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
(陜西師范大學(xué) 國際漢學(xué)院,陜西 西安 710062)
人類交流思想情感的方式有很多,而語言是最重要的.人類為什么能通過語言實現(xiàn)交流?心理學(xué)家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交際雙方的共識.而人與人之間的共識和感知到的對象又是怎樣的運轉(zhuǎn)機制呢?人類又是如何通過語言表達實現(xiàn)思想交流的呢?
相對于整個宇宙來說,人是渺小的,“渺滄海之一粟”.人類大腦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對于其他社會成員感知到的東西,很多情況下也是無法從他們的語言表達中獲取準確的信息的.
希思帕尼斯的“官能心理學(xué)”認為“(人)首先通過感官認識具體事物,通過常識回想起記憶中的事物,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歸類,找出在時間或地點上的相似單位,這時才進行理解.”(P17)[1]
人們感知到的外部世界是經(jīng)過人的大腦加工以后的主觀世界.比如甲對乙說“今天很冷”,這是甲對自然界的氣溫的判斷,但是乙會不會感到“很冷”那取決于乙的感知.即便是甲很客觀的說“今天室外氣溫零下五攝氏度”,乙也未必可能和甲有相同程度的感覺,也許甲在室外需要穿上很厚的棉衣,而乙卻不需要.
在味覺方面,我們經(jīng)常說“眾口難調(diào)”,其原因就是每個人對食物的味道要求是不一樣的,酸甜苦辣咸,各人有各人的偏愛.即便是對待一種味道,也會有的人口味輕有的人口味重,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眾人評價一個廚師的手藝是,各人也有各人的說法.
人對自己所感知到的世界所進行的言語表達往往是有偏差的.《認知心理學(xué)》提到:“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是錯誤的”、“試想,如果我們的眼鏡不能‘看到’正常的可見光譜,卻能夠‘看到’紅外線,我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看法會產(chǎn)生怎樣的改變?……因為我們通過如此有限的(因而是扭曲的)渠道來理解現(xiàn)實世界,所以不得不承認,我們所知的一切都是荒謬的……周圍的現(xiàn)實世界比我們所感知的要喧鬧得多.”[2]
人類的語言只能表達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知到的信息,但不是所有能感知到的信息都能用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比如一個患者去就醫(yī),醫(yī)生讓他說說身體有什么不適,在很多情況下,患者人的感覺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總體感覺就是不舒服,但是就是說不出具體的怎樣不舒服.這個與許多人領(lǐng)略美好的的東西一樣,到興致處說一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不可言傳”,嚴格地講應(yīng)該是“無法言傳”,即他所感知的東西無法用語言真真切切地表達出來.
客觀世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zhuǎn)移.人類耳朵聽不見超聲波和次聲波,人類肉眼看不見可見光以外的光譜,但并不是說超聲波、次聲波和可見光以外的光譜是不存在的.這同樣也說明了人的感知器官的能力是有限的.
正因為人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語言表達的范圍也是有限的.而且,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用語言表達所感知到的東西,人的語言的表達是不能窮盡人所感知到的世界的,人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人腦加工過了的主觀世界,在很多時候也會造成語言表達的偏差.
人類具有習(xí)得語言的某種基因.“Chomsky曾經(jīng)提出(1965、1972)人類有著與生俱來的語言習(xí)得機制(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 LAD),他有助于語言習(xí)得:這也就是說,我們?nèi)祟愃坪鯊纳砩暇蜑榱?xí)得語言準備好了前期的配置.”(P245)[3]嬰兒剛出生,就開始不斷的獲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剛開始是無意識的,是外部世界的純粹刺激,后來逐漸地向有意識階段發(fā)展.一個人習(xí)得語言的初始階段,其大腦也正是在這種不斷的刺激中進行有意識的積累、加工語言材料.美國心理學(xué)家RobertJ.Sternberg把這種行為稱為“模仿”.“在模仿中,兒童完全是看到別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時,兒童的確也模仿他人的語言模式,尤其是他們父母的語言模式.”(P247)[4]兒童就這樣與其他社會成員建立共識,由于操同一種語言的所有社會成員的思維方式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外部世界的同一刺激在他們大腦中形成的印象和模式是大致相同的.這樣,共識就在操同一語言的全體社會成員中得以形成.
“表達為說話者的信念、愿望等等的記號表示,表達‘表示’說話者的心理體驗.”(P459)[5]
甲告訴乙說“A房子著火了”,如果乙的大腦中儲存有“A房子”這個概念的話,他立刻就會回明白甲所說的這一事實.“A房子”和“火”這兩個表達對象在什么地方呢?試想一下,是甲把客觀世界中的“A房子”和“火”搬到自己的大腦中然后通過嘴傳送給乙的嗎?客觀世界中的“A房子”和“火”能進入甲乙雙方的大腦嗎?不能.“A房子”和“火”僅僅是存在于甲乙雙方大腦中的客觀世界的鏡像而已,客觀世界中的一切一旦成為人的表達對象,那么它們就是主觀的.
