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妍
(貴州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從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的角度分析兒童心理的刻畫
——以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例
張妍妍
(貴州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運用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分析了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人物的經(jīng)典對話,進一步探討了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在刻畫兒童心理時的重要作用。
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兒童心理刻畫;對話分析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四大名著之一。講的是主人公湯姆·索亞從一個人人討厭的野孩子蛻變成人人稱道的大英雄的冒險故事。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不堪忍受世俗的束縛。本文主要針對湯姆·索亞與他人的對話進行分析,力求佐證從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fā),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是兒童表達思想的首選方式。
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美國哲學家格賴斯首先提出來的,他指出在人與人交流中,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原則,才能保證交流的順利進行。他總結(jié)出四點準則:數(shù)量準則(Quantity Maxim):話語內(nèi)容必須符合所要求的詳盡程度,而且不能過于累贅。質(zhì)量準則(Quality Maxim):話語內(nèi)容必須準確,真實,有足夠證據(jù)。關(guān)聯(lián)準則(Relation Maxim):話語內(nèi)容必須與所談話內(nèi)容有關(guān)聯(lián)。方式準則(Manner Maxim);說話方式必須清楚明了,不能用模棱兩可的詞語。
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是英國學者利奇在合作原則的基礎(chǔ)上提出來的,包括六條準則:得體準則(Tact Maxim)盡量使他人受益最多,受損最少;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盡量使自己受惠最少,受損最多;贊美準則(Approbation Maxim):盡量多贊美他人,少批評他人;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盡量少贊美自己,多貶損自己;贊同準則(Agreement Maxim):盡量多贊同他人,少分歧;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盡量多同情他人,少反感。
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是在面子理論的基礎(chǔ)上得來的,在多數(shù)成人的交際中,是否維護住自己的面子是交際能否順利進行的根本。因此,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在成人交際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在特定的情景下也有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的情況出現(xiàn),但大多數(shù)也是“善意的謊言”,也就是說在此情景下,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維護他人或自己的面子。但是在兒童的世界里,面子理論幾乎沒有立足之地。他們對事情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最真的自己情緒的體現(xiàn),因此,基于兒童天真無邪的心理之下,在他們的交際中,潛意識地首先選擇的是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
本文針對《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主人公與其他人物的對話,選取三個最能體現(xiàn)兒童心理的對話情景進行分析。
情景一:湯姆與姨媽的對話。
姨媽:“嘿!我該想到你躲在柜子里。你在那里干嘛?”
湯姆:“沒干嘛。”
姨媽:“沒干嘛!看看你那雙手。瞧瞧你的嘴巴。那是什么?”
湯姆:“我不知道,姨媽。”
姨媽:“可我知道。是果醬……沒錯。我告訴過你四十遍了,要是你敢碰果醬,我就剝你的皮。把鞭子拿來?!?/p>
此對話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數(shù)量準則與質(zhì)量準則。湯姆偷吃了果醬,犯了錯,藏了起來,很不巧,姨媽發(fā)現(xiàn)了湯姆偷吃了果醬,并發(fā)現(xiàn)湯姆躲在柜子里。在此情景下當姨媽質(zhì)問你在哪里干嘛時,湯姆違反了數(shù)量原則,回答說是“沒干嘛”。他并沒有對姨媽的問題給予任何的實質(zhì)性的回答,而且他明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卻說什么也沒干,違反了質(zhì)量原則,說了不真實的話。姨媽繼續(xù)問他嘴巴上沾得是什么東西的時候,他也違心地說“我不知道”。同樣違背了質(zhì)量原則,最后逼得姨媽自己說出實情。這一段對話充分體現(xiàn)出兒童在犯錯后首先出現(xiàn)的正常心理——不愿去承認錯誤,以為以自己的小聰明就能蒙混過關(guān)。馬克·吐溫通過如此生動逼真的人物對話,充分體現(xiàn)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特征。
情景二:湯姆與衣著體面地陌生男孩的對話。
湯姆:“我能打過你!”
男孩:“我看你敢動手”
湯姆:“我敢”
男孩:“你不敢”
一陣不安的停頓過后,
湯姆:“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你管不著”
湯姆:“我就要管”
陌生男孩的講究的衣著與城里人的氣質(zhì)把湯姆比得黯然失色,顯得湯姆的衣服破爛襤褸。在此情景下,湯姆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能打過你!”沒有虛假的寒暄,沒有做作的問候,直接顯示出敵意。違背了禮貌原則。嚴重地損害了對方的利益。但是,也體現(xiàn)出兒童的真實的心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接著男孩說“我看你敢動手”,同樣也違反了禮貌原則。干脆不把湯姆放在眼里。之后在一陣的敢與不敢,違反贊同準則的爭辯下,湯姆問了男孩的姓名,但是男孩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告訴自己的姓名,而是說:“你管不著”,前后沒有關(guān)聯(lián)性,違反了關(guān)聯(lián)準則,還有得體原則,使湯姆面子受損。就在這一連串的違反禮貌原則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兒童會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體現(xiàn)出天真純樸的心理。另外,衣著得體的陌生男孩也代表著社會傳統(tǒng),而湯姆對陌生男孩的敵意也表現(xiàn)了他對傳統(tǒng)束縛的反抗,間接地表現(xiàn)出兒童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理特征。
情景三:湯姆與喬伊在玩弄蛐蛐時的對話。
喬伊:“湯姆,你別動手”
湯姆:“我只是想稍稍撥它一下,喬伊”
喬伊:“不行,這不公平”
湯姆:“嘿,喬伊,你別忘了,這蛐蛐是誰的”
喬伊:“我管它是誰的,它在線的這一邊,你就不能動它”
湯姆:“我發(fā)誓,非動它不可。蛐蛐是我的,我高興干什么就干什么,誰也休想攔住我!”
湯姆和喬伊正在玩蛐蛐,規(guī)定好蛐蛐到誰那一邊,誰就有權(quán)玩,而另一方只有觀戰(zhàn)的份。但是到后來,蛐蛐總跑到喬伊那一方,湯姆忍不住也開始玩弄起來。喬伊直接斥責湯姆“你別動手”,但是沒起到任何作用,到后來就商討到蛐蛐是誰的問題,但是喬伊還是堅持不退讓,因此湯姆說:“我高興干什么就干什么,誰也休想攔住我!”。此對話一直在違反禮貌原則的前提下進行的,說話雙方都沒有把對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違反了得體與慷慨原則;雙方互相都不支持對方的觀點,違反了贊同準則。兒童總是第一時間最真誠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不僅體現(xiàn)出孩子天真的心理,而且也刻畫出孩子不堪忍受束縛的心理。
通過利用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對《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文中主人公的經(jīng)典對話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在兒童單純無邪的心理世界里,他們通常很真實地很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而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為這一心理的體現(xiàn)打開了大門。這一原則不僅能充分地刻畫出兒童天真純樸、不堪忍受束縛以及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心理,還間接地能影射出當時社會上的庸俗的小市民習氣與宗教的虛偽。佐證了在直接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孩子們的世界里,違反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是他們的首選方式。提高了讀者對于文章的賞析能力。
[1]George Yule. Pragmatics[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周紅.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J].2003.
[4]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M].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
ClassNo.:H030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AnalysisofChildren’sPsychologywithFloutingtheCooperativePrincipleandthePolitenessPrinciple
Zhang Yanya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
The thesis studies the characters’ conversation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with flouting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fact that flouting the cooperative an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picting children’s psychology.
flouting the principles of cooperation and politeness; depicting children’s psychology;conversation analysis
張妍妍,碩士,貴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1672-6758(2013)10-0121-2
H03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