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濤 隋少飛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銅礦)
冬瓜山銅礦是我國深井開采的代表礦山之一,礦區(qū)礦體厚大且圍巖穩(wěn)固,開采過程中出現(xiàn)巖爆等現(xiàn)象。針對礦區(qū)的開采條件,采用預留隔離礦柱的分礦房礦柱階段空場法嗣后充填法開采[1-7],礦房膠結充填,礦柱非膠結充填,待礦房和礦柱回采完后再回采隔離礦柱。隨著資源的進一步消耗,隔離礦柱成為開采對象;但是開采隔離礦柱時,由于開采深度達1 000 m左右,地壓現(xiàn)象凸顯,開拓巷道掘進時出現(xiàn)冒頂片幫現(xiàn)象及巖石壓裂的聲音。鑒于此,研究采用何種開采方法實現(xiàn)安全高效地回采隔離礦柱及確定其相應的結構參數(shù)成為必要。
冬瓜山礦區(qū)是我國開采深度達1 000 m以上的銅礦床,儲量達9 546萬t。50#~58#勘探線內礦體范圍為首采區(qū),本礦段走向上長度為400 m,寬平均為380 m,真厚度為38.1 m,礦體厚度大于50 m時采用隔2~3個盤區(qū)回采1個盤區(qū)的方式,中厚礦體開采為隔1個盤區(qū)回采1個盤區(qū),礦房先開采,再采礦柱,礦房膠結充填,礦柱非膠結充填,預留隔離礦柱的分礦房礦柱階段空場法嗣后充填(見圖1)。第三盤區(qū)為垂直走向劃分采場,采場分礦房礦柱,礦房、礦柱長82 m,寬為18 m。預留盤區(qū)間隔離礦柱的長度是礦體的寬度,大概為350~420 m,寬度18 m。
圖1 預留隔離礦柱的分礦房礦柱階段空場嗣后充填法
隔離礦柱開采方案的選擇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含安全程度、回收率、貧化率、開采成本等。綜合各種開采技術條件,總結出冬瓜山礦隔離礦柱的開采方案選擇應遵循下面幾點:①開采結構參數(shù)的合理性;②開采能力的大小,開采效率的高低;③爆炸沖擊力的大小,對高階段充填體的破壞程度;④貧化損失率的范圍,開采效益的高低;⑤地壓控制與管理難易程度。
隔離礦柱寬度為18 m,長度為礦體水平厚度,大概在300~420 m,兩側為高階段膠結尾砂充填體。為了發(fā)揮冬瓜山銅礦無軌大型深孔鑿巖設備的優(yōu)點,提升開采效率,保護環(huán)境及控制地壓,規(guī)定隔離礦柱用大直徑深孔嗣后充填法開采,多個采場同時開采,嗣后一次全尾膠結填充采空區(qū),隔離礦柱開采方法如圖2所示。
采切工程盡量利用以前布置在隔離礦柱里的采準工程,鑿巖硐室采用以前的采準工程內的上部采準平巷、聯(lián)絡道,鑿巖硐室內留部分礦柱支撐硐室頂板。出礦進路利用以前隔離礦柱里的穿脈,采用V形塹溝集礦,施工V形塹溝的中深孔炮孔排距為1.8~2 m。
圖2 大直徑深孔嗣后充填法方案
采用T-150潛孔鉆機鉆鑿下向深孔,炮孔直徑為165 mm,炮排距×孔間距為3 m×3 m,邊孔參數(shù)為2 m×2 m,每次崩礦長度是8 m左右。采用V型塹溝集礦,經振動放礦機落礦至礦車,然后到主溜井。回采完采用全尾膠結充填。
根據(jù)冬瓜山銅礦隔離礦柱深井開采技術條件,選擇3種采場結構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選擇:方案一為采場寬14 m,長32 m,永久礦柱厚4 m;方案二為采場寬14 m,長28 m,永久礦柱厚4 m;方案三為采場寬12 m,長30 m,永久礦柱厚5 m。
采用MIDAS/GTS建模,然后導入FLAC3D進行數(shù)值計算,在計算結果內剖選各方案54#勘探線的最大主應力、最小主應力、最大位移和塑性區(qū)計算云圖,如圖3~圖8所示。
圖3 方案一下54#勘探線內隔離礦柱最大主應力
計算結果表明:①隨著采場的回采,頂板與兩邊礦體呈現(xiàn)應力集中。從最大主應力的計算結果可知,當采場長度越長,采場寬度越大時,圍巖里面的最大主應力越大。采場的長度為28 m、寬度為14 m時最大主應力最小,數(shù)值是40.19 MPa;采場的長度是32 m、寬是14 m時最大主應力最大,數(shù)值是40.24 MPa。②采場永久礦柱厚度由4 m增加至5 m時,圍巖拉應力值明顯降低,降低到1 MPa上下。③隨著回采的進行,頂板發(fā)生較大的位移,采場的長度為32 m,寬度為14 m時垂直位移最大,數(shù)值是26.3 cm,安全性最差。④當采場寬是14 m,長是32 m,永久礦柱厚度是4 m時,采場塑性區(qū)范圍最大;當采場寬是14 m,長是28 m,永久礦柱厚度是4 m時,采場塑性區(qū)范圍最小,此組參數(shù)被定為隔離礦柱的最終采場結構參數(shù)。
(1)為了發(fā)揮冬瓜山銅礦無軌大型深孔鑿巖設備的優(yōu)點,提升開采效率,保護環(huán)境及控制地壓,規(guī)定隔離礦柱用大直徑深孔嗣后充填法開采,多個采場同時開采,嗣后一次全尾膠結填充采空區(qū)。
(2)通過數(shù)值計算軟件模擬3種不同的采場結構參數(shù),分析采場的穩(wěn)定性。當采場寬是14 m,長是28 m,永久礦柱厚度是4 m時,最大主應力、采場塑性區(qū)范圍最小,此組參數(shù)定為隔離礦柱的最終采場結構參數(shù)。
[1] 周宏偉.深部高地應力下巖石力學行為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2005,35(1):91-99.
[2] 彭 康,李夕兵.基于響應面法的海下框架式采場結構優(yōu)化[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2417-2423.
[3] 彭 康,李夕兵.海底下框架式分層充填法開采中礦巖穩(wěn)定性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3452-3457.
[4] 彭 康,李夕兵.海下點柱式開采的有限元動態(tài)模擬分析[J].金屬礦山,2009(10):59-62.
[5] 彭 康,李夕兵.巖層微擾上向分層充填法在海底開采中的應用[J].金屬礦山,2010(4):50-52.
[6] 陳天云.馬路坪礦中深孔分段礦房不同跨度的穩(wěn)定性分析[J].現(xiàn)代礦業(yè),201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