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玫玫
(安徽工程大學體育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式多元化的理論探析
宮玫玫
(安徽工程大學體育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我國針對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式的研究還正處于方興未艾的局面,受到了社會各個方面的關注.我國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為發(fā)展主線,注重高校大學生、中小學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我國陽光體育運動大背景下的基石.通過豐富校園體育文化,不斷滿足多元化的師生素質(zhì)、師生文化生活需求等,促進人才的全面發(fā)展,繁榮了社會文化,這才是我國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的真諦.
校園體育文化;多元化;全面發(fā)展
校園體育文化是社會文化在校園當中的一個沉淀產(chǎn)物,因此學生參與體育文化建設當中能夠完成社會文化在個體上的轉(zhuǎn)換[1].不同的思想觀念、信息資料、多元文化潮都無時不刻的對校園體育文化產(chǎn)生著沖擊,這個時候恰恰也是學生和體育教師自我不斷完善、提高個人素質(zhì)的過程,因此,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式多元化的理論探析對于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步伐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校園是一個育人、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建設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校園育人程度的成與敗.而校園體育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對提升校園文化形象、改善校園文化發(fā)展現(xiàn)狀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情況直接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教育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不僅僅可以舒緩學生過于緊張的學習壓力,糾正錯誤的行為方式,更是陶冶學生思想、心理情操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校園體育文化對于育人的重要性.
校園體育文化兼顧校園文化與體育文化的共性,是校園氛圍下的一個特定產(chǎn)物,其參與主體包括高校師生、中小學師生等等.就校園體育文化的參與主體而言,由于存在不同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管理體制,兩者之間的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式也有所差異,如何正確處理不同特點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如何兼顧多元化的校園體育發(fā)展方式等問題都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
2.1 迥異的體育教學目標所帶來的校園體育文化的差異
自從陽光體育運動自全國開展以來,各個高校、中小學都全面、深入的將體育教學工作落實了下去.體育教學主要是采用教學于一體的教學模式[2],學習的方式包括課外活動、每周的體育課、一年二次的校園運動會等.高校與中小學兩者之間教育方式的不同也就造就了兩者校園文化的差異性,而立足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則必須考慮這些多元化的差異因素.
從我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而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由于這個年齡段學生,要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和學習任務的負擔,因此,體育課的內(nèi)容主要是以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培養(yǎng)正確的行為方式為主.在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內(nèi)容比較單一,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課內(nèi)容也是與應試教育相互掛鉤的,忽略了體育運動的真諦,忽視了體育美的吸引力和學生的內(nèi)在需求.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與世界一些知名高校的接軌,高校教學理念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本著取其精華,舍其糟粕的借鑒思想,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正朝著更為科學化、多元化、合理化方向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正在轉(zhuǎn)型,體育教學的目標正逐步改變?yōu)闃淞W生正確的體育運動思想、良好的體育運動行為方式等.借鑒西方先進的校園體育文化思想,更為的尊重學生個體的需求和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推動了高校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式的轉(zhuǎn)型和進步.這與僵硬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和教學目標是相互背離的.
2.2 參與主體的認知度不同導致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程度不同
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承是由一代代師生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參與主體的越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多元化程度也就越高.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也是一個不斷自糾、不斷進步的過程.校園體育文化傳承的基礎越好,對于修補其所存在的不足也就越迅速,也就能包容更廣泛的多元化發(fā)展模式[3].
校園體育文化的參與主體包括高校師生、中小學師生,由于學生群體的差異性,也導致兩者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程度方面的不同層次.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主要渠道還是通過校園體育課、運動會、學生體育賽事來進行的.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與世界接軌,整個高校體育教學體制發(fā)生了改變,多種高校體育賽事的不斷開展豐富了高校學生的大學生活,也提升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質(zhì)量.高校大學生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主要群體,肩負著挑大梁的重任,因此他們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也就更為廣闊,受益于改革后的體育教學模式,他們有更寬裕的時間去接觸多元化的體育鍛煉項目、競賽活動.他們的個性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滿足,這也是高校體育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原因所在.
而就中小學體育文化建設的參與者而言,中小學生的看待事物、認知能力、對內(nèi)心的渴求辨別能力都有所欠缺,他們所能參與的體育實踐活動太過單調(diào),因此受到多元化文化思想的碰撞幾率也小,這也是目前國內(nèi)中小學體育文化發(fā)展單一性的緣由.