“語言,作為起于嘴止于耳的這段聲音,除了具有聲音各種性質(zhì)之外,它什么都不是,什么也沒有.也就是說,語言在起于人嘴、止于人耳這個范圍內(nèi),人們看不到任何意義,它除了是一段聲音之外,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沒有表達.”[6]“語言符號所包含的兩項要素(能指和所指)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聯(lián)想的紐帶連接在我們的腦子里”(P100)[7]
由此看來,表達對象不可能存在于交際雙方的大腦之外,只能是在表達之前就存在于交際雙方的大腦中的.
意義是之人們對某種介質(zhì)所傳達出的信息的價值判斷.
“胡塞爾說意義概念涉及三個方面:(1)意義行為,它將意義給予語詞,使后者意指和指稱.(2)通過有意義的表示而達到的意指客體.(3)觀念的意義”(P459)[8]
某種介質(zhì)對于交際中的人來說是否具有意義取決于人們的價值判斷.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比如說,你對一個吃飽了飯的人說“廚房里還有一碗面”,這里的“一碗面”對這個吃飽了飯的人來說是沒有意義的,而對一個餓著肚子的乞丐來說是很有意義的,這里的“一碗面”是救命的東西.吃飽飯的人和乞丐面對同一樣?xùn)|西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現(xiàn)在的問題是,既然對乞丐來說,這“一碗面”有意義,意義在哪里?有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意義不會存在于“一碗面”中,因為如果存在于“一碗面”中,那么這“一碗面”對那個吃飽了飯的人來說也是有意義的,這個顯然不成立.“一碗面”的意義只能存在于乞丐的大腦中.正是由于乞丐餓著肚子,這個是生理感覺,生理作用于心理,于是乞丐有了食欲,乞丐的對“一碗面”的價值判斷就是這碗面能不讓他再餓肚子、能維持他的生命.
對于每個人來說,客觀世界只有一個,而每個人對同一個對象的感知在大腦中形成的印象是不同的.因此,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只能是建立在共識的基礎(chǔ)之上的.交際雙方只有有了共同的意義領(lǐng)域,思想情感的交流溝通才有成功實現(xiàn)的可能.
想像一下你在公共汽車或在飛機上,聽到兩個你不認識的人的談話.他們說的有些內(nèi)容對你來說也是有意義的:“我真希望我我們已經(jīng)到了.”而另一些內(nèi)容則讓你如墜云霧之中:“還記得我跟你說過什么嗎?看,她又那樣了!”每次你都無意中通道一個對話,你就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語言如何使用的有效性取決于對你和他人共有知識的正確評估.(P274)[9]
這個例子中,前一個對話,對話的兩個人和其中的“你”的共識就是大家都坐在同一輛公共汽車或者同一飛機上,說“我真希望我們已經(jīng)到了.”所指的大家的目的地是相同的,這就是他們?nèi)齻€人的共識,是他們的大腦中共同的意義領(lǐng)域,因此談話對于第三方“你”來說是有意義的,假如你過去搭訕說“我也希望早點到.”那么“你”就和他們實現(xiàn)了思想情感的互動;而后一個對話對于第三方“你”來講,由于“你”不知道對話雙方曾經(jīng)說過什么,在這一點上“你”和對話雙方是沒有共識的,假如“你”過去說“就是,她怎么總是那樣啊?”會讓別人感到莫名其妙.
總結(jié):盡管每個人對世界上客觀對象的感知是不同的,盡管語言表達很難完全反映交際雙方的思想情感,但人們感知到的對象大致是相同的,客觀對象對人們的意義是有共同點的,因而人們能夠?qū)崿F(xiàn)思想情感的交流,使人類文明代代相傳.
〔1〕劉潤青.西方語言學(xué)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7.8.
〔2〕(美)索爾所(Solso,R.L.),(美)麥克林(Mcalin,M.K.),(美)麥克林(Maclin,O.H.).認知心理學(xué)(第 7版)Cognitive Psychology,7thed[M].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 版社,2007.
〔3〕〔4〕(美)斯滕伯格(RobertJ.Sternberg).黃希庭校 Cognitive Psychology(Third Edition)認知心理學(xué)(第三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1.
〔5〕(德)胡塞爾.純粹現(xiàn)象學(xué)通論:純粹現(xiàn)象學(xué)和現(xiàn)象學(xué)哲學(xué)的觀念(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4.
〔6〕韓寶育.關(guān)于人類語言表達的思考[J].鹽城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1(04).
〔7〕(瑞士)菲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xué)教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8〕(德)胡塞爾.純粹現(xiàn)象學(xué)通論:純粹現(xiàn)象學(xué)和現(xiàn)象學(xué)哲學(xué)的觀念(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4.
〔9〕(美)斯滕伯格(Robert J.Sternberg).黃希庭校 Cognitive Psychology(Third Edition)認知心理學(xué)(第三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1.
〔10〕韓寶育.語言與人的意義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2.
〔11〕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xué)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7.
〔12〕盧植.認知與語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