[5]于平,戴定可,錢曉軍,等.膽管引流或支架置入術后感染的臨床分析與處理[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7,16(10):693-695.
[6]謝浩芬.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引導下經(jīng)皮肝膽管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梗阻性黃疸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4):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