2.3 體育教師在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的扮演角色不同
我國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的主導者,體育教師一直是為學生普及體育運動知識、傳播先進體育鍛煉思想的先行者[5].從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而言,體育教師依舊是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傳播者和引導者.這也說明了體育教師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無論是高?;蛘咧行W,整個學年的體育教學計劃和目標方針都是需要體育教師事先擬定好的,學生整個學年的體育教學成果也是需要體育教師來裁定和記錄的,這些都是體育教師的基本工作內(nèi)容.但是因為高校老師和中小學老師自身特點的差異性,也導致了他們在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過程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由于中小學現(xiàn)行的體育教學任務的單一性,使得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數(shù)量相對來說比較少,中小學生由于在體育運動價值觀、健康正確的體育運動方式等方面都需要體育教師來引導,因此他們的工作任務相對來說是比較繁瑣和累人的.他們除了要保證制定的體育學習計劃要完好的實施之外,還需要負責完成學校制定的課外任務安排.
建設一個具有科學發(fā)展活力、又符合我國校園學生的多元化需求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保證我國體育教學方針得以有序進行的保證,這也是陽光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建設的基本思想[6].面對不同參與主體的多元化需求,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筆者從內(nèi)外部機制兩方面來論述如何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式多元化.
首先,從內(nèi)部機制建立的理論探析而言,實際上是體育運動價值觀的建立過程,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特別是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應該充分的考慮到他們的多樣化需求,深入高校體育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而對中小學生而言,應該以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審美觀為主導,提高他們對于體育美的正確認識.因此,從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入手,要經(jīng)常對中小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讓他們在接受文化沖擊的同時,養(yǎng)成辨證、有取有舍的行為方式,擴大中小學的視野,提高他們在日常體育教學當中的實踐能力.在借鑒西方成功的校園體育文化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制定出有中國特殊的體育文化體系,不斷滿足學生的體育文化心理需求.
其次,從外部機制來看,面對著多元化的校園體育文化信息,我們需要對其進行過濾和篩選,從而形成有競爭力、科學合理的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第一:就學校而言,學校的管理層應該加強對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的管理工作,為營造積極向上、多元化、科學化的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條件.第二,重新認識中小學體育教育在體育文化培養(yǎng)過程當中的作用,適當?shù)慕o予其成長發(fā)展的空間,體育教師自身的體育教育思想提升上來了,對于學生的教育與指導都會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最后,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方式多元化的作用就是為了對學生的行為方式、體育價值觀認識起到一定的約束和規(guī)范作用,這也是促進學生個體化發(fā)展、自我完善的一個舉措.毫無疑問,作為學校的管理方以及體育教育的先行者體育教師更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面臨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碰撞當中,能夠生成新的文化理念,在吸收和消化之后,融入到現(xiàn)有的體育文化當中,成為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的結實基礎,也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朝著更具包容性、科學性方向發(fā)展.
盡管校園體育文化從總的方面來說依舊屬于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但由于受到學校這個空間場所的限定,校園體育文化又有著其獨特性[7].只有立足于學校范圍內(nèi),才能夠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起學生和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在面臨著多元化文化沖擊的時候,能夠憑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對這些信息和咨詢進行查漏補缺、消化吸收,結合校園體育文化自身的特點,形成有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
當然校園體育文化在自身不斷完善的同時,也需要從外界吸收不同的養(yǎng)分,以滿足師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從而從整體上提高校園體育文化的含金量.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有著嚴格的篩選規(guī)則,排除那些不利于校園體育文化發(fā)展的糟粕東西,為繁榮和活躍我國體育校園文化發(fā)展進程做出貢獻.
〔1〕姜志明,劉甄悅.中外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9):105-108.
〔3〕程一輝,莊志勇.校園體育文化的功能、價值取向與建設性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7(5):91-93.
〔4〕胥萬兵.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自我和諧發(fā)展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7):83-85.
〔5〕顧春先,何文濤,胡波.我國普通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xiàn)狀及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19-22.
〔6〕梁培根,蔣琴華.江蘇省校園體育文化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92-96.
〔7〕劉利峰.開展校園體育文化節(jié)對構建和諧校園的影響[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29):37-40.
G807
A
1673-260X(2013)09-